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境界】

时间:2019-12-24 10:38:0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朋友们能够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够在读书和学习的浓厚氛围里不断进步。

  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平原君的门客公孙龙能言善辩,时人莫能出其右。可这位公孙先生虽然巧舌如簧,但是其辩题却往往荒诞不经,存在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即所谓诡辩之士也。孔子的后人孔穿专门从鲁国跑到赵国来,与公孙龙辩论奴婢三耳的问题,结果辩才不济,辞谢而出。平原君点评说:这场辩论,孔穿的内容大于形式,而公孙龙的形式大于内容,所以虽然公孙龙在辩论中占得上风,但其最终会被他人折服。而齐国的邹衍则干脆拒绝了平原君要他与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的请求,理由是这种辩论不符合辩之大道。邹衍认为,辩论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与知,不务相迷,而类似白马非马这样的辩论,只能是矫饰文辞,混淆视听,谁最后停下来,谁就是胜利者。平原君深以为然,公孙龙由此也就逐渐失去了平原君的重视。

  

  读罢掩卷,哑然失笑之余,忽然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关于读书,关于学习。

  

  古人云: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是说不同类型的书籍在启迪人生、启发智慧方面,所能带给读者的不同心理体验。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其一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是在治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应秉持的治学原则和治学精神。而单从学习所能达到的效果而论,我认为学习亦有三境界,其一曰:烟波不动影沉沉,翠色全微碧色深,其二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其三曰: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一层境界:烟波不动影沉沉,翠色全微碧色深。

  

  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是从烟波不动影沉沉的起点开始的,也就是从照本宣科式的填鸭式学习开始的。人非生而知之者,所谓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这种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然后才有可能纵横捭阖、天马行空,向更高的学习层次迈进。但在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学习过程从烟波不动影沉沉的起点开始,最终却只能止步于这个终点,终其一生,始终走不出翠色全微碧色深的灰暗调子。或者成为范进式的书呆子,耽于一事;或者成为公孙龙式的走火入魔者,囿于一隅,这些都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其实如果我们明确了学习的目的,这个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单从字面意思而言,学的目的是为了习,也就是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何应用?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中国人向来具有自觉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国家责任感,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些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特有符号。而身处今天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我想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炫耀和哗众取宠。如果能够通过学习,成就个人腾飞之翼,筑就社会进步之基,则诚为个人之幸,亦诚为国家之慰也。

  

  第二层境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中唐诗人孟郊《登科后》中的两句诗,也是学习所能达到的第二层境界:导致命运改变的学习。我们的学习从烟波不动影沉沉的第一境界向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第二境界迈进,前提就是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确立了,就会为我们的学习提供方向和动力。因此,确立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个目标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就会把我们的学习引入歧途,如公孙龙、范进之属。同时,这个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的不断深入,随时做出修正和调整。

  

  然而,要完成这种学习境界的提升,还会有许多内在和外在的藩篱需要我们去跨越。首先,作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必须要抓住学习的四个要素,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伴随一生的学习),才能使我们的学习进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良性循环,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其次,许多外在因素造成的羁绊也不容忽视。人们经常会拿中国的教育体制与西方国家的进行对比,认为中国的教育是填鸭式的,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实我们的教育不光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学习的真谛,从而掌握通向自由精神世界的钥匙,而这也正是学习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第三层境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命运的改变不等于精神的改变,事业的成功不等于人生的成功。所以说学习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你是否在事业上取得了如何辉煌的成就,而在于你是否进入了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自由精神世界。于丹说,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这可谓是金玉之言。如果通过学习,能够使我们对人生、对社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找到自己在历史和现实中的正确位置,那我们就掌握了竹杖、芒鞋这样的精神利器,因此也就无惧人生的一蓑烟雨了。

  

  可是这样的学习境界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及呢?苏子瞻可算是其中之一吧。这确乎是一件可欲而不可求的事,要看个人的机缘和造化了。周总理自幼胸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鲁迅先生放下解剖肉体的手术刀,用手中的一支笔去解剖国人的灵魂,唤起民族的觉醒,他们都是臻于最高学习境界、进入自由精神王国的人。然而身处今天这样一个纷扰的世界,到处充满竞争和诱惑,也会有许多不公平和不如意,在现实中迷失自我的人又何止一二。面对这种困扰,我们的社会是否也应该具备向这种境界迈进的欲望呢?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话,那么读书就是踏响在这个阶梯上的脚步声。一个人不读书就会愚昧,一个社会不读书就会迷失方向,一个民族不读书就会丧失生命力。昔者文王以礼乐治天下,可谓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朋友们能够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够在读书和学习的浓厚氛围里不断进步。

【责任编辑:好相处】

  赞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