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经典素材_2020高考作文素材精碎]高考万能作文素材

时间:2020-06-16 04:31:3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在高考,作文是很重要的一个模块,其分值也算比较高,因此,教学过程中也很重视作文的写作技巧,那关于作文有什么技巧吗?技巧是有的,但是技巧也是要通过练习强化才可以运用自如,与其纠结技巧,不如多积累一些素材才是王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向这种坚守致敬

  当我们与亲朋好友欢度新春、尽享团圆之乐时,有一群人却无法和家人团聚。他们在寂静的大山里,在孤零的海岛上,在苦寒的边陲重地,甚至是在遥远的极地之巅,守着发射塔架,盯着浮标动向,或是在冰天雪地中记录着一手数据……这群人,就是过年期间仍坚守岗位的一线科技工作者。

  坚守一线,这份选择背后是责任和担当。人们为火箭升空一瞬的壮观而震撼,却不知其背后是无数航天人“五加二”“白加黑”的全年无休;“中国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天文信号,它的运转需要科研人员昼夜轮换的精心维护……

  支撑这个群体坚守的,还有对科学的由衷热爱。不少人把所从事的研究称为“自己的孩子”,科学研究对他们来说不是简单的“刷夜”,而是欢愉的享受。科学成为他们生活的快乐源泉,“只要仪器正常运转就放心了”“趁春节多做几个实验”“科研不等人,还得抓紧干”……每次听到类似的回答,都让人心头涌起感动。

  伟大的科学成就由一个个平凡岗位托起,巨大的梦想由一个个小梦想汇成。海岛观测员做好自己的观测和数据记录,就能为我国海洋气象观测预报增添几分准确率;火箭燃料加注操作手给火箭“喂足”动力燃料,就能为火箭顺利升空增加一道“保险闸”;实验室里的辅助科技人员精心维护好实验仪器,就能让科学家做好实验、专注验证理论……每一项重大科学成果产出,每一个新的科技发明诞生,这群人为之欢呼、为之落泪,而后平静地回到岗位,为下一个梦想努力。

  逢年过节,想与家人团聚是人之常情。“过节回来吗?”面对这一询问,这群人常常用一句“要忙”,轻轻地把家人的牵挂挡回去,将思念和惦记转化为更大的工作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这些名不见经传的科技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

  正是千千万万普通的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筑着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嫦娥四号、北斗三号、载人航天、大飞机、中微子振荡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移动支付、数字经济引领世界潮流,深海探测、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战略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在喜庆的节日里,我们为这些长期坚守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点赞,向他们致敬!

  2.多些“无声的联系”(人民论坛)

  春节刚过,不少人回味,这几天只与亲人团聚,过得清爽,过得惬意。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也感到,这些年来人与人的交往就像潮水退去一样,渐渐地安静下来了。过去那种两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不是喝酒唱歌就是甩牌搓麻的现象少了,那种拉拉扯扯、勾肩搭背的喧嚣渐渐淡去,人们回到了平静和理性,人与人“无声的联系”多了起来。

  这是一种好现象,正所谓无声胜有声。过去那种热衷于“热线联系”,整天泡在一起推杯换盏,打得火热、走得很近,今天一个同学会、明天一个乡友会等,一言以蔽之,无非就是有所图。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无声的联系”可以少些纷扰嘈杂,让心静下来、神定下来;少些“小圈子”“小团伙”滋长的土壤,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净起来;少些精力上的分散,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学习上。

  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静静的守望。“无声的联系”的可贵在于,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各奔东西,心却在一起,心心相印、守望相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相互支持与牵挂,然而他们曾20年身处两地,更多只是一种“无声的联系”。当恩格斯患病时,马克思在给他的信中说:“我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两地一心的守望,志同道合的默契,虽天各一方,但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却始终不断。共同的志向、追求和品质,可以让人与人的交往精神高于物质,无形重于有形,虽远在天边却近在咫尺。

  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稳稳的守护。“无声的联系”并非冷漠无情,当他人身陷困境,能够雪中送炭,敢于挡风遮雨。明代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互相赠答。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郑少谷去世时,王子衡哀伤至极,为素未谋面的朋友千里奔丧。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平日看似平常,有事时却显非常,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既给人力量,又让人温暖。

  多些“无声的联系”,是一种默默的守候。“无声的联系”不是忘却,也不是抛弃,而是把记忆和美好存放心里。宋代王安石与孙少述交情极深,孙少述离别王安石时,王安石曾写过一首《别少述》诗为之送行,字里行间尽显彼此间的真诚和友谊。后来王安石到朝廷掌了大权,有好几年孙少述同他没有来往,人们猜测两人之间有矛盾、合不来。等到王安石再度罢相而归、隐居山林,路过高沙,孙少述与其彻夜长谈,依依难舍。这种君子之交诠释出“无声联系”的一种魅力,不因久别而褪色,不因沉寂而荒芜。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无声的联系”是一种“淡若水”的表达,逢年过节时,或身患疾病中,或挫折失意之际,一声问候、一句叮咛,都会如春风般温暖,似春雨般滋润。多些“无声的联系”,人与人的关系就多一份纯粹与干净,多一份清澈与明媚,多一份醇厚与朴实,人与人的交往就更加行得稳、走得远。

  3.用心审视舌尖上的需求(说道)

  您知道长江刀鱼吗?这种平时生活在海里的鱼,每年2、3月溯江而上开始繁殖,被称为“长江四鲜”之一。刀鱼以前并不算罕见,但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如今个头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贵,已是濒临灭绝。为了保护刀鱼,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出通知,今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长江刀鱼等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对这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买卖珍稀野生动物,很多源于尝鲜、猎奇,甚至无来由的民间传说。比如穿山甲,有人说可以通乳,有人说可以抗癌。这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言,蛊惑了大众,导致穿山甲数量骤减。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要正视自己的需求,不能无度、愚昧,更不能违法。要知道,餐桌上的鱼翅,工艺品中的鲸须、象牙,背后是一条条本可以在野外自由驰骋、游弋的生命。有些濒危野生动物,已经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您再吃它,可是违法呐。

  时不时有报道,网上直播吃鱼竟把警察给招来了,原来他吃的是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这就是不懂法惹的祸。

  这些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也持续加强。在我国,类似的事情正在被遏制。字典中,一些动物条目里,“肉可以吃”“是珍贵的食品”等字眼不见了。就拿渔业保护来说,近年来,我国休渔范围在扩大、时间在延长、力度也在加大。这让养育我们的大江大河得以休养生息,避免了竭泽而渔,还确保了年年有鱼。

  许多舌尖上的美味,往往令人难以抗拒。不过尝鲜的时候不妨多想一想,这是否合法?用心审视舌尖上的需求,了解、遵守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保护的是野生动物,也是我们自己。

  4.找到自己的“燃”点(人民论坛)

  “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5.《流浪地球》折射源自现实的未来感(钟声)

  近日,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上映时也频频爆满,国外观众和影评纷纷点赞,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制作的科幻电影”。可以说,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

  “中国凭此片一举跃入科幻电影领域,展现出该国电影人日益雄厚的制作预算和信心,他们已有能力挑战这一曾经由好莱坞垄断的题材。”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如是评论。4年筹备时间,100年编年史设计,2000多个特效镜头,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多张分镜头画稿,10000多件道具制作……《流浪地球》背后的这些数字,令很多被好莱坞大片“熏陶”多年的中外观众感叹:中国电影工业竟在不经意间达到如此高度。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反映的是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不久前,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纽约时报》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与令人叹为观止的情节和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美国科技新闻网站“临界点”表示,随着中国进军科幻大片,期待看到这个国家如何将自己独特的声音和才能带入全球市场。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显然,这是充满现实感的未来感,它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国力增强、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国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这样的未来感,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步伐,能够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


相关文章:

1.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五篇

2.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精选七则

3.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精选

4.2020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素材

5.高考语文万能作文素材精选

推荐访问:高考作文 素材 经典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