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研】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增收状况调研建议(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06 20:00:0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农业结构调整与增收状况调研建议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近年来,**市按照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及“三个百万亩”规划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用“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调研】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增收状况调研建议(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农业调研】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增收状况调研建议(完整文档)



农业结构调整与增收状况调研建议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近年来,**市按照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及“三个百万亩”规划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使有限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是科学规划,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按照自治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根据**市的资源条件、区域特征,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市特色优势农业的意见》,做出了建设“农业十大基地”的战略决策,提出经过35年努力,建成10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50万亩设施农业基地、50万头奶牛基地、600万只滩羊基地、50万头肉牛基地、50万亩高酸苹果基地、50万亩红枣基地、50万亩葡萄基地、100万亩人工甘草基地、200万亩饲草基地。把川区率先建成宁夏现代农业示范区,山区率先建成宁夏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经过努力,2008年,以老灌区为主的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设施农业达到20.37万亩;以利通区为主的奶牛存栏达到19.1万头;以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为主的肉牛出栏25.1万头;以**县为主的滩羊饲养量达到451万只;以中部干旱带为主的甘草种植44.3万亩,人工种植优质牧草139万亩,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区域性更加明显。

二是优化种植业结构。面对黄河减水和持续多年的旱情,我们变压力为动力,把种植业战略性调整与应急调整结合起来,川区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节水农业,逐步压减套种面积,扩大单种玉米面积,减少水稻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大力实施冬麦北移。山区逐步压减小麦面积,积极扩大销路稳定的玉米、马铃薯、油葵等耐旱节水作物。 到2008年底,全市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4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90.7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0.5万亩,玉米种植98万亩,水稻种植18万亩,经济作物73.7万亩。冬麦北移取得突破性进展,2008年平均亩产达486公斤,比春麦高159公斤,种植面积达到15.1万亩,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任务。粮食产量多年稳定在8.12亿公斤,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近年来,我们将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的突破口,加快发展。2008年新建设施农业10.27万亩,是前10年的总和,累计达20.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种植以茄果类品种为主,瓜果类为辅,并大力发展设施园艺,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发展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全市进一步推广、扩大粮套菜、菜套菜、经套菜等多种立体复合种植以及麦后复种蔬菜、西瓜、胡萝卜等种植模式。利通区大力发展小拱棚西瓜、冬麦后复种青贮玉米10.06万亩;青铜峡市发展食用菌种植20万平方米,品种由过去单一的平菇向双孢菇、鸡腿菇等多样化、高档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心县建立了四个千亩马铃薯套种萝卜、枣树套种萝卜示范区,采取多项抗旱节水措施,积极发展抗旱农业。

五是积极发展养殖业。将畜牧养殖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出户入园”规模化养殖。2008年新建奶牛、肉羊养殖园区47个,累计达到157个,其中奶牛园区20个,累计达到83个。生猪饲养量达到101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900万只。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1.4万吨、1.6万吨、56.9万吨,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13万亩,产量达到1.2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9.2亿元。积极推行订单青贮,协调青贮配送中心与农户签订6万亩青贮玉米种植收购协议,青黄贮制作总量达到72.5万立方。

六是强化集成配套。大力推广麦套玉米吨粮栽培、水稻旱育稀植、单种玉米高产栽培、覆膜保墒集雨补灌、马铃薯种薯脱毒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及全程机械化技术,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力促粮食产业科技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优质粮食、设施蔬菜标准化推广率达到90%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程度达到80%以上,畜产品加工环节标准化程度达到95%以上。全市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8个,产品认证335个,绿色食品认证37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

二、农民增收情况

**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90.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长期以来,**市委、政府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力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79元,同比增加468.5元,增幅达13%。其中:利通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13.2元,增幅12.6%;青铜峡市5444.6元,增幅10.3%**县为3002.3元,增幅14.4%;同心县2576.9元,增幅为16.4%。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加大了农民培训,“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完成农民培训20.2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在142个村筛选7100名基本学员,在每个示范村开展了15场培训、15场现场指导。“阳光工程”培训9803人,实现转移就业9020人。据调查推算,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101.3元,增幅为22.9%,占增长量的43.8%

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呈平稳发展态势。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652.6元,同比增加了221.4元。其中,人均种植业纯收入为1339.5元,同比增加了40.6元,增幅为3.1%;牧业收入虽然受饲草料价格上涨、下半年奶价下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但由于上半年牛奶等畜产品高价位运行,为全年牧业增收奠定了基础,人均牧业纯收入为804.9元,较上年增加141.2元,增幅为21.3%。非农产业保持了健康有序地发展。人均非农产业纯收入为501.9元,同比增加了42.7元,增幅为9.3%。其中:二产业纯收入74.7元,同比增加7.8元,增幅为11.6%;三产业人均纯收入为427.2元,较上年增加34.9元,增幅为8.9%

三是财产性收入由于土地征用收入。出售家庭财物减少,2008年人均为48.9元,同比减少了12.8元,减幅为20.7%

三、2009年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2009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46元,增长6%。信心在于:一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为我们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强有力的支持。尽管经济形势难以乐观,但在宏观政策利好背景下,2009年全市农民收入仍有望保持增长。二是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自治区也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向农业领域倾斜,一大批项目将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必将为我们创造十分有利的宏观发展环境,为农业经济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三是从我市自身发展来看,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我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构成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发展的基础更实,发展的平台更高,发展的活力更强。

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很多的,突出表现在:

(一)金融危机对农业经济发展冲击较大。虽然受元旦、春节旺市拉动,部分农产品价格略有上升,但从全年来看,受市场消费低迷影响,依赖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难以实现。部分企业也通过压缩产能来抵御风险,伤害了农民利益。今年农产品市场价格在经历去年一段时间的高位运行后有所回落,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同比下降。目前,国家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粮食价格总水平还基本保持平稳态势,但玉米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目前为1.3/公斤,同比下降9.7%。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回流增加,来自于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压力很大,这将直接影响全年农民收入的增长。据了解,我市农民打工主要在建筑领域,去年由于城市扩建,外出务工人数增多以及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加之“两大工程”的实施,劳务需求增加,打工收入普遍较高,今年就业压力较大,农民打工工资可能会有所下降。

(二)旱情严重。春旱已造成8.8万人、4000头大家畜、76.9万只羊不同程度缺水;600多万亩草原、9万多亩冬麦受灾。据自治区气象局预测,今年1-9月份全区气温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或略偏少,旱情形势严峻。黄河来水偏少36%,灌溉难度增加,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农民增收负面影响加大。

(三)融资渠道不畅。金融部门为了防范信贷风险,制定出台了一整套贷款新措施,如贷款必须实行存单等规定的有价证券、不动产等抵押,或者由第三人提供中间担保。多数农户难以提供抵押物,因而得不到贷款。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投资见效长、风险大与支农贷款期限短的矛盾比较突出,加之支农“主力军”信用社自身资金紧张,因而向农户放贷更为警惕。

(四)奶产业发展形势严峻。受乳品质量安全事件和进口奶粉价格冲击的双重因素影响,我市乳制品严重滞销,企业奶粉积压超过4000吨,拖欠奶款超过7000万元。鲜奶收购价格持续下滑,园区降到每公斤1.6元,散户每公斤1.5元,跌至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目前仍无回转迹象。利通区受影响最严重,农民现金收入降低220元,预计第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2128元,增幅仅5%

(五)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设施农业虽然发展较快,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受经济条件制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种苗繁育、市场体系建设等工作相对滞后;从种植品种上看,目前日光温室种植的主要是黄瓜、西红柿、茄子、角瓜及叶菜等其他蔬菜,种植产品类同,市场效益低。

(六)市场制约因素增多,农产品流通不畅,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第一是我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滞后,对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能力相对薄弱,加上价格、品种、质量、品牌等方面的缺陷,农产品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外销的稳定渠道开辟不足。其次是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狭窄,无法及时、准确地捕捉把握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有序地进入市场的专门组织很少,在农户和市场之间的中介服务组织明显滞后甚至断层,农产品销售队伍规模弱小,实力有限,销售半径狭小。三是不成规模,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规模小而分散,经营粗放,提篮小卖,无大批量的产品供应,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七)土地流转农民有后顾之忧。对于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的**市,“人多地少”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大瓶颈。许多农民为了增收过上好日子,一直想弃农进城经商从事二三产业,但还是把土地作为生活的退路,怕失去土地后,一旦在外面呆不下去,生活没有保障,因而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

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市农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与土地流转体制改革,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今年我们将全力抓好国家及自治区粮食补贴政策的兑现落实,灌区抓好以青铜峡优质水稻和利通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种植优质粮食80万亩。山区大力推广覆膜、集雨点灌等节水抗旱技术,积极实施抢墒播种,完成旱作小麦10万亩。扩大山区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种植面积,落实好20万亩甘草、人工牧草种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优质粮食面积达到80万亩。

(二)加快设施农业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开拓销售市场,抓住近期蔬菜产销形势好于上年的有利时机,加快日光温室定植。以“提质、增效”为重点,重点抓好两个优质高效设施园艺示范区。加快利通区孙家滩现代农业精品样板区建设和红寺堡乌沙塘中部干旱带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山区和孙家滩开发区及青铜峡沿山一带新建日光温室1万亩,全市新增以大小拱棚和养殖暖棚为主的设施农业5万亩。

(三)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落实好奶牛良种补贴、挤奶台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大户及返乡农民工建设园区或家庭牧场,发展规模化养殖,力促畜牧业提质、扩量、增效。加快畜禽改良,积极引导农户根据市场变化,通过自繁自育和外购加快补栏。完成6万头奶牛、4000头能繁母猪的登记保险。认真做好动物疫情的防疫工作,加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畜牧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继续推行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对养殖园区的水电路、防疫、挤奶设施及饲草料基地建设等给予适当政府补助,引导畜产品养殖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畜牧业收入所占比重,拉动农民收入增长。全市新扩建养殖园区20个,机械化挤奶站20座,新增奶牛6万头,肉牛出栏30万头,滩羊饲养量500万只,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家禽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争取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建设园区、反哺基地、订单生产,延伸产业链。认真做好今年4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筛选、申报工作。以园区为平台,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0个。加快基地标准化建设,完成2个无公害产地认定、10个无公害产品认证和3个绿色食品认证。

(五)做好增加农民就业和农民返乡创业“两篇文章”。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一是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根据用工需要进行实用技能培训,积极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率,对有培训需求返乡农民实行免费培训,增强其外出务工就业的竞争力。二是有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三是从近几年**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农民纯收入增长对工资性收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继续加快城市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健康快速成长,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六)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增长,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2008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全市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的重要支撑,2009年稳定粮价对农民增收也有同样重要意义。在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同时,应当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民家庭生产费用的支出。2008年全市农民家庭用于农业生产费用的支出达到人均911.2元,比上年增长26%,用于牧业生产费用支出为人均1867.2元,增长了40.5%,生产费用的大幅增长不仅抵消了部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粮食直补等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近期,根据我们调查了解,化肥价格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二铵160/袋,同比下降30%,尿素72/袋,同比下降12.2%。因此,要贯彻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使农民在享受到政策优惠的同时,收入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七)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迫在眉睫。加快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开拓区外目标市场,切实抓紧做好设施农产品市场营销和产销对接工作。加大农业技术服务力度,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积极扶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及认证工作,推动产业整体提质升级。

(八)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田能手集中,积极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借助全民创业行动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大量吸收农民工,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腾出”土地,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转流,促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户在获取有保障的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还可将空余出来的时间用于经商或打工,从而获得非农产业经营的收入,而对于获得土地使用权的经营者而言,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增加了,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实现收入增长,从而让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和离开土地的农民都能致富。

(九)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从2008年来看,**市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276.3元,同比增长24.6%,增长较快。转移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是增加对包括粮农直补在内的农业综合直接补贴以及对农民的各类民生类转移支付补贴。同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民来源于土地的权益和收入。

推荐访问:调研 农业 增收 【农业调研】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增收状况调研建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