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

时间:2023-04-27 08:40: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在环境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初中地理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有关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本文论述了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境教育;课堂教学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口激增,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由于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消失,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提高环保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做起,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在环境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们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寓环境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做出一份努力。因此,寓环境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是广大地理教师应努力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力迅猛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因此,人类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扰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应运而生,其原始的动机还是来自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关爱和珍惜。初中地理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有关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初中地理教育的使命,也使地理课程渗透环境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中国环境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校园环境教育是贯彻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我国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一是培养和造就消除环境污染和防治生态破坏,改善和创造高质量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培养和造就具有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综合决策和管理能力的各层次管理人才。二是培养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与发展意识。中国的校园环境教育开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校园环境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地理课中存在的环境教育问题

老师环境意识不强:绝大多数老师对环境教育有较正确的认识,但对环境问题了解少,对本区域环境问题关注也不多,对个人在环境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当然课堂上提及的就少了。教学目标不明确:我国初中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比较随意,没有确定的目标指向性。平时课堂中偶尔涉及到环境教育,随便讲讲也可以,甚至于不讲的时间占大多数。在讲解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顺带着提提。对学生环境教育的知识不能起到多大作用。各学科缺少交流:我国环境教育主要渗透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中,教这些学科的老师虽然受过相关专业知识的训练,却缺乏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系统培训。环境教育本身具有综合性,老师教学却局限于本专业内容,把环境知识作为所教学科的延伸内容,所以,对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不敏感,对环境教育的方法、技能不了解。这就使得各学科之间缺乏沟通,从而环境教育低水平重复,没有实效性。教学方法不全面:环境教育实践性强,环境教育要充分运用各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思维能力、操作技能的方法,以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但由于课程安排的时间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不完备。使得目前在初中地理环境教育中还是以讲授法为主,其次是演示法、读书指导法。而调查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法这些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少几乎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初中地理课程与环境教育

1.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环境教育

初中地理课本中,涉及到得环境问题很多,例如《世界的人口》一课中:人口增长过快过多,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工业污染,引发各种灾害。使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结合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我们周围环境。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卫人类生存的家园: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不要过分追求穿着时尚。节约粮食。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消费肉类要适度。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尽量购买本地产品。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拒绝过分包装。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不恫吓、投喂公共饲养区的动物。不吃田鸡,保蛙护农。提倡观鸟,反对关鸟。不捡拾野禽蛋。拒食野生动物。不在江河湖泊钓鱼。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旧物捐给贫困者。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反对奢侈,简朴生活。爱护古树名木。保护文物古迹。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2.结合乡土地理进行环境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破坏环境的事例,如二郎的护镇河。教育他们认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家乡环境状况及发展变化的调查。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到有关部门获取相关的资料等措施。如二郎镇外面也有一条护镇河,在20年前也是河水清澈,小鱼成群,夏天还有人在里面洗澡。在让学生讲讲今天这条河的状况: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垃圾动物死尸到处漂浮。路过的人都掩着鼻子走,让学生对家乡的环境问题有直接的认识。讨论找出这条小河污染源头及治理方法等,或者给有关部门提建议。并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不做污染源头: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不燃放烟花爆竹。双面使用纸张。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少用罐装食品、饮品。节省纸张,回收废纸。垃圾分类回收。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避免旅游污染。参与环保宣传。做环保志愿者。每逢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志愿者清扫日”活动。到社区、走上街头、插挂彩旗及宣传标语、向路人播放环保宣传录音、清扫绿地、捡拾白色垃圾、刷洗电线杆上的非法小广告。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的了解,还可以使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更加关心环境、热爱环境。既提高了他们的环境意识, 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推荐访问:环境 地理教学 教育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