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刷子疙瘩:揉起疙瘩

时间:2020-01-12 10:30:3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揉刷子疙瘩是故乡元宵节的独特风俗。没听说过其他地方有这种风俗。

  

  故乡泌阳,处于南阳盆东边缘,属浅山区,交通还算方便。清朝中叶以前,泌阳河通航,水运较为发达。不知什么原因,这个并不闭塞的地方,形成了不少独特风俗,与周围县市迥然不同。

  

  就说元宵节吧,全国不少地方都打灯笼,吃元宵,泌阳习俗,元宵节晚上不打灯笼,除夕晚上打灯笼,拾炮方便。元宵节也不吃元宵,吃扁食(饺子),十六晚上吃元宵,叫做十五扁,十六圆,和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谋而合。这种习俗恐怕绝无仅有。

  

  揉刷子疙瘩的风俗更奇特。先说揉这个字,家乡语言中,手握绳子一端,另一端拴东西,抡起胳膊转圈,反复转,谓之rou。怎么写?不知道。为了查这个字,我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康熙字典》等几种大字典,都没有符合意思的字。比较来比较去,只好借用了意思、读音接近的揉字。记述家乡风俗的书《泌阳民俗》,写到此风俗时,可能是苦于找不到合适字,改用了绕字,称作绕刷子疙瘩。绕,不能准确表达这个动作,我不赞成。

  

  厨房里要用到刷子,有的地方叫饮帚,用高粱莛子扎成,扫面,扫菜叶,扫案板,扫锅台,很方便。刷子用久了,前半部分磨掉,光秃秃的,手握的刷子把仍然完好,称为刷子疙瘩。刷子疙瘩不能用,就扔到角落里,正月十五晚上揉刷子疙瘩。

  

  刷子疙瘩扎得紧密,点着火,不易燃烧起来,有红火头,无火苗。把刷子疙瘩绑上绳子,握着绳子揉起来,大量空气进去,火苗骤然而起,呼呼窜,揉得越快着得越旺。停止揉,火苗消失。再揉,火苗再起。这就是揉刷子疙瘩。

  

  动物有向火性,人也不例外,本能,孩子们更喜欢玩火,所以,揉刷子疙瘩几乎由孩子们垄断。男孩子喜欢热闹,喜欢冒险,揉刷子疙瘩的艰巨任务多由男孩争抢承担,不用做工作,不用动员。

  

  元宵节就是狂欢节。我们一面揉刷子疙瘩,一面转悠,从这家到那家,叫上这个,叫上那个,队伍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每人手里都揉着刷子疙瘩,每人面前都飞舞着火光,映红了质朴的脸庞,照亮了村子。村里的夜晚从来没有这么亮堂过。我们个个都是揉刷子疙瘩的高手,两边是草房,周围是人,在有限空间里揉,能灵巧地躲过人,躲过树,躲过草房,可谓是高手。

  

  人聚集多了,开始到场院里比赛,玩各种花样,还有名堂,如流星赶月,苏秦背剑,骑马观花,桃花盛开,等等,像杂技表演,精彩得很。

  

  在村里玩腻了,就到村外玩。我们往高岗上走,四周漆黑一团,火苗画出火圈,圆圆的,好似在黑色画面上画出的红色画,好看,富有动感。上了高岗,我们站成一排,火圈排成一排,连成一片,颇为壮观。远远望过来,火圈缩成了点,像是天上的星星,还眨眼。

  

  忽然,前方出现一排星星,那是邻村孩子们揉刷子疙瘩,回应我们。扭过头看后面,看左右,也出现了眨眼的星星,周围村庄的孩子都看见我们了,用火光招呼我们。彼此相距很远,看不见对方,却能相互配合,我们揉,他们停,我们停,他们揉,像对山歌,像打旗语,有问有答,富有节奏感。

  

  月亮升高了,外村的孩子们回去了,我们兴犹未尽,来到池塘边,继续揉。池塘有十几亩大,水面平静,我们站在水边揉刷子疙瘩,更好看,更精彩。火圈有了倒影,水上一个,水下一个,火光翻飞,上下同步,不差分毫。火光映红了池塘,平静的水面热闹起来,干枯的老柳树披上了红装。

  

  夜深了,刷子疙瘩燃烧尽了,喧闹声停止了,我们回去睡觉。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刷子 疙瘩 怎么揉开筋疙瘩 筋疙瘩能揉掉吗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