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美术课程的设计与校园美术文化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5-14 16:35:1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注重的是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充分考虑到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这种价值取向下,校本美术课程就应该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还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通过设置一些综合各领域的课题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多元化文化观,构建校园美术文化;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充分运用美术课程资源;加强美术课程特色化,实施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开辟校本美术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途径,以达到在有限的课时内认识美术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美术与文化及社会关系的目的。

关键词:校本美术课程、校园美术文化、资源开发

新世纪之初,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在民族化与全球化、本地文化与多元文化、传统与现代等课题方面我们必须有所选择。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体现发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在坚持民族教育价值体系的同时,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方面,也会渗透到具体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中,也需要我们去判断、选择、创新。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可以使我们对美术有更深刻的了解,它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通过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具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拓宽教学的空间。同时,通过与美术密切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挖掘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教育资源,保持文化生态平衡,将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扬光大,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培养多元化文化观,构建校园美术文化

美术既是文化的载体,自身也是文化的一种类型。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观照下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来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学习,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一种积极的拓展和重大的进步。在这种大的美术教育背景下,美术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会相应地对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一)美术课程应走进文化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一些新理念对美术教学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对美术与文化的关系的强调,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文化的议题,并努力将其变成一种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从而拓展了美术教学的功能。作为美术教学,我们认识文化的途径应该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术学科应该更多地采用形象的途径;以及必须对物质层面的东西、具体形象的东西,加以观察、阐释、解读才能对文化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也才能够达到文化自觉的程度。因此,美术课程走进文化必须是在形象观察、阐释、解读和文化感悟、理解的两极之间展开的,以交互的方式进行的。

(二)培养多元文化观,关注社区与校园文化

作为美术教师,形成多元文化观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对待不同文化,甚至是不认同的文化,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承认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我们还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这样就会给不同的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身临其境地体验周围的人事、景物,耳濡目染地受到特殊文化的熏陶,难以抗拒地受到自身的生活空间的文化氛围的影响。正如,学校与博物馆、公园等文化氛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如何认识我们所处环境中的文化氛围和特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努力去形成和营造生活空间的特殊的文化氛围,现代美术教育非常关心社区和校园的文化学习和建构。学校应开展广泛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活动,校园文化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心智,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在营造校园文化的活动中,美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渗透生活美术教育的理念,落实多元的文化艺术形态,在环境关怀中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体认文化传统和自我。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教室、窗台、走廊、楼梯进行装饰和美化,形成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在美学视野中构建校园美术文化

1、学校文化及其审美化建设

教育是一种文化生成的过程,其内涵和外延都是丰富而广泛的。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种独特的亚文化形态,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可概括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二是中间层的制度文化;三是深层的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价值导向、事业凝聚、精神激励和行为约束等方面。学校文化的审美化建设是当代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它具有覆盖和跨越其他诸文化要素的性质,是凝聚一般文化内涵的审美层面。

2、学校形象的美学设计

学校形象是学校总体面貌和特征的结晶,它是一所学校个性的反映。从构成上来看,学校形象由外在的物质景观和内在的精神景观两方面的因素所组成。外在的物质景观是指学校建筑、自然景观、园林小品、雕塑饰物、校旗、校徽、师生服饰、礼仪等。内在的精神景观是指学校的理念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审美观念、思想特征、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学校形象作为一种文化景观,具有潜在而巨大的教育功效。

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充分运用美术课程资源

(一)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

美术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中,生动而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的信仰和价值、理想和愿望、情感和梦想、伦理和道德、气质和个性、智慧和教养、生活和劳动等各种人文特征,是漫长的人类文化传承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进入视觉文化时代,日益丰富多样的美术形式,在全球性文化交流过程中再次成为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二)美术课程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视觉文化”是当今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视觉文化渗入到美术教育,应包括所有的视觉艺术,如纯艺术、电脑游戏、漫画、电影、玩具设计、广告、电视节目、梦境绘画、时装设计等。随着视觉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加深,美术教师的工作对学生越来越重要。美术教学既注意面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吸收世俗文化生活中合理的成分,又要引导学生生活方式的进步与发展,提升他们文化生活的品位、格调、质量和水平。同时,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站在现代科学艺术发展的时代高度,反映艺术和最新发展趋势,吸纳新的艺术成果,培养学生的现代艺术素质,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自然环境资源、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观念的更新,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至课外、校外,甚至国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1、自然环境资源

案例一: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非常注重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结合自然环境资源的美术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欣赏校园美景、大自然风光,以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美化生活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开展校园风景写生;让学生带自己收集到的花草进教室,创作插花作品;运用树叶、木块、麦穗、贝壳、干花、碎石头、细沙等自然环保材料,创作精美的装饰画;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石块、树枝、木板、易拉罐等,来制作鸟巢,将同学们制作的这些造型奇特的鸟巢作品,放置在校园当中,给鸟儿一个安乐窝,爱护鸟类,保护鸟类,使鸟类与人类和谐相处。

案例二: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对岭南建筑文化特色的研究,学生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内容可分为:(1)广州古代建筑,包括:西汉南越王墓与博物馆、光孝寺、六榕寺、陈家祠、五仙观、三元宫、镇海楼等;(2)广州的特色建筑,包括:传统院落(竹筒屋)、传统民居(西关大屋)、岭南建筑韵味(茶楼)、欧陆风情(沙面)、风雨廊式(骑楼)、东山(小洋楼)、现代住宅小区等;(3)结合我校百年历史的校本特色建筑,如美洲楼、澳洲楼等。通过欣赏家乡及学校传统的建筑艺术,学生以研究者的姿态,感受了地域文化,体验了美术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学会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2、校园生活资源

案例三:在学校的每一个地方,其实都可以作为学生美术作品的展示场所“学校艺术长廊”,充分利用“学校艺术长廊”在学校美术教育中作用,不仅在美术室中设置展示立体作品的橱架,展示学生的立体作品,还在学校建筑物门厅、走廊、图书馆、食堂、普通教室等处布置各种类型的学生美术作品。这样的艺术长廊给学生学习美术搭建舞台,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加强了相互交流,促进想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使美术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这对提高美术教学水平、美化学校的环境等诸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社会生活资源

案例四:2010年在广州举办亚运会,结合“迎亚运·树新风·促和谐”的活动,在学校附近的街道,我们开展了美化社区的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带领学生走入社会,进行壁画制作活动。3-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承担从图案设计到完成壁画制作的任务,学生们满怀热忱地参与壁画的设计与制作活动,他们笔下的作品使整个街区变得异常漂亮,给亚运会增添了色彩。这一活动所具有的意义无疑是深远的,带给学生们非常丰富的体验。

三、加强美术课程特色化,实施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课程特色化是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必须形成特色才会有助于学校整体课程特色和教学特色的形成。一个学校的整体课程特色、教学特色指的是学校课程、教学具有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体现学校教学水平、学校课程文化品位的重要因素。

我校美术课程特色化的原则:(1)美术教育目标是与终身学习、信息化社会相对应。美术教育目标不再单一化,而是多元化。

(2)美术设计教育普遍受重视和多元化的表现手法。现行的美术教育内容已不适应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的要求。内容由单一的传统写实绘画转向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设计教育。另外表现手法多元化,例如:可以通过学生们最喜欢的卡通、电脑、漫画等方式探索最合理的展现。

(3)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合作。这是以大美术教育观为理论基础的,而且美术教材呈现国际化、多样化的特色。

(4)重视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注重美术的实用功能,结合陶艺、服装等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和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创造力。

(5)开展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的美术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成为美术教学的主体,它关系到素质教育的落实。

(6)普及美术馆、博物馆教育。提倡学校与社会教育的携手,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美术馆、博物馆主要是如何利用和组织馆藏实物和资料,为美术教育提供信息共享。

(二)创造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重建是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再生是一个发展新的价值、信念和规范的过程。学校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的特定场所内,形成学校独有的一系列传统习惯、价值规范、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综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有效地选修课程,要求建立起全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权,同时建立研究的、合作的教师文化。

(三)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1、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

(1)需求主导模式;(2)条件主导模式;(3)目标主导模式。

2、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

组织建立→现状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组织与实施→评价与修订

3、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

(1)合作法(包括:与高等学校的科研机构合作、校际合作);(2)课题研究与实验法;(3)对口支援法;(4)过渡法。

当然,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还有很多,也在开发过程中不断更新,只要适宜本校特征,开发效果明显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借鉴、采用或自己创新出更好的开发方法。

四、培养创新精神,开辟校本美术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途径

(一)激发创新精神,拓展发展空间

1、加强美术学习,开拓发展空间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创作强调的是形式感、视觉化、象征性,其中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统一的公式,允许无限地想像和创造。美术的思维方式是想像的、形象的、灵感的、直觉的,充满着随机应变,允许将错就错,是一种艺术性、创造性的思维。若在今后工作和生活的其他领域中也适当使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肯定能创造出无限的新意和发展的空间。

2、重视美术实践,提供展示机会

人的创新精神的造就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是多方面综合培养的结果。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各种欣赏、评论性的视觉艺术赏析活动,如参观美术展览、博物馆、工业及商品现代设计展以及本地区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等,这些活动都能极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审美素养。吸引学生踊跃地参加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展示才华的美术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书画展、工艺制作展等,计算机绘画、科幻绘画、陶艺制作、专题欣赏论文比赛活动等以及利用远足、参观、游览等机会获取艺术营养,发展特长,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创造能力。通过组织丰富的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美术实践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活动课程设计

从我国普通中学教育实践出发,我们所考虑的艺术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戏剧、电影等几大类,他们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是人类审美能力的展现。其中美术与其他学科既相互区别、独立存在,又在不失去自身特色的条件下互为基础,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1、美术与文学:开设创作文学经典著作的故事插图、连环画以及创作绘画日记等课程。

2、美术与音乐:听着悠扬的乐曲,进行美术创作,色听联觉通常是指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浅色。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包括描绘乐感,尝试运用瓶子、废钢管等材料设计制作乐器、并用这些乐器演奏等。

3、美术与戏剧、舞蹈:开设舞台剧的服装设计课程、设计制作并表演木偶戏等课程。

4、美术与体育:结合体育盛事开设课程,如结合2008年奥运会,开展“中华腾飞,盛世和谐”的校园动漫创作活动。

5、美术与历史:根据各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开展美术绘画创作。

6、美术与地理:考察校园环境,绘制校园平面图、制作学校古建筑模型等。

7、美术与数学:绘制立体几何形体的结构素描课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8、美术与物理:设计与制作会发光、会转动的环境艺术模型等。

9、美术与生物:深入了解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再进入中国花鸟画的写生、创作课程。

(三)美术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与开发

教学设计与开发,实质就是通过多种途径的创造性设计与开发,将选自文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的形态,其基本价值取向是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国内外的教学设计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创造、运用了许许多多“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的策略、方式、方法和技巧,开辟出了相互关联的三条基本途径:现代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现代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和现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1、媒体设计与开发原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整合地设计和开发以多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主的各种教学媒体,将内容融合到媒体及其结构之中,促进人的知识、经验和价值的学习。

案例五:我校每年都举行校庆活动,2009年恰逢120周年的大庆,围绕这次校庆,开设了策划120周年校庆CIS设计课程。①以小组为单位,运用photoshop、CorelDraw等电脑作图软件进行设计,设计出各自的方案(包括标志、社旗、视觉宣传册、海报、请柬、节目单、演出入场券、服装、信封、名片等),打印设计稿。②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由学生评选出最佳方案。③通过互联网,把优秀的设计方案作品发送给香港、澳门分校,还有世界各国的同学会,征集他们的看法,他们对设计图进行修改,在保留最佳部分基础上进行添加,然后再发送回来。我校学生将汇集世界各地学长们的创意,加以完善,进而完成作品。④把设计作品进行制作,运用到实际活动中,体现了美术的实用功能。

2、环境设计与开发原理。通过课室、校园等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对家庭和社区环境建设的影响,将内容“融化”到环境之中,使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反应,与环境中某些特殊条件产生相互作用,获得特定的学习经验。

案例六:①利用课余时间,我们让学生走进社区,调查我校附近的东湖社区的历史与现状,用文字、图像形成记录调查结果,并评述其优点与不足之处。②按社区的功能需要分组设计,每个学生利用综合材料制作各种房屋模型,组合成一个小区。③将全班的作品组合成社区,同时设计出社区的地形、道路、绿化、休闲、健身、景观(壁画、雕塑、喷泉等),有的同学还开发了一条参观中共三大旧址历史景点的旅游线路。④作品完成后,召开了发表会,邀请了东湖社区居民(学生家长及社区工作人员)来参加,共同进行评议。同学们通过深入社区探究,深刻了解到美术与环境、美术与历史的密切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

3、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发原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授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使它们相互作用“融合”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与开发。

案例七:我们利用各种各样的节日设计了一些美术实践活动,如五月母亲节,我们设计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母亲节贺卡、礼物及“妈妈,我爱你”母亲节联欢活动的会场布置等系列活动,特邀学生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结合经典文学著作《雷雨》、《家》、《春》、《秋》等及童话故事《灰姑娘》、《镜子的故事》等,开展舞台剧表演大赛。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根据所选的故事设计角色形象,进行服装设计,绘制服装效果图,用综合材料制作头饰、服装、道具,并设计制作简单布景、海报。最后,配上背景音乐,以舞台剧等形式表演。由此,显示了学生的才能和力量,同时也获得了自信。

五、结束语

校园美术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无论是基于何种立场所进行的分析,学校美术文化都应该既要有利于个体的发展,又不能一味迎合个人的趣味;既要有人格健全的教育功能,又要有愉快舒心的怡情功能;既应是满足全体成员的,又应是不压抑个性的;既有利于人的精神的提升与超越,在理性上符合新时代的人类发展需要,同时也应促进人的情感的丰富与个性化。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和自由的发展,就必须用一种具有美的精神的学校教育来培养和塑造个性。走进校本美术课程,引导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参与到实际的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之中,参与到年轻一代生生不息的生命成长之中,来感悟文化、认识文化、亲近文化。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1ISBN 7-5621-3477-4/G·2183 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参考文献2ISBN 978-7-04-025165-4 李宗乐、陈实、邱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

[3]参考文献3ISBN 7-04-017121-X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推荐访问:美术 校本 资源开发 实践 课程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