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康臣一品治白发有用吗

时间:2020-01-05 10:28:1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呆、老成尪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 一

范公墓园位于位于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距县城17公里,离洛阳25公里。北依万安山,西望龙门山,山重水复,气聚风藏墓园东三四百米处就是唐代名相姚崇的墓园。范公之所以择此而葬,一方面由于其母改嫁不能入葬苏州,另一方面是效仿姚崇。

范园大门口坐着一位沧桑老人,自说是范氏第29代后人。老人的旁边放着一块门票20元小纸板,但入眼一看那20是由30涂改的。我正要掏钱,老人却说反正好久没人来了,就不收你们钱了。

祠堂前有几通高大石碑,护有青砖碑楼。七八通石碑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文物,其中尤以神道碑最为珍贵。它立于于范仲淹墓冢前面20米处的祠堂西侧,全称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碑额正中是宋仁宗皇帝亲撰的褒贤之碑四个字。碑文记载了范仲淹一生的事迹,为欧阳修撰写。

范仲淹,字希文,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祖籍彬州(今陕西省彬县),后举家迁居苏州吴县。他出生的第二年其父范墉便病逝了,其母贫困无依逐改嫁平江府(江苏吴县)推官朱文翰。范仲淹的青少年时期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不仅备受朱家族人封建礼教习俗的歧视和凌辱,而且随其继父频繁移任而游居。直到十多岁才寄居到醴泉寺僧舍读书,划粥断齑昼夜苦读。十五岁时因规劝其同母异父的弟弟被辱骂,方知其身世并决然离家出走。

功夫不负有心人啊,他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第,并上表复姓迎母赡养。及第后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等职。

范仲淹任职国家重要领导后,对其下达了拿出措施,扭转时局重要而光荣的任务。于是,范副总理便根据当时之形势,结合之实际,拿出了《庆历新政大纲》——《十事疏》。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

的都整顿干部队伍的的拼爷靠爹特事特办干部! 蛟龙愤怒,鱼鳖惊慌,春雷一击,震撼四野。十条改革主张皆有益于国计民生,但整肃吏治却条条戳到了的痛处。为官尸位素餐不行了、祖传的好处被削减了、国家给的优惠惯例被革除了,怎不让既得利益者狗急跳墙?于是乎改革便节外生枝,突发变故:御史台称破获了一起谋逆案说拥护改革的石介在写给富弼的亲笔信中,隐然有废黜仁宗之意(实际是反对改革并被被撤掉枢密使职位的夏某炮制的假)。事发至此流言四起,最终牵连到范仲淹改革的诚意说他居心不良,想通过改革扩大自己的相权。更要命的是,眼前反对改革势力,且此时前方已与西夏议和了!

于是乎 京师内外的达官贵人及其子弟啊依旧歌舞喧天,范副总理革除弊政的苦心孤诣啊却转瞬付之东流。一位正义的政治家孤独地跪在大殿中央郑重三拜——挽救国家、造福于民的改革戛然而止,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唉,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如今为官能上不能下、当官既终身的先进制度呢?

其实说来,范这次遭贬已不是首次,而是第四次了。天圣六年(1028年),经晏殊推荐范仲淹荣升秘阁校理(皇家图书馆管理员,实际是皇上的文学秘书)。这对一般官僚来说是多么难得的腾达捷径啊,而范夫子竟将个人仕途置之度外,为国为民直言力谏,并因此三黜三光:一谏刘太后家国不分(要仁宗皇帝同百官在前殿给她磕头庆寿)撤帘罢政,被贬官河中府任通判。送他到城外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呵!

景祐三年(1036年),他在苏州因治水有功,又被调会京师并获得天章阁待制(皇家图书馆顾问)兼开封知府。几经遭贬的老范,看到有人广开后门、滥用私人,便了一张百官图呈给仁宗。并指着图中众升调官员,对吕宰相提出尖锐的批评。偏偏吕宰相老谋深算,利用君主之势而最终取胜(当年仁宗二十七岁尚无子嗣,据说仲淹曾关心过仁宗的继承人问题)。于是,老范又被贬饶州。这次到都门外送他的人已寥寥无几,但正直的王质却扶病载酒而来,并称许范君此行,尤为光耀!

()便 四

殉职了 《史记谥法解》载: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内外宾服曰正。唐代以后都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在历史上能得到这个谥号的人却为数不多。比如司马光、方孝孺、曾国藩等,但这少之又少的人中就有一个范仲淹。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此词写于新政失败之际,口语式的语言、诙谐的笔调,似乎在赤裸裸宣扬消极无为的历史观、及时行乐的人生观,是一派颓废情绪。事实上它是词人因改革徒劳无功,而极度苦闷之心境的一个一过性表现罢了。

人们常说百年后如何如何,其实人世都无百岁。这首词固然有词人愤懑的宣泄,但也折射出他内心时不我待的焦灼:能够干一番大事的年华太少了,哪里禁得起几番蹉跎?于是,借酒浇愁,抒发其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情怀是再自然不过的了。这几句亦真亦幻的大白话、牢骚话,倒是显示了范公也是一位实实在的平常之人呢。事实上范公身处逆境,失意惆怅乃至发牢骚,并不意味着永久的消沉。其后他被贬谪邓州,不是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吗?反过来,不少啥官啥吏稍有腾达,便欺上瞒下、颐指气使、得意忘形,大有要活千年万年之势,那才是 走近范公墓立定,随行朋友说:咱们鞠个躬吧。我无由地说:按老辈做法吧!于是,三人屈膝着地肃穆三叩——不为别的,就为他知任邓州、死葬河南算是我们大半个老乡,就为他达不离道!

18637713098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