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人居环境

时间:2021-04-01 08:23:0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21世纪的人居环境

摘要: 21世纪已来临,人类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较全面分析论述了21世纪人居环境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 居住生活的舒适性; 2. 居住空间的适应性和可变性; 3. 居住建设的经济性; 4. 居住行为的安全性; 5. 居住技术的科学智能性; 6. 居住形态的地方性; 7. 室内装修完好性; 8. 居住环境的整体和持续性; 9. 住宅与外部环境空间一体性; 10.外部景观的绿化配置。

21世纪已经来临,旧世纪已经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新世纪是以一个全新的时代光临人间,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经济、政治、社会的积极改革、技术迅速发展和思想文化的高度活跃,伴之而兴起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也将引起大的变化,并将刺激住宅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同时,住宅建设正面临高速增长期、分配变更期、变易活跃期、质量提升期、生产转型期的更新换代时期,为此,需要以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来迎接新世纪向人类提出的挑战。下面试图从几个方面分析,以期使未来住宅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归宿。

  1 居住生活的舒适性

  1.1 住宅内居住生活想要获得舒适的效果,必须使不同的功能空间既有相互较好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它们各得其所。住宅内功能空间通常被划分为三类,一是家庭成员公共活动的空间,如起居室、餐厅、厨房等,活动内容包括团聚、会客、视听、娱乐、就餐以及炊事行为等。公共活动空间是外向开发的空间,它应布置在住宅的入口处,便于家人与外界人员的接触,也方便生活蔬菜与垃圾的进出;二是家庭成员个人活动的空间,如卧式、学习工作室等,活动内容为休息、睡眠、学习、业余爱好等,个人活动空间据有较强的私密性,是内向封闭的空间,它应布置在住宅的深处,以保证家庭成员个人行为的私密性不受外界影响;三是家庭成员的生理卫生活动空间,如卫生间、厕所等,活动内容为沐浴、便溺、洗面、化妆、洗衣等,生理卫生活动空间其私密性极强,它应设在前两类空间之间,使活动在这两类空间的人都能方便地进行卫生行为,如果进一步细分,则可将家务室、厕所靠近公共区,浴室、化妆室靠近私用区,如此布置更为理想。总之,三类空间应按其特点和特定要求进行布置,这样生活就有规律,相互不至于干扰。有时,在一套住宅面积不太大情况下要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会存在一定困难,可有灵活动的布置,如将厨房靠近入口处,起居厅与主卧室,或主次卧室设置在朝向好的位置,但必须布置紧凑,用地节约。

  1.2 在日照、通风、隔热、防潮、采暖、照明、空调、供水等方面,舒适的标准要高。

  如供水宜设置饮水,深圳有的住宅区已配置。国内大部分地区既要考虑冬季采暖,也考虑夏季空调。舒适性包括住宅和住宅区环境能使居住的人们心情愉悦、舒畅,这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包括住宅品质和管理水平,社区组织和管理等,建造物及环境的美观也是一个重要保证。目前很多住宅区存在以欧式的建筑与环境设计作为美观的主要倾向,应当鼓励建筑师多创新和探讨新住宅形式,避免“时代的单调感”,鼓励多元化,鼓励结合当地文化、气候和材料的地区特色。但是无论是什么住宅形式在美观问题上,要避免阳台和窗户等到处都设防盗栏杆和防盗条,住宅设计再美观,如果处处设防盗栏杆,家家住进“铁窗”里,美观就要大打折扣,舒适也就难以保证。住宅的美观应该多数人看了喜欢,甚至为住在这样的住宅区自豪。

  1.3 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私密性也是获得舒适度的必要条件。住宅内按居住行为划分了公私两区,但对外部环境来说,各空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私密要求,从跨入一个家庭的门就希望户内一切均不被外人一目了然,所以入户有一个前室就很必要,它既是更衣,换鞋,存放雨具和整装的地方,也是住宅内外的过渡空间不致造成开门见厅,厅的陈设被外人一览无遗。视线干扰经常成为家人的烦恼,外廊式住宅靠近走廊的房间就成为众目之的,失去私密性,采用将廊降低半层,或做成凹口,使房间与走廊分开都是好的办法。高层塔楼和多层点式住宅也经常出现前后住宅的对视、斜视,影响私密性的现象。家庭内由于厅是接待客人的空间,因此卧室的门尽可能不开向或少开向厅,同样,卫生间的门不宜对着厅门设。

  1.4 在住宅楼栋内设置交往空间是促进邻里生活融洽,创造舒适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居住在单元集合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居民之间感情淡漠,缺乏相互关心和协助。改革这种状况可采用:在单元入口适当扩大面积,形成居民交往,待客和休息的门厅,这在人流集中的高层住宅入口尤为重要;扩大楼梯平台边可为居民之间增加联络交流的机会;将下沉外廊局部扩大,可使儿童有游戏、成人有接触、老人有交谈的场所;低层架空可为居民提供相互交往和了解的可能性等。不管哪种方法都应在这种交往空间里设置坐椅,配以绿化,甚至安排游乐设施,使居民感受这个附加的空间给他们增添的情谊、温暖、祥和的大家庭气氛。

  2. 居住空间的适应性和可变性

  2.1.1 居住空间的适应性

  居住空间的适应性要求,一要能持续发展,二要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三要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的是全球性的问题。住宅的可持续发展要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的发展。例如,高科技智能化和电视技术的广泛应用,家庭将不仅是生活空间,同时又是工作的场所,人们将使用电话、电视、电视复合终端装置实现管理工作自动化,使住在有电子装置的住宅里的人门可以使用信息设施直接参加工厂生产和办公室工作。如,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迅速发展,将使具体职业和技术的有效适用时间缩短,人们需要不断学习以掌握新技术,从而,住宅构成功能将包括更新技术和学习知识。再如,科学技术发展促使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设施的发展,也将促使生活服务社会化,使得人们家务劳动和生活服务的时间缩短,家务劳动仅作为与由社会服务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行为有关的一种自我服务形式而存在。由此,使住宅内的生活服务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住宅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功能相互渗透,从而成为统一体,住宅就应成为适应社会服务发展的居住形式。

  2.1.2 当前住宅供需已从福利分配转变为商品行为。为适应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类型、不同生活模式家庭的需要,应该向社会提供不同类型的住宅,如老年人、残疾人、多代人以及单身居住的住宅。据预测,至2004,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率占到25%。同时据统计,目前我国不同病态的残疾人口达5—6000万人,我国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龄人住宅与残疾人住宅有很多相同之处,首先要考虑无障碍设施,如入口加扶手、室内地平无高差、门的宽度要适当加大等,还应注意地面,特别是厨房卫生间的地面要防滑,不宜设吊柜,电器开关与门窗把手适当降低、厨卫的操作台与盥洗台下应有空位,以便老人坐着轮椅操作,厕所要靠近卧室以方便使用,设置呼唤铃以能紧急报警等,当老龄人集居时,还应提供服务实施,如医务、文化活动、就餐以及急救等。“老有所居、老有所养”,是维系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至于两代居或多代居住宅是由于我国居民老龄化和传统伦理美德以及两代人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不同诸因素而形成的。过去多代人同堂常常居住在一个宅院里,由于近代人的“代沟”带来了一些生活上的协调,同时调查后的反馈信息,两代人意愿都希望分居但又要靠近,于是出现了两代居和多代居住宅,设计原则是要分得开,平面布置有多种:有厨房合用;有卫生间合用;也有起居室合用,当都有不方便之处,最佳方案是两套完整独立但又相近,既是各自生活,又能相户照顾。两代居中的老一代套型即是老龄人住宅,就应特殊设计。由于现代生活意识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一些大龄而暂不结婚的人口,他们需要独立的住宅套型,面积不需要很大,一室一厅或一个大厅,可在分隔为两个空间,但设备实施要齐全。此外,由于生活习俗和气候条件的差异,虽属同等面积的住宅单元,需要有大厅小室、中厅小室、小厅多室以及南厅北卧和北厅南卧等不同的平面布置以供市场多种选择。

  2.1.3居住空间的适应性既能满足居民对平面布局的不同要求,又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变化或家庭居住模式的改变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要选择灵活可变的大空间结构体系,目前在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常用的大柱网的框架结构体系、大开间少内纵横的板墙体系、大空间的板柱体系,而较不发达的地区也有采用纵墙承重或筒形的小开间砌体结构体系。可变性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方便拆装,轻而经济的分隔墙体,如今可采用的轻质墙体较多,如圆孔石膏条板、膨胀珍珠岩空心条板、水泥加强玻璃纤维板等,这些轻板可在大楼板任意位置上布置,形成多种分隔的空间布局,但不拆后在安装,住户无法根据需要自己动手在创造适宜的套型,社会上也有灵活可变的轻质隔墙,如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纸质蜂窝夹心木隔断,但价格均较高。国外,俄罗斯推荐采用可移动式家具隔断,这是分隔与贮藏兼备的技术,需注意的是家具底应装有方向轮以便搬移,家具之间缝隙应采用封闭措施,如密封胶带。可变性的另一个难点是设备管线、电器插座与开关,灯具,散热器等的再调整。

  2.2 居住空间的可变性

  住宅随人们生活的发展而改造或重建呈螺旋式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除了多品种多档次可供选择以外,还必须通过结构的灵活可变性、可改性和扩展面积的可能性,“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

  2.2.1 综观我国以往所建大量住宅,在住宅有利分配的条件下,缺乏对远期适应性的考虑,不仅面积和质量标准都很低,住宅设技基本上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对住房的更新改造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无论从这些建筑的平面布局,还是内墙结构来看,都是很难进行改造。有相当一部分以被拆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当前居住水平尚低,又面对21世纪众多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因素的各种冲击和挑战面前,如何处理住宅建筑结构体的技术更新,就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建设部对21世纪住宅设计已提出明确要求:“结构要合理,功能质量15-20年不落后,30-50年可改造”。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康居工程”而且包括“安居工程”在内的住宅设计都应遵循的原则。

  从可持续发展的应变型开放建筑体系,可调查用途,调整空间、调整支配权,来解决住宅消费的长寿型居民对住宅需求的多变性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新建住宅适应未来信息时代家庭需要的变化住宅向更高层次的动态发展过程。更具体的说:

  弹性应变住宅设计:采用大开间、大进深、大空间承重结构体系,以其平面具有适应性和可变性较强的特点,使住宅内部空间的布局,具有弹性和应变的灵活性。一般来说,平面布置在厨房,卫生间定性定位,或采用设备管井、管沟定位,划定厨房、卫生间布置区域形成住宅的不变位置,大空间可变部分能自由分割成不同居住模式,并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以及家庭居住模式的改变,对空间易于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进行更新换代的改装,使住宅在功能、性能、水平上协调,适应新一代居住空间的使用要求。

  潜伏设计;通过综合研究,明确本地区的住宅远期(面积、装修、设备等),对套型选用近远期统一参数,使分隔墙或上下楼板以方便的调查和改造,以调整每套住宅面积的大小,从而使住宅具有弹性发展功能,将来改造时不做破坏性拆除,而实现空间的合并或改造,适当住户的更替,保持住宅形式和住宅方式的协调。

  半成品住宅设计:也称空壳住宅,骨架体与填充体分离的开放式体系。这种住宅可以用各种方式组合,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不但一套住宅内的空间可做调整,而且套型面积可大可小,套型单元可分可合,给住宅带来及大的适应性,充分适应住户的需要,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2.2.2 住房商品化可以一分为二:一是住宅主体的商品化;二是建筑部位的商品化。这种开放式住宅建筑体系与建设方法不仅改进了住房的设计,提高了功能,质量并使起其具有可变、灵活多样的特征,适应更新发展的需要,而且在经济上,也可以分期投入,多次投资,使更多的人具有购房能力,充分调动居民对住房投资的积极性,加快住宅建设。同时,也用利于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结构的应用,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这是适应我们今天面向21世纪行之有效的住宅设计与建设方法。因为我国已实现了住宅商品直接面对住户的住房体制改革,只要完善支撑体的设计工作,大力开发piy产品(包括各种轻质隔断、厨房卫生间设备与家具、户内栏杆扶手、各种门窗通风设备、五金等),就可以达到普遍推广的目的。

  3.居住建设的经济性

  居住建设的经济性主要反映在节约自然资源。我国是人口多、资源少、土地紧张的国家,要着重强调资源节约型经济和资源节约型消费,并努力使资源利用形成再生循环系统。在住宅建设中主要应大力节约土地和资源。

  3.1 节约土地。我国人口众多,占世界22%的人口仅占世界7%的耕地,且土地是相对短缺资源,不可再生。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国策。在住宅小区规划的节地措施是提高建筑密度。当前不少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不顾环境效益,建成的小区中没有足够的绿地,楼栋之间的日照间距也得不到保证。我们提倡的是在保证具有良好的居住条件下提高土地利用率。规划设计中具体节约用地的办法是:适当增加层数、加大建筑长度、合理降低层高、缩小面宽、北向退台、巧妙利用边角地以及布置东西向住宅等,但有的城市为了增加层数达到高容积率,不顾居民爬高的困难,将不设电梯的多层住宅的层数从六层提高到七、八层至九层,违反了住宅设计的规定,恶化了居住质量。现在正研究一种简易、安全、低价的电梯,在少量增加基建费用的情况下,使住宅层数提高到九层至十一层,还可使住在五、六层的居民也可使用电梯登高。当然电梯层数的多少也会影响电梯的价格,都要经过统筹安排后作出决定。在降低电梯造价的同时,还应注意电梯的经济维护与耗电费用,它会引起居民的对物业管理费用的关注,必须同时考虑。降低层高对节约土地很有好处,特别对高纬度地区效果更为明显,此举还能节约建材与能源,从而降低造价。据分析,层高每降低10cm,可减少投资约1%,增加建筑面积1-3平方米。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住宅层高采用2.8m,北京天津以及有的城市部分采用2.7m,但在南方有的城市仍不能接受2.8m,理由是夏季炎热,层高低会产生闷热感,也影响吊挂蚊帐与风扇,其实南方地区夏季室内舒适度取得的重要途径是

  3.2 节约资源。节能也是国策。节能主要是指节约供暖的能源。国家规定“八五期间采暖能耗要在80-81年能耗基础,节约30%,而“九五”期间又要在“八五”耗能标准在节约30%,简单的说到2004年应在80年耗能标准上节能50%,这个需要需采取两部分措施:即供热系统节约,包括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和管网输送系统效率;建筑物系统节能,包括改善建筑体型系数,窗墙比和围护结构。前者要选择先进的锅炉设备、管道敷设,管道保温和合理的热平衡系统,后者则重在采用高效的维护结构与密闭性好的门窗。维护结构的墙体保温是关键,常采用的有内保温、外保温、夹心的三种复合墙体,以外保温墙效果最佳。它避免了内外墙相交处、构件外露处的热桥作用,但它的保温材料的外饰面常因材性而不同而开裂,从而影响保温效果和耐久性。北京卧龙小区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经实践效果良好,其主要措施是:选用聚苯板,保温与防水效果好,对外保护层沙浆形成软约束,能适应其变形,减少开裂的可能;保温层分格设置,缝中嵌填弹性嵌缝膏;外保护层沙浆采用玻纤聚合物沙浆,在水泥中渗入能提高抗裂性能的胶,沙浆分两层涂抹,层间还增设一道玻璃网格布,更提高了抗裂性和韧性;外保护层沙浆采用硫铝酸盐水泥,它早强、收缩小、硬度低,这种保证了外墙保温的效果。此外,外屋面宜采用聚苯板保温层,楼梯间墙抹铝酸盐保温涂料等都是良好的节能措施。

  节能的另一个措施是节水和节电。已开发的水、电新产品有很好的效益,如楼梯间的声控或定时开关器、各种新型光源的灯具、光感应给水开关器、节水型的便器等。在水资源再生利用方面将生活污水经化学处理后用作冲洗便器,浇花,拖地等。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与沼气能。太阳能的利用已在住宅建设中引起重视,特别是日照时数多、日照质量高的地区更得到普遍利用,昆明西华小区全面推广利用太阳能集热器用以供应热水,宁夏红园新村计划全小区利用太阳能供热,使太阳能利用进一步拓宽。

  应该指出,无论节地、节能措施都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决不能因此而放弃,住宅建设的经济性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各寿命费用分析上,决不能是短期行为,也决不能将资源特别是非再生资源在一代人身上用竭而使后人处于资源贫乏的境地。

  4.居住行为的安全性

  居住行为的安全性分外为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两大方面。

  物质的安全性表现在结构的安全,防火,防盗,防滑,防坠等。有些设计和施工单位认为住宅建设简单,不够重视,致使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结构安全主要应保证结构稳定性和抗地震力破坏的可靠性。防火疏散是高层住宅设计的重点,按不同等级安全要求保证底屋疏散口的数量,疏散楼电梯的数量,消防电梯的设置,防烟前屋的布置,通风排烟措施等。关于防盗问题公安部与建设部曾共同发文,要求户门为防盗门,防止从住宅建筑下口附件如水落管,阳台,楼梯入口上部的雨蓬等处攀越入户,目前不少城市为了防止盗窃,开始将底屋外窗设置防护栏杆,继而上开至二层三层,甚至蔓延到顶层,一时鸟笼成林,并造成不安全因素,火灾时,室内人无法从窗口外跑,消防队员也难以从室外赶入室内灭火救火,因此需要综合解决这个问题。防坠有两种可能,一是防护不周,产生人体堕落,一是没有遮栏,物品下坠伤人。在设计时要注意阳台栏杆和上人屋面或平台围栏的设计,对多层住宅分别保证1.05和1.1米的高度,垂直栏杆之间净距不得大于11厘米

  精神的安全性主要是防止视线干扰与噪声干扰。视线干扰产生与—设有过度空间,使走在楼梯间的外人的视线能长驱而入;点式住宅或高层塔楼的前后套由于距离过近而开窗位置又未错开,就会出现目光对视;外街住宅靠近外廊房间常可透过窗被人窥视;还有楼层退台后,下层住户在平台的活动有时会被上层居民的目光监视等情况都应设法去避免。住宅内环廊,外廊发出的噪声,以及楼板,分户墙隔声效果不佳都会对住户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与不舒适感。

  5.居住技术的科学智能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建设水平,提高了住宅功能质量,也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住宅技术的科学性反映在一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配套完善,二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小区管理形式智能化系统,以适应现代居住生活的要求

  5.1 应用四新。四新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提高应用质量。四新的范围比较广,它概括承重结构系统、维护结构系统、分割结构系统、门窗系统、采暖系统、电气系统、通讯系统、防水系统、建林及其制品系统等都应采用先进技术及产品,淘汰落后技术及产品,提高产品使用率。

  5.2 转化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是保证住宅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支撑,要尽快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技贡献率。目前在住宅产业化科技方面要解决的基础性技术、创新技术、高新技术、以及促进工程等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形成实际的生产力。

  5.3 推进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成套集成技术主要反映于:安全防范子系统,包括出入口管理及周边防越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讲防盗门系统、住户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水电气热等表具远程抄收计量、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主要设备监控管理、车辆出入和停车管理系统、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物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等;信息网络子系统,主要为实现上述功能进行科学合理布线,可采用电话、闭路电视或高速宽带数据网或宽带光纤接入网。应当注意,在推进智能化技术时要实事求是,密切与开发项目的经济性接轨,达到实用、先进、经济、综合的效果。

  6.居住形态的地方性

  居住形态是指住宅建筑的造型、立面、色彩及细部处理,它是居民直观感受最多最强的部位,在创作时需要注意密切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相结合。

  6.1 欧陆形式:目前,市场上将欧陆风作为住宅卖点大为宣传,成了时尚,有以巴比伦空中花园、威尼斯水上乐园、下沉欧式广场等装饰小区公共空间,或以希腊柱式、罗马穹顶、文艺复兴的三段式、巴洛克的花形线脚等装饰住宅建筑等作法,似乎非欧式不足以显示小区的品牌高尚,这显然进入了误区。应该说适当且有条件的借鉴一些外国建筑作法,也不能一概否定,譬如有些城市在旧中国长期被侵略者而成为殖民地,建起了不少带有引入格调的建筑,逐渐被当地人民所接受,有的成了当地的建筑形式,在那里建造一些欧式建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能把欧陆式作为时毛,东拼西凑,装在建筑表面上,更不能把欧式广场作法引到小区中心绿地,并以此作为青见点,把市民吸引到小区内来欣赏,休闲,游乐,既浪费资金,又使小区成为公共场所,失去了宁静、安全的氛围感,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6.2 传统风貌。继承地方建筑的传统文脉是住宅设计创作的有效途径。各地的建筑文化多代艺人提炼与培育结晶在继承优秀建筑文化必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内涵不能简单的追求形式的模仿,更不照一些建筑符号。北京四和院布局原是一个大家族的围合空间,东西朝向的厢房只作为附属用房,在现代住宅中如沿用四和院来布置多家独立套型,不可避免会出现东西向套型,使用就不合理。

  6.3 建筑色彩。色彩能给建筑增添情趣,给人产欢快或冷漠的感觉。由于住宅建筑体量不大,不宜着太多色彩,不宜对比太强烈,对整个小区来讲,需要有差异来识别,但有不宜差别性太强,应在统之中求变化。还应注意地方气候对色彩的要求,如南方选择淡雅素净的色彩而北方则用温暖色调,总之,色彩选择应视地区不同而有差别,但总的应是朴素大方,淡雅,给人以宁静舒适和悦目的感受。

  6.4 坡屋顶。坡屋顶的出现是为了打破平屋面一统天下的单调景象。坡屋顶除了给建筑物在轮廓上带来变化,还可以较好地解决屋面漏水,增加有效空间,因此决不能单一从丰富立面出发,要避免纯为形式,作了坡屋顶面又将其封死,或简单随意划分,是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等做法。还应注意构造处理,以免产生滑瓦或漏水现象。在选用瓦材时要注意牢固,美观与经济并重,要优地取材。坡屋顶的形式可用等坡,大小坡,单坡等,要因地因建筑而宜。

  7.室内装修完好性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室内装修应体现宁静,温馨,舒适,亲近,给人以美的享受。要体现个性美,协调和协美,塑造整体美。

  住宅室内装修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最初,提供的是普通装修,住户在分到住房时,不满这种简单的装修,家家重作装修,结果是既费材料又伤劳力。为避免这种浪费现象,提出空壳住房二次装修的作法,但又出现施工噪声不绝,建材垃圾堆积,房屋安全要受损等问题。于是又提出了一次装修完毕或菜单式装修方式,因为住宅装修是涉及住宅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住宅既是商品就应对用户提供成品。装饰完好性反映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质量的保证,功能美观的结合等。家庭装饰应选用经济耐久的材料,见解朴实的作法达到亲切温馨的效果。在选用材料时注意他们应是环保性的,有些建材如化学地毯,壁纸溶剂性材料,往往释放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应该谨慎使用。装修完工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有毒物质的浓度。室内养殖花卉植物也可净化空气,治理室内污染。装修方式应该积极提倡交钥匙的做法,交房以前,开发部门通过市场调查,很好符合市场需要的精装修提供给购房者,或是做好不同档次和风格的样板套型,以便购房者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审美爱好进行选择,然后由专业队伍统一装修,它的优点是:减少无休止的噪声和乱堆的建材垃圾、防止破坏结构,节约用材,保证质量,缩短整体装修过程,最终达到高效、安全、优质和经济的效果,并能促进住宅产业化。

  8 居住环境的整体和持续性

  8.1 居住环境的整体性

  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在住宅内部包含设备、设施、管线、家具、装饰等设计的综合性和配套性。重点是厨房和卫生间,因为人们在那里活动频率最高,设备设施管线众多而复杂,必须采取配套、综合、隐蔽等原则。

  8.1.1 配套。是指设备自身与设备之间纵向系统配套和横向系统配套。纵向系统为单件品种产品自身的档次的提高与完善,如厨房的灶具台、操作台、水池台、吊柜、柜具等。卫生间的洗浴器、坐便器、盥洗器等设备自身系统的完善。横向系统为产品之间的配套性与统一性。它表现在:厨具、洁具的档次及其协调统一性;五金件,塑料配套件的档次及其基本件配套组装后的协调统一性;墙面材料、地面材料的档次及其与厨具、洁具的配套协调效果;厨房灶台面、操作台面、洗池台面与吊柜、卫生间洗池台面、镜子、灯具、吊灯等配套材料的档次及其与整体装饰的配套协调效果。

  8.1.2 综合。是指设备与管线,管线与管线之间的配合,要采用统一设计、统一协调、统一施工的方法。前者要考虑管线与为之服务的设备之间要靠近,官线之间要符合安全与安装要求,相互之间要避免交叉与重叠。

  8.1.3 隐蔽。为了使室内环境整齐、美观,管道应尽可能集中隐蔽,解决方法有:设立集中观井与管道间,各竖管道之间要有安装维修空间,设置检修口;设立水平管道区,结合设备或家具设计,隐蔽在墙角或设备后;水平管应注意短捷,上水水平管尽量敷设在近楼板面处,或采用铝塑复合软管埋在地板内;各户的排水支管不出户,可采用楼板下沉将支管埋设在填层内。

  此外,住宅内散热器的设置应不防害家具的布局,空调器的安装应不破坏立面效果,电器插座,共用电视天线与电话接口的布置与数量需满足使用要求。

  8.2 居住环境的持续性

  “新陈代谢是人居环境的客观规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买房看环境”,已成为人们新的选择。据统计,目前,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在内带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空置量,占全国住宅空置量的30%,这类急需的住房中依然有大量积压,被反常的置于消费之外,地段环境不理想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用传统的建筑观念或设计方法来考虑建筑群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已经不合时宜。”由于在住区老人、小孩、家庭妇女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家里,双休日使居民在家的时间逐渐多起来,未来信息时代办公家庭化的趋势日渐明显,21世纪的人居环境品质应得到更深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是公平性,既要保证当代人的公平,还要力求代际之间的公平。今天的发展与建设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寅吃卯粮”。当前受经济水平的制约,不可能一次建成几十年落后的住宅,但也不允许因陋就简而影响日后的发展。生产力在发展,人们的需求在提高,所以,应以动态的观念,发展的眼光看待住宅环境,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9.住宅与外部环境空间一体性

  要创造完美的住区景观,应提倡单体、环境和功能要素的综合设计。一个完整而有个性的设计意图得以实现,是依靠由群体规划到单体设计的连贯一致而得到的。在设计中,如果将住宅区看作一个集中的“聚落”,整个聚落被视为生活的场所,而住宅是生活领域由较私密、隐蔽、更富保护性能的部分,从这样的角度入手,设计意图便会更加完美的表达出来,住宅景观从而得到连续而完整的展示。

  深圳鸿瑞花园的设计是一个建筑与室外环境一体设计的范例,建筑与环境交融,组团各具特色,创造了舒适美好的人居环境空间。鸿瑞花园是位于深圳南山的高尚智能小区,1997年中标。全区1100余户,建筑面积124800平方米,布置了高层和小高层带电梯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包括商场、停车场、幼儿园、游泳池和会所。设计将组团内的地平抬高,使人行与车流交通从空间上自然分开,半地下空间

  10.外部景观的绿化配置

  人类的聚居都与自然的生态条件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我们对人们希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希望居住在什么地方,结合实况进行调查,可以说,居民对生活环境的关心程度已超出住宅本身和物价之上。绿地的存在提高了住宅质量和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对生活的关心程度

项目

道路交通

住宅

生活环境

物价

比例%

33.8

26.2

30.5

9.5

  如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生态与社会经济共同繁荣,是21世纪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共同选择。在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对绿地指标应进行必要的调整,采用人均4平方米(小区2平方米以上),绿地率由30%增加到

  10.1 阳台绿化。阳台是小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相当多的居民在阳台上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丰富自己的室内环境。这本是一种个人行为,但由于阳台在整个建筑中是最公开性的地方,因此,这种私人行为就产生了公共性的作用。如果对其进行适当的规范和管理,那麽不仅仅是一家一户得到了绿色,而是会使整个小区的绿量大大提高,绿色空间也由地面向空间扩展,层次更为丰富。

  10.2 垂直绿化。利用爬藤植物的攀援性向空间要绿色,这样既扩大了绿色范围,又由于植物随季相交换丰富和补充了建筑立面效果,使得这些经人以生硬感的景观,转化为具有生命力和柔和亲切感的软质景观。

  10.3 停车场绿化。停车场作为小区内必备的配套设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车的拥有率的不断上升,停车场所占用的小区面积将不断的提高。而传统的停车场则以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为主,这对于小区本以有限的绿地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因此,在近期的安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中,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嵌草铺装代替硬质铺装,并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提高草坪的耐践踏性和成活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有些条件较好的小区设立地下停车场,而上面则建成绿地,这种方式很好,只要资金允许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功能用地与绿地用地之间矛盾的方法,此外,进行停车场绿化时应考虑到南北地区的差异,从而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以便达到最好的绿地景观和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10.4 小区园林建筑。现在,减少园林建筑小品,增加绿地的观念已经为人们所接受,但无论从实用功能还是从景观效果来讲,小区内的园林建筑小品还是必不可少的。而小区内的园林建筑多为休息用的亭、廊、棚架,因此,充分利用爬藤植物的生长特性,创造一个绿色休息空间,增加人与绿色的沟通,使人在休憩之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可触摸到绿色世界之中,这对于创造小区和谐、舒适的绿色人居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10.5 增加乔木的种植量。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的种类上应达到一定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 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当地常用乔木植物种类的40%以上。见下表。

小区名称

木本植物种类

小区面积hm2

所在地区常用乔木植物种类

占区域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比率%

北京恩济里

57

9.98

80

71.25

石家庄联盟小区

50

24.79

80

62.5

天津华苑碧华里

46

13.98

80

57.5

广州丽江花园

78

64.89

160

48.75

广州名雅苑

62

6.88

160

38.75

深圳东海花园

49

3.488

160

30.6

中山东明花园

90

18.90

160

56.25

合肥琥珀山庄

74

11.398

120

61.67

常州红梅西村

50

14.86

120

41.67

成都棕北小区

40

12.24

120

33.33

昆明金康园

60

12.72

120

51.6

  可见,不同小区所用植物种类的数量差异是相当大的,与小区所在地区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还同该小区的设计手法、小区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而居民满意绿化效果好的小区无不达到了一定的植物种类。

  10.6 绿地与水体。一泓清水,一片绿荫。是人们渴望绿色、亲近自然的一份美的情感,便于居民亲近。可上人的草坪绿地倍受人们的欢迎,湖水则会给小区带来灵气,人们可以垂钓、划船、戏水,沿湖岸边是人们散步的最佳去处。

  10.7 屋顶绿化。屋顶是现代城市绿化的新领域。在现代城市绿化中不仅要注意地面的绿化,还应探索发掘城市空间的绿化,即在城市横向土地的使用和纵向可能的空间领域,尽量发展生物绿色拓展绿色空间,扩大城市的多方面的自然因素,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具新意的活动空间,屋顶绿化就是利用市区有限的建筑屋顶创造出绿色空间。

  10.7.1 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被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就是建立于石墙拱券平台的屋顶绿化。1959年,加利福尼亚洲奥克兰市凯泽中心,在一座六层楼的屋顶上建成了一个面积1.2hm2的屋顶花园。1977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温哥华凯泽资源有限公司,在18层楼顶上建了一个面积430m2的屋顶花园。在日本正兴起让建筑物“头顶花园、身披绿装”的屋顶花园热。我国60年代也建成了不少屋顶花园,如广州东方宾馆10层屋顶的屋顶花园面积900m2

  10.7.2 屋顶绿化使传统地面绿化上升到立体

  综上所述,实践已证明,屋顶绿化可行,关键技术问题已经可以解决。随着城市的扩大,每年都有数十万平米的建筑面积增加,为屋顶绿化创造了广阔的发展机会。由此,可以有充分理由认为;屋顶绿化是加快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居住模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渴望居住环境的优美,喜欢亲近自然,寻求安全与舒适的居所,以及独特和高品位的居住形象。新的世纪与新的居住观念的到来,要求建筑师更多的关注人心的心理要求,在创造居所的同时,给予人们优美的可居室外空间,满足各种生活要求。造优有领域感的社区环境,并达到室内外的融合共通,从心理上创造一种完美的家居感受。这便是21世纪人居环境设计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白伟岚、任建武居住区环境绿化质量的探计中国园林 2000.1

赵冠谦舒适、安全、经济——新世纪住宅的构想建筑学报1998.7

赵冠谦迎接21世纪住宅建设的挑战——新世纪的住宅与居住环境设计住宅设计2001.9

周述发21世纪人居环境住宅科技1999.11

肖蕴、路嘉居住空间环境设计——居住小区的外部空间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分析建筑学报1998.11

许安之后小康居住模式展望建筑学报2000.4

杨玉培、靳敏发展屋顶绿化、增加城市质量中国园林2000.6

李熙万、任成吉21世纪人居环境的建设住宅科技2000.3

刘汉州、张双甜创造温馨、祥和的居住家园——关于居民交往、健身空间的思索住宅科技2000.7

吕晨、周华春增加小区环境“绿量”创造人居绿色空间中国园林 2000.1

马涛居住环境景观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红、陆平辉生态化住宅的发展及国际实践经验城市建设2001.8

刘怡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概念与构成住宅科技1998.1

王新力营建21世纪的生态居住园区工程建筑与设计2000.6

赵理玉21世纪新型建筑的特点建筑科技2000.4

叶迎君居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观住宅科技2000.8

刘海龙发展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住宅科技2001.9

党红新世纪住宅设计原理住宅科技2000.12

张勤适应市场要求、改进住宅设计住宅科技2001.1

刘汉州、鲍鹏小康住宅外部环境设计住宅科技1997.5

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建筑学报1997.7

谢延明居住区绿地环境的思考住宅科技1997.12

李改英小区规划需适应人们居住的发展住宅科技2000.10

蔡镇钰跨世纪居住园区的环境观住宅科技1997.4

顾陆忠21世纪初住宅设计的方向住宅科技1999.11

丁志军、王延军、张洁居住园区设计的新趋向住宅科技1999.12

开彦未来住宅的设计住宅科技2001.4

开彦、张文华健康住宅——人类居住健康与健康的人居环境住宅科技2001.11

李金路居住区地表种植面积保障技术中国园林2000.6

白丽华读懂“绿色住宅”城乡建设2001.7

林琳生态住宅浅议住宅科技2001.4

推荐访问: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世纪 世纪人居环境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