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研究

时间:2023-05-21 14:45: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学习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利用网络学习特点、掌握网络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是网络学习者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教与学的环境以及强大的数据资源,传递数字化教育信息,开展交互式的同步或异步的教学方式。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始于1994年教育部实施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继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我国人口多、幅员广大,特殊的地理条件也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有很多的优势,例如:学习者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因此摆脱了以往教师主宰以及课堂的限制;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大量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冲破书本为中心的局限等,都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远程学习中也存在许多需要人们认真研究和改善的地方。比如: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差异等限制,学习上可能缺乏自觉性与自制力,加上不懂得应该学习什么和怎样去学习,所以学习效果很难保证。如何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是远程学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对于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在学习者研究方面还主要处于人口学分析层次上,如研究学生的年龄分布情况、成人和青年学生的比例是多少、多少人是就业的、学历比例如何、上网院的动机等等,也有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条件的调查分析,但对于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行为、学习效果及其相互关系等深层次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从心理距离的角度深入分析远程学习体系中的学习者的学习问题,尝试提出提高远程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方法。

一、心理距离起源与定义

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提出来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1912年他发表了题为《作为艺术中的因素和一种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的长篇论文,提出了完整的心理距离说。其定义心理距离是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心理距离现象显示了艺术、审美与实际生活之间既相联系又相矛盾的复杂关系。历史上许多艺术家都曾发现并利用这一现象来创造最好的审美效果。柯勒律治认为诗起源于回味的感情,鲁迅反对在感情太浓烈、太冲动的时候写作,布莱希特要求戏剧演出有“间离效果”,其中都包含有对“距离”现象的认同。

远程教育中的心理距离是指学习者对于自己和教师(或导师)、同学(或其他学习伙伴)之间理论空间的一个估计。一般的说,心理距离是一种感受。学习者感受到被周围的人(主要是教师和同学及其他伙伴)所认识、所关注,感受到被认可、被欣赏、被鼓励,也可以是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压力或竞争。感受到置疑和批评、甚至轻视。这种感受参与构成自己周边的学习氛围,常常表现为隐性的。例如:成绩都很好的两个同学之间,可能平时看起来没什么交流,但心里可能在为每次的作业和考试成绩都存在着强烈的竞争意识,此时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应该是近的。再举个很普遍的例子: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某人某门课程成绩不好而且没有兴趣,是因为对任课教师不喜欢(不完全因为教师课讲得不好),并且感觉教师也不喜欢他(她),此时,师生、生生之间心理距离较远;某人对某门课程特别投入是因为喜欢任课教师,感觉教师对他(她)很关注和重视,或者是因为一些关系紧密(互相关注)的学习伙伴互相较劲(竞争),此时,师生、生生之间心理距离较近。大多数人也可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学习某门课程的成功程度,更多的是通过对比其他同学的成就来感受的,而不是对于课程内容的绝对掌握。

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近对教育教学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师生之间心理距离太远,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和沟通,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对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进一步增进了解,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远程学习中学习者呈现问题的心理距离分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远程学习。键盘代替了粉笔,电脑代替了黑板,而网络信息也代替了教科书,学生可以在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和巨大的网络资源库里搜索到各种相关的ppt、软件、参考书等资料,从而进行个性化学习。它让人们不必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这无疑是学习上的一次跨越性的革命,让更多无法走进校园的人和参加工作的人实现继续学习的梦想。但伴随远程学习热潮的到来,学习者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份调查显示‘复旦大学超过半数的网络生至今仍无法适应这种教学形式’;浙江大学首批网上学生308人,至2001年9月仅有70人获得学生学位,只占入学总数的23%”。这说明相当~部分学习者对网上学习这种形式不适应,他们的学习过程并不顺利,并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容易让人接受,最终导致了辍学。国外有学者曾经对这种辍学情况进行过跟踪研究(1auris J Grace;PeterJSmith,2001)。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习者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学习困难造成的。

这种困难是由很多方面造成的,有显性的因素也有隐性的因素。从心理距离的角度对远程学习体系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由于远程教育的对象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成人,他们的教育背景和知识基础也都不同,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显著的不同。这样就很难让所有的人都与网络教学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即原有的知识与要学到知识很难有交集,拉大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就增加了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困难。

其二,在远程学习中,学习者大多数处于孤立的学习状态,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联系,这样很有可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孤独感,即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太大,必然会导致教学效率低或是很差。

其三,在远程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太大,每个学习过程都各自独立,不能有所比较,学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有比较才会有成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倦怠,从而放弃学习。

其四,在远程学习中,学习者与外界沟通的工具主要是计算机,没有传统课堂教育中的气氛,长时间的面对计算机,容易导致孤独感和集体归属感缺失等心理问题。

其五,远程学习者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搜索能力。学习者应该在接受网络教育之前接受必要的技术培训,如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浏览器的使用、上传下载文件等,这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信息资料的搜索能力也很重要,如今网络上的信息不计其数,如果没有很好的搜索、整理能力。在网络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将寸步难行。

以上所出现的问题都会影响远程学习的效果,远程学习中的心理距离因素将起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适当的组织结构,形成紧密的师生关系和学习伙伴关系,有效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远程学习的成功率和效率,成为远程学习研究的一部分。

三、远程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的重新构建

(一)远程学习中学生的认知风格分析

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包括接受、贮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也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认知风格也有所不同。在远程学习过程中,一般认为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可分为场独立与场依存。这种认知风格吸引了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注意。

吴一安,刘润清(993)对中国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场独立性的学生的外语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具有场依存性的学生,他们由此得出结论:在语言学习初级阶段,场依存性强的学习者与场独立性强的学习者可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场独立性逐渐显示出其优势。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风格,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1954)研究知觉问题时发现的。他根据一个人从一个复杂的背景图形中找到一个简单的目标图形的能力的差异,将其归属为场独立性或场依存性的不同类别。场独立性(field independent)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Witkin等,1977);相反,场依存性(field dependent)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有密切联系。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学生的各种学习情境(场地),如学习环境、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场依存型的学生易受环境因素的影晌,比如:在做功课肘,客厅的电视机可能对他造成很大的干扰,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使他无法安心学习;而场独立型的学生不会因外在刺激而使他分心,他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学习。许多研究(Witldn等,1977;张厚粲等,1988)发现,场独立型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较好;而场依存型的学生较易接受与人有关的社会性信息,对人文社会科学有较大兴趣,社会科学成绩较好。场独立型的学生喜欢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场依存型的学生更多地依赖同学的接纳与教师的鼓励和反馈,易受外在动机支配。

(二)心理距离的重新构建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风格,同样就有不同的学习方法。由于远程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有着它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所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去进行远程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ATI实证研究的开发人斯诺(R.E.Snow,1965)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比较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讲解与电影教学的不同效果。实验被试者为437名大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半数学生接受电影讲解,半数学生由教师讲课。学习后期,每节课结束时均进行5分钟的测验(即时测验),另外,在半年之内还进行了5次期中测验(延迟测验)。这些成绩的平均数作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某一教学条件下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指标。结果,电影讲解组与教师讲解组之间的整个测验成绩差异不显著。但对学生进行了15种能倾测验后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学方法之间具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这说明不同认知方式的学习者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样的理论在远程学习中也适用。由于远程学习主要是学习者主动寻求知识,所以只要学习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将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1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习者的测量

通过文献查找,了解到现在比较流行的有两种方法来测量学习者的认知方式。一种是棒框测定(Rod andFrame Test),目前研究采用较多的是另一种方法一镶嵌图形测验(Embedded Figure Test),也叫隐蔽图形测验。被试者需在较复杂的图形中用铅笔勾画出镶嵌或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在这一测验中,场独立性者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得分较高;而场依赖性者完成这项任务则较为困难。

根据上面的原理,我们在进行网络学习之前,可以让学习者先做一个类似于隐蔽图形测验的问卷,然后按所得的分数确定学习者的认知趋向,记录到学习者资料中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并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提供符合学习者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供学习者参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整套完整的网上测评学习者认知方式的测量表,这需要远程教育施教者们共同努力去探索、总结。网络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者,结合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等因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总结出了一种远程学习模式。

2 场独立性的学习者的学习模式

场独立性的学习者常常依靠自己内部具有的知识框架,倾向于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对于接受外部信息,他们有很大的自主性,不喜欢与人接触,也不喜欢对他人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使场独立性的学习者表现出一种不善与人接触的倾向。威特金和古迪纳夫用证据表明:倾向于场独立方式的人在与别人接触时更需要建立比较近的心理距离。建立合理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场独立性的学习者能更好的与人交流,促进学习。

场独立性的学习者喜欢独立思考,自己总结。在远程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靠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来进行学习,只要通过教师的及时指导就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这种类型的学生在远程学习中自控能力较强,学习积极性较高,但不善于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喜欢求助于教师或靠自己探索。因此对于场独立性学习者来说,通过自己的知识建构和教师的及时指导,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减小孤独感,达到良好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心理状态,调整好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合理的师生心理距离,使教学达到最优的效果。在网络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给出详细的学习指导供学生参考学习。其学习模式(如图1)。

通过学习之前的测验,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方式有

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他进行后面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图1,在网络环境中,首先,教师给场独立性学习者一些课程的导航,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大体流程。其次,学习者在掌握了课程提纲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学习的进度,制定学习计划。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建议,但最终都是由学习者自己来制定。因为场独立性学习者的自控能力比较强,在网络这个知识丰富的海洋里不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在学习课程以外,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内容进行更深度的学习。

3 场依存性的学习者的学习模式

场依存者往往依靠外部提供的有关信息,倾向于从整体上认知事物。他们特别注意从别人那里获取信息,喜欢与人打交道,对别人感兴趣,喜欢公开表露自己的情感,比较适合集体做事。在远程学习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其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建立合理的心理距离,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场依存性的学习者在远程学习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易接受与人有关的社会性信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受,从而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就感。他们是各种学习论坛和社区的活跃分子,有很高的热情。所以这类型的学生比较适合分组学习,在远程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者应主动去寻求帮助。例如:可以通过网上的一些工具和其他的学习者组成合作小组,制定明确的目标,共同学习。由于这样的学习者易受他人的影响,所以与别人共同学习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满足需求,达到效果。这样也就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场依存性学习者中,建立合理的心理距离同样重要。在网络课程设计时要为学生提供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学习,竞争中进步。其模式如图2。

场依存性学习者的学习模式不同于场独立性学习者,这眼他们的特性有很大关系。建立适合场依存性学习者的合理的心理距离,能够提高场依存性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如图2,由于我国教师资源有限,教师不可能24小时都在网上辅导,这对场依存性学习者来说是不利的。采用小组学习的模式就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出现。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在网上进行学习,这样场依存性的学习者就不会感到孤单,在与别人交流的日寸候也能学到知识。例如:在课程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在网上找几个有相同类型的学习者组成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交流,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上面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每个学习者并不是只具有其中一种认知方式,往往都是两个都有,只是更倾于某一个,所以在运用时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两种学习模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本文根据对学生心理认知与网络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具有远程学习特点的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其次,本文只是从学生的角度就学习中的心理距离远近进行了研究,在对教师的教和师生之间的教学过程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编辑:于翼楠】

推荐访问:远程教育 生与 距离 教师 心理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