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理性教育刻不容缓

时间:2023-05-08 20:35:3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对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在日常教学中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要随时在常规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为国家培养出宽容、坚强、理性并富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义新公民。

关键词: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4-0043-02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激励了多少文人志士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明代学者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不知激励了多少读书人致力于关心国家大事和关注国家命运的伟大事业: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大志更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深感自己身上的重担和责任。在近二十年的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对着一批又一批即将步入社会参加祖国建设或接受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子们,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宽容、坚强、正直,有责任感,有竞争意识,适应社会的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始终是我深思和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我近两年来研究的课题之一。我们的先贤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高中阶段是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德育内涵太过丰富,今天我仅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谈些看法,希望与各位有同样想法的同行互相切磋。

当今形势下,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而且一定要诚恳务实、有的放矢,结合时事、日积月累,绝不能只喊喊口号,表表态度,停于表面,流于形式。因为今天的高中生基本属于“90后”,他们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从国际形势上看,他们是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和平发展的大潮中长大的,而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认识却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肤浅而零散。从国内形势看,是处在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政策成果显著的时代,一方面生活环境安逸,物质条件相对优越:另_方面独生子女比较普遍,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的悉心关照,大多形成了过强的自我性、优越性,而自理能力、忍耐能力、责任意识却明显较差,更缺乏家国忧患意识。然而,国际形势千变万化,纷繁复杂,我国要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任重道远。这就决定了祖国未来的一代要将这所有的一切都明察在目,牢记于心,从现在起就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意识,即明白四化的实现、祖国的复兴是他们这年青一代实实在在的责任;而要能担当如此重任,首先必须明辨“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和“怎样去爱国”的大是大非问题。

据《新华字典》解释:“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然而,每个人对爱国的解释及如何去爱国却不尽相同。段建海在《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0卷03期中是这样解释爱国主义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把个人和祖国利益一体化而历史地形成并巩固起来的热爱、忠诚、保卫和建设祖国的生命情结。它以思乡恋土的乡土情结为情感心理纽带,以祖国的生存发展为根本,以自强不息、贵和执中、群体至上为精神,是一种文化统合的爱国主义。”我可以通俗地理解“爱国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指一切以发展的眼光、包容世界的胸怀和与世界各民族人民和谐相处的愿望来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利益的思想、意识、情感和精神;“狭隘的爱国主义”则是指目光只盯着本民族眼前利益、忽视或敌视他民族、甚至以他民族人民痛苦为乐的过度膨胀了的民族爱国主义。对于“狭隘的爱国主义”,从其言论或行为更易鉴别、认识。例如,历史上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就是由于对西方列强的惧怕及对自身“天朝上国”的过度迷信而形成的一种消极的民族保护主义政策,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的轨道,在西方大国日渐崛起的近代,日益封闭、保守,甚至落后挨打,成为列强侵略和奴役的对象。再如历史上被希特勒“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煽动下的德国,在民族复仇主义的旗帜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给自身而且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历史早已证明:这两例所表现出来的倾向都是狭隘的爱国主义,都不可能使祖国走向复兴。基于中外历史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领导集体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03年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和平崛起”、改革开放的大国复兴之路才是中国崛起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国家的发展有赖掌握科学知识和对信息高度敏感的青年一代,而我国的崛起又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中,利益与摩擦共存,矛盾与摩擦在所难免。所以我认为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肩负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青年一代必须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过去,用发展的眼光瞻望未来,与世界和谐相处。这就要求我们青年一代必须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学会正确看待和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青年人的特点一方面是热情奔放、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时事,另一方面是思想还不够成熟、不够理性、容易偏激和极端;因此,其爱国主义如果把握不好,往往容易沦落为狭隘的爱国主义。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中国之所以一再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挑衅,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强大,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崛起在客观上已经触及了旧的世界格局,所以他们才会气急败坏,甚至对我们恶意诽谤、破坏。我们明确了个中原因,就不要中他们的圈套,而要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只有我们强大起来,我们才可能争取到更多的权益,我们才能从容应对任何的非难和挑战。爱国主义既不能保守,也不能极端冒进,需要理性。

我们迫切需要针对青年一代过度自我、容忍性差、责任意识差等的现状,去培养他们的理性认识和行为能力。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众所周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国民革命,发动“4,12”和“7,15”事变而破裂;第二次合作中,国民党又发动了皖南事变,屠杀新四军,破坏合作。在这段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如果不对学生加以引导,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抵触国民党的极端情绪。为此,我特意设计了“如何认识我党的统一战线法宝”、“如何看待两次国共合作”等问题,拿出半个课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高涨,讨论非常热烈,终于,问题澄清了,觉悟提高了,认识全面了。在此基础上,教师最后做了一个小结:“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反对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两党携手努力、共赴国难,其合作是有历史必然性的。尽管两党之间有过分歧和矛盾,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行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第二次国共合作使中国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的信心。可见,两次国共合作的主流影响是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矛盾和摩擦只不过是发展中不和谐的音符。”

我还进一步结合时政,以“有没有可能和必要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为话题,将讨论引向深入。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中国又处在海峡两岸关系和解的关键时期,国共合作将有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及海峡两岸的共同发展大局。两岸人民同宗同源,随着两岸交往的不断加深,第三次国共合作非常有可能和必要。然而,第三次国共合作绝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理性、忍耐和宽容。要从祖国统一大业出发,包容不同的意见和声音;要克制个人的一己之见,对两岸统一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话就不说。因为,台湾问题关涉中国的核心利益。

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知识的时候,我也引导学生们统一了认识:“日本在近代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之一,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并两次对中国的和平居民实施灭绝人性的疯狂的屠杀。作为曾被日本侵略者奴役的中国人民,我们将永志不忘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沉渣泛起,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然而,我们更要学习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宽阔胸怀,从中日关系的长远利益出发,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局出发,放下历史的恩怨,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机遇,让和谐的周边关系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服务于祖国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

我坚信,只要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不放过机会,随时在常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就一定能够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一代宽容、坚强、理性并富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义新公民。

推荐访问:刻不容缓 爱国主义 理性 社会 责任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