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善用批评与表扬的育人方略

时间:2023-05-05 11:20:1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创立并善用批评和表扬的育人方略,具有一贯性、系统性、务实性和包容性,不仅是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有效教育方法和手段,也是他教育思想形成的着力点、拐点、助推器。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孔子 批评与教育 教育思想 育人方略

孔子的 “仁政德治”的政治思想不仅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也推动了世界哲学思想的丰富发展。因此,孔子不仅仅是诞生在春秋末期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十大思想家之一。

孔子的毕生精力主要是从事教育事业。他最早创立的“有教无类、启发教育、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好学乐学、知行统一” 的教育思想,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永放光芒,至今仍在全世界各级各类学校得到广泛应用。孔子,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教育成绩是有多种成因的,这与他一贯敢用、善用批评与表扬的育人方略是分不开的。由此,他桃李满天下,正所谓“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一、为什么要一以贯之、把握运用批评与表扬的育人方略

1.是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教育方法和手段

在孔子之前直到孔子当时,当权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权,即“学在官府”。孔子创设私学,广收学徒,有教无类,“这一人人应受教育的主张,充分表现了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开创了通向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孔子为了实现他的“仁政德治’政治思想,选择通过创办私学、培养一大批仁人志士的途径,“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来及时拯救当时的倾轧动荡、礼坏乐崩、道德沦丧、僭越成风的无序社会。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教与学的育人过程中,能善用批评与表扬的育人方略,就能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使学生尽快努力达到知行统一。

2.是孔子教育思想形成的着力点、拐点、助推器

孔子的教育思想之所以博大,在于他的教育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构成了链条式精深内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教育、学思结合、好学乐学、知行统一”,其间当相互作用、推进。其实,在孔子开办私学之前或同时,郑国人邓析(名家的开山祖师)、鲁国人少正卯曾开办私学,只是规模较小,成效甚微。而孔子开办私学,其突出的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有辉煌的教育成果,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因此,善用批评与表扬的育人方略,不仅仅是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教育方法和手段,也是孔子教育思想形成的着力点、拐点、助推器。

二、如何善用批评与表扬的育人方略

1.善意的愿望

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并实施了“有教无类”。孔子招收学生兼收并蓄,不受贵贱、贫富、长幼、国籍条件的限制,“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是(《述而第七》)中明确记载的。(以下各篇均出自《论语》书名从略),如:“卞之野人”的子路,“贱人”子弟的仲弓,鄙家之人的子张,“穷困潦倒”的颜回、原宪、曾参、闵子骞,“家累千金”的子贡,曾为大盗的颜豚聚,“缧绁之中”的公冶长,“多言善躁”的司马牛,偏激的颛孙师,等等。这样一来,孔子所招收学生的德行、文化知识等各方面均参差不齐。孔子批评与表扬学生,均是从希望“改正缺点、弘扬优点”善意愿望出发,力求获得激励的效果,通过再学习、再教育过程和途径,最后达到“格物、知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的。下面,以学生子路、子贡为例,予以剖析。

子路生性鄙俗,刚强直率,好强争斗。他是“戎服”“拔剑而舞之”。初见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孔子接收子路为徒,就是为了教育他成材。

孔子对子路的批评,从善意愿望出发,循序渐进。

第一:欣赏其有勇,但不赞成其好斗,批评为了关爱。

孔子也正是看到子路有勇好斗,而对他进行教育。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第六》这既是反映孔子培育“君子”的共性要求,也是对子路人格悉心塑造的个性批评。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从《述而第七》所讲“想空手打老虎,徒步就要过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才不跟他一起去呢。一定要遇到任何事情都谨慎谋划,谋定而后动,把事情做成的人,我才和他在一起”这则故事看,这是孔子对子路的当头棒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第五》讲的“无所取材”,一语双关,没有做船的材料,不去,子路光凭勇敢,也不一定能保驾护航,也不成行。这是孔子又一次对子路和蔼、亲切、及时的批评。

第二,孔子知道子路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在上课或辅导学文化的时候,更加重点关注他,批评为了抚育,为了其更大的进步。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第二》)。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喜欢)仁不好学,其蔽(毛病)也愚(愚蠢);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放纵);好信(信实)不好学,其蔽也贼(狭隘);好直(直爽)不好学,其蔽也绞(急躁);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闯祸);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狂妄)”(《阳货第十七》)。这种既有针对性,又饱含温情的教导或批评,对子路来说感触颇深。

第三,批评与表扬综合运用,效果更佳,表扬为了激励他。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从师、跟随孔子多年,是孔子招收的第一期并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学生,与孔子出生入死,对老师忠心耿耿。孔子曾说过,“自从有了子路,没人再敢骂我”。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颜渊第十二》中这一两句话就可以对官司做出决断,大概是子路了,子路答应的事,从不拖延过夜。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罕第九》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仅仅如此,还不够好。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进第十一》孔子发觉,过多批评子路,门人不尊敬他,对子路成长环境也不利,孔子马上进行鼓励表扬。升堂入室,批评加鼓励,有水平,但须进一步提高。

子贡和子路,均属于“十哲”学生,孔子死后,子贡地位最高,有如掌门人。孔门树孔子,加圣人之号于孔子,他功劳最大。孔子对子贡的批评同样是善望。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宪问第十四》中的子贡常讥评人,孔子说:“子贡啊,你就那么好吗?我却没有这闲工夫”。

2.切中肯綮,把握准度

孔子一生坚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道德,始终爱岗敬业。他心中装有学生,脑中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优缺点、特长,烂熟于心,往往通过一两句话,或一两个字,就把学生的优缺点总结得非常准确、精辟。“柴也愚”(高柴较愚钝)。“参也鲁”(曾参较耿直)。“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由也野”(子路较卤莽)、“由也兼人”(子路好胜) 、“由也果”(子路果敢)、“由也,可使治其赋”(子路可以负责治理国家兵役、军队工作)。“赐也达”(子贡豁达)。 “求也退”(冉求退缩)、“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求也,可使为之宰”(冉求可以负责民政总管)。由此,他批评或表扬人,切中要害,把握分寸、分量和准度,同时,一视同仁,绝不打击、挖苦或抬高、吹捧,也没有造成“冤假错”案。

3.身教重于言传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过则勿惮改”(《学而第一》),“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第十五》),“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第十九》),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第十三》)等言论看,孔子堪称“万世师表”,他要求学生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其实他自己同样在率先垂范,正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修己以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批评与表扬,在德育的过程中运用得更多。孔子如果自己不能言行一致,正人未正己,再好的批评与表扬,也枉费心机,更达不到激励效果,孔子在《子路第十三》里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4.树榜样,举善而教不能,修己以敬

举善而教不能,即通过树立榜样,向榜样学习,使不能者“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第四》),使不能者受善者、榜样的潜移默化影响。这属于外部感化作用。

修己以敬,即改正缺点、修正自己、完善自我,达到知行统一,受人敬佩。这是内在进取动力。

孔子对学生的优缺点及时予以指出,善用批评与表扬的教育手段,使学生外部感化和内在进取双向发挥作用。孔子树榜样又分三种类型和三个层次:

一是历史上崇敬的圣人、仁者。孔子所说的圣人,主要是指尧、舜。如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均见(《雍也第六》)。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止是仁,简直是圣,连尧舜都很难做到。孔子所说的仁者,主要是指微子、箕子、比干、伯夷、叔齐、管仲。“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也是(《雍也第六》)中的内容。

二是树立值得全面学习身边的榜样。颜回是孔子一生唯一树立的值得全面学习的榜样、标兵,也是我们研究孔子所称道的“孔颜乐处”。(《雍也第六》)就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第九》)中这些话也说明了这点。

三是树立值得学习的单项先进榜样。孔子将优秀的学生按四科分类列出,“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第十一》中所列这十人俗称孔子学生“十贤”。我们知道,教育过程中的表扬与批评,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就是“扬弃”,弘扬成绩、优点、美的、善的,改正和消除缺点、不足、坏的、恶的。扬善有助于抑恶,抑恶为了更好地扬善。

5.当仁不让于师

老师与学生互为批评、指正。这就老师而言,需要多大的智慧和勇气。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哲言,比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名言早出一百多年的历史。

孔子虚怀若谷,襟怀坦荡,学识渊博,知行统一,教育学生“当仁不让于师”。他自己能允诺、容纳、乐意接受学生的质疑、批评,在学生面前能知错就改。

“他们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比如仲由,说骂就骂(他们处得长,彼此太熟),一点面子都不给。”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第六》讲孔子拜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就对他发誓说:“我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情,上天厌弃我罢!上天厌弃我罢!”。因为南子是淫乱之国君妾妇,学生不放心,也可以质问老师。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佛肸,人名,晋国大夫范中行的家臣,在中牟这个地方谋反),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从《阳货第十七》中所讲之事看,最后,孔子还是虚心、诚意接受了学生的批评,放弃前行。

6.和风细雨、暴风骤雨,但不伤害情感

以下两例为重言批评。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您将先做什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您太迂腐了)。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粗鲁啊,子路)”(《子路第十三》)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粉刷)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第五》所讲欲改三年之丧的是宰予,当哀公问社于宰予时,又是他强不知以为知,胡诌乱说,当孔子发现宰予大白天睡懒觉时,孔子改变了以前对人的轻信,并得出“君子不以言举人”的结论。

下面两例为和言表扬。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秦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均见《八佾第三》。绘事,就是画画,后素,就是“后于素”,也就是说,先用白颜色打底子,然后才能画花纹,在孔子看来,先仁后礼,先施仁义,打底,然后再施礼乐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在《学而第一》中孔子说:“子贡啊,我可以同你一起讨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过去的,你就知道将来的。”

7.多形式、点面结合

当面表扬。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公冶长第五》器者,有用之成材,瑚琏,皆宗庙盛黍稷之器而饰以玉,器之贵重而华美者也,有才能,但还不够全面。中的话,《朱熹论语集注》谓:

现场批评。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第十七》讲的三年,当时是指三虚年。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也是见于《子路第十三》中的例子。

比较性褒扬。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在《公冶长第五》中孔子说:“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评点业绩表现。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在《先进第十一》中孔子说:“冉求不是我忠实的学生,学生们可以大张旗鼓地攻击他。”孔子曰:“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典出《季氏第十六》的祸起萧墙,成语由此衍定。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为内部,祸起源于内部。孔子严厉批评冉求和子路无为,托词狡辩,在帮内动武打仗。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第十一》)颜回学问和道德都好,可是一贫如洗,穷得叮当响,子贡向命运挑战,大作生意,每次都被他算中,次次发大财。

8.蕴育平等、真诚、关爱、尊敬、生死与共的师生情结

孔子为师,始终做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情感上又与学生缔结出一种平等、真诚、关爱、尊敬、生死与共的师生情谊。有了这种感情,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和表扬,听得进,接受得了。尤其是对待批评,学生不存戒心,也无逆反报复之心。老师也愿意、乐意接受学生的评议。有了这种感情,批评和表扬,形为真心诚意,其乐也融融,何乐而不为?但是,孔子在世的时候,他是不接受学生对他的溢美之词的,也不接受所谓的“封圣”。《述而第七》就载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没有什么隐瞒,坦诚相待,“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让学生不受拘束,一起畅谈理想、志向。子贡如实把郑人对孔子形象描述告诉孔子,孔子反而笑容满面回答说,“自己是像‘丧家狗’。”学生子华出使齐国,孔子赠送粮食救济其母亲。学生冉伯牛生病,孔子去探望。孔子周游列国14年,与学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出生入死。颜渊死(注:公元前481年),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事见《先进第十一》。“子路死于卫(公元前480年),孔子病,子贡请见。”事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颜渊和子路相继去世,对孔子情感打击很大,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孔子死后,弟子服三年之丧,而子贡结庐冢旁,守墓六年。子贡谦虚谨慎,义正辞严,坚决抵制来自对老师孔子的诽谤,与有若、宰予等同学们一道树立孔子为圣人。师生之间这种深情厚谊,实为中外教育史上绝无仅有,这是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的伟大人格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陶继新.孔子的精神境界[J].北京:当代教育科学,2008(10):48.

[2]李泽厚.论语今读[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2004.

[3]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招考委员会办公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2006级〔1〕班)

□责任编辑:王锋旗

推荐访问:孔子 方略 育人 善用 表扬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