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朗读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时间:2023-05-13 09:55:0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在现实教学中,课堂不见了朗朗读书声,只有教师在讲台上“一堂言”,即使偶尔进行朗读,也像似走过场,教师上得索然无味,学生听课得昏昏欲睡,完全背离了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

一、课堂朗读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1.认识不足,地位丧失。在平时上课中,大多课是在“寂然无声”中“悄悄”进行。很多教师对于朗读的诸种功能(如再创作、强化记忆、感化、熏陶、审美、语感等等)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去认真研究、探索、应用。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以课时紧、内容多为借口,把课堂变成了一堂言,一味以自己讲解为主,唯恐朗读会占用时间,大多要求采用默读形式,且不忘要求快速阅读,只有在有人听课或内容已讲完还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才安排一些朗读,但也多半缺乏指导,流于形式,学生读起书来索然无味,没有发挥“朗读”应有的作用,实际上成为教师讲课的点缀和附庸。

2.内容失衡,顾此失彼。被选为朗读对象的文体首推诗歌、文言文,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诗歌、文言文篇幅短小,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二是这些作品大多要求背诵,和分数紧密相关,因而可“读”,值得“读”。其次是篇幅短小的记叙文与小说,而至于议论文、说明文之类,由于篇幅较长,内容相对枯燥,“读”来耗时费力,不宜“读”,不屑“读”,因而倍遭冷落。笔者认为,学生的思维水平低,思辨能力差,大概与此不无关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日亮老师于一九九一年到南平一中开讲座,其间,他朗读了一篇学生习作《请给我一杯白开水》,朗读情真意切,将家长对学生寄予厚望的关爱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3.形式单一,应付了事。有限的课堂“朗读”,形式单一。大部教师喜欢采取全班齐读形式,看起来热热闹闹,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名朗读退居其次,有的还成为教师在教学中“惩罚”不专心听讲学生的一种手段。采用齐读,固然可以达到训练面广、气氛热烈、增强集体观念的目的,但用得过滥、安排不当,就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朗读水平,不利于对“滥竽充数”者作具体指导。此外,对于为数不多的指名朗读,许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也多是让那些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包揽,而大多数学生成为听客、看客。这种朗读主体性的丧失使朗读教学失去了理应生成的审美教育功能。

4.示而不范,指导不力。由于有些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次数少,教师对朗读的指导相应就更少,即使有指导,大多停留在对有无增减字、字音等一些浅层次指导,真正按普通话及所读文章内容的要求加以具体、规范指导的却极少。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在范读时尚有误读、漏读、倒读现象,缺乏情感,平平淡淡,根本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因而更谈不上指导,很多学生到高中毕业时仍然不会朗读,能够读得流利且有感情的非常少,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基本上停留在小学阶段,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读得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教师对朗读教学的不重视,缺乏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与训练,必然会导致学生不善于朗读。

二、进行语文朗读教学应有的态度与方法

1.高度关注,提高认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给予高度关注,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三个部分都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朗读的多种教学功能。通过朗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炽热感情,唤醒溶解在学生血脉中的母语文化,在学生心灵上建构起牢不可破、永不遗忘的母语情结,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选择语言经典,情感丰厚,意蕴深远的精品进行朗读教学,有利于积累精品语言,奠定语文基础;通过朗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思想感情,唤起联想、想像,提高鉴赏能力;朗读教学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写作能力的提高。朗读教学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经久不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不应该舍弃。教师应提高对朗读教学对于学生审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苦练本领,示范引导。聆听出色的诵读,犹如听一首优美的歌曲,这就要求教师要苦练朗读技巧,只有拥有过硬的朗读基本功、熟练的朗读技巧,才能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才能在朗读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的诵读示范对学生影响很大。声情并茂的诵读能给学生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2011年聚焦课堂“有效设计与实施”全国中学语文第15期研讨会上,听特级教师朱震国朗诵《白色方糖》,他读出了一个老伴去世、女儿远嫁的孤独的老头在看到“我”将一块白色方糖投入杯盏中慢慢搅动时的感动与伤感,他那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听课的师生准确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情不自禁拍手叫好;在第八届苏浙沪皖“新语文圆桌论坛”中,上海建平中学张广录老师朗诵《赤壁赋》,让听者对苏轼的豁达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3.细心指导,加强训练。要想更好地发挥朗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在教学《将进酒》这一节公开课时,整节课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然后就这首诗的一句进行品读。思考问题:从所选的这一句诗中,我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内心世界,我认为该怎样朗读,才能将李白的心中的这种感情表现出来。请用符号标示出所选诗句的停顿、重读、轻读、声调、快速、慢速。学生在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试读、悟读、品读,读出了李白对流光易逝、怀才不遇的悲叹,读出了李白蔑视权贵而又渴望积极用世的矛盾,读出李白的自信与豪爽、狂放与深愁。

4.利用媒体,营造气氛。传统的朗读教学完全依靠朗读者的声音来打动听众,但多媒体的出现,可以弥补一些朗读者声音上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如在朗读《赤壁赋》时配上古筝曲《渔舟唱晚》,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叶圣陶先生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因此,配乐朗读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想像,使学生迅速进入文本、作者的情感天地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使学生顿悟,达到读者、文本、作者三者融合的最高审美境界。

5.组织竞赛,促进教学。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班级这个小舞台外,还应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大的舞台。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为了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三年来,我校先后开展了“感悟经典文化,诵读古代诗文”吟诵赛、“放飞理想,活力青春”朗诵赛、“激扬人生,诗意生活”朗诵会,学生报名踊跃,参与积极性很高,通过举办朗诵赛、朗诵会不仅丰富校园文化气氛,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除了在校园开展诗歌竞赛,评出校园朗诵之星,我们还将优秀的朗诵者推荐到县、市、省参加各类朗诵比赛,许多学生在县、市朗诵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让那些有朗读天赋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获得自我认同,也获得大家认同,实现自我价值,这样反过来更好地促进教学。

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能化为自己的东西。”诵读教学作为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我们不应该丢弃,应该提倡诵读,重视诵读,加强诵读。通过朗读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我们期待课堂充满了琅琅的悦耳的读书声,让语文课堂展现出生命和活力。

(责任编辑:赖一郎)

推荐访问:朗读 提高学生 审美 语文 重视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