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关棚户

时间:2020-11-21 11:24:0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加快棚户区改造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关于棚户

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两年内

基本完成 105.4 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共将惠及

3.21 万户, 9.62

万人。

纳入今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的 61 万平方米,涉及居民 1.52 万户,3.5

万人。

拆迁过程中,市区 3000 干部下到棚户区包户拆迁,于 7 月下旬完

成了拆迁工作。

为了使广大动迁户早日住上新居,回迁楼建设者夜以继日工作,

3 个月时间完成了 10 万平方米回迁楼的建设, 棚户区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全省率先实现今年棚户区改造回迁,也在铁岭的城市

建设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我市有史以来由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的大规模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拳拳之心,同时是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一个巨大贡献。

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一、棚户区现状及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我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按地域划分为十趟房、啤酒厂北、铜钟、

铁西百货西(精工)、龙翔、橡胶厂 6 块,占地 159.87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05.4 万平方米,居民 3.21 万户,人口 9.62 万人。

我市棚户区历史久远,上述区域的棚户房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六

十年代,最早的建于解放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陆续在这些区域的空地上建房。

后来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住房日见紧张,为缓解住房压力,几乎

各家各房都在建房,大房接小房,小房再接窝棚。

久而久之棚户区就形成了规模。

棚户区建筑密度大,多数家庭几代人生活在一起。

"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

"成为棚户区绝大部分人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

棚户区内巷道狭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

棚户区没有排水设施,棚户房又普遍低矮、下窖,有的屋内地面

比巷道路面竟低半米左右。

下雨天和开春雪化时,水流倒灌,屋内长年阴暗潮湿。

这里垃圾点少,公厕又都是旱厕,环境卫生状况极差,春天污水

横流,夏天蚊蝇肆虐,冬天积雪成山。

居住在这里的人无奈地自嘲: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爬

冰山,雨季把水掏。

"棚户区内居住人员成份复杂,生活水平较低。

这里出租房屋比比皆是,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都把落

脚点选择在了棚户区,使得这里的社会治安管理和房产部门房屋管理

十分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

异。

但是棚户区的居民却始终多年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居住水平反差极大。

同时棚户区的存在,与城市整体形象、文明档次极不协调,使大的城市人居环境大打折扣,并且也不利于发展城市经济和招商引资。

所以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

二、棚户区改造对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和成果(一)棚户区改造的决策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的问题,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的普遍性。

其产生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受地方财政、就业压力等现实条件制约的原因,但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问题。

我市棚户区问题尤其如此。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用 2-3 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把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作为全省人民群众

最迫切、最期盼解决的大事之一,市委、市政府更把改造棚户区这件

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当做头等大事,承诺 "改造连片棚户区,让老百姓告别低矮、简陋、潮湿的平房,住上了楼房。

"棚户区改造对居民而言,意味着他们将告别恶劣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仅意味着 "城市村庄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更意味着在一幅和谐美好的城市画卷上留下明丽的一笔。

棚户区改造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之广、政策性之强、人

口之多、工程量之大,在我市都是史无前例的。

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 市政府制定了此次棚户区改造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补

助为辅,统一拆迁安置,净地招标出让,对有条件的地块可以毛地出

让。

二是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动迁安置,统一政策标准。

三是依法运作,严格依照土地、规划、房产、建筑、拆迁、税务等法律法规。

四是坚持好事办好的原则。

(二)棚户区改造的规划设计大规模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在铁岭城市建设史上是第一次。

这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大工程,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又是政府开发利用土地、经营城市的极好机会。

市委、市政府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力争达到规划标准高、小区配套齐全、环境和谐优美,使棚户区居民花最少的钱住较好的房。

同时,要完善棚户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对医疗、教育、商贸、交通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力争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生活。

规划部门十分重视回迁规划设计工作,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多次研究了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的规划,科学的确定了回迁楼建设区域和小区位置,包括原址回迁和部分异地回迁新址。

在回迁楼户型设计上,建筑设计单位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生活

需求和经济条件,涉及了 35、45、55、65、75 平方米的五种户型。

平方米户型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决策者以人为本、贴近实际的

思想。

按照省里的指导性意见,当初确定回迁安置房的设计最小户型是

平方米。

后来通过调查发现,棚户区居民中有一部分居民仍承担不起。

考虑这部分居民的利益,最后确定设计 35 平方米的最小户型,受

到了居民的欢迎和省领导的肯定。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小区规划设计和户型设计都向市民公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棚户区改造回迁楼的规划和设计中,坚持了环境优良和配套设施齐全的原则,每个小区都设有物业管理办公室、社区办公室,有的小区甚至还有街道办公场所、幼儿园。

小区内还建有公厕、自行车棚及车库。

住户的电话线配有铁通和网通的两套供选用。

小区的中心广场设计成葵花型, 暗含 "阳光园 " 的主题,周围配有休闲、健身场地。

小区的绿地覆盖率在 35%以上,高于一般开发商建的商品住宅小

区。

小区四周的围墙采用绿化先进城市应用的比较普遍的树墙, 美观、现代,在银州区为首次应用。

(三)棚户区的拆迁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后,市委、市政府提出

要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实现 1.52 万户、近 5 万人的拆迁工作,同时又

要遵循 " 以人为本、以情拆迁 "的理念,时间紧、任务重。

为切实抓好、抓实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 在确定市级领导包片后,又采取了市直各单位包户拆迁的措施。

举全市之力,打胜拆迁攻坚战。

市区各单位抽调三千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到棚户区当中,做动迁户的拆迁工作。

广大动迁户通过包户干部的实际行动,看到了政府做好这项民心工程的决心,理解和支持拆迁工作,主动搬迁,同时,还与广大干部结下深厚的友谊。

终于在三个月时间内完成了一、二期拆迁任务。

机关干部包户拆迁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拆迁工作的一个创举。承担包户任务的领导和机关干部,认真负责,动真情、使真劲、

办实事,为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不

仅圆满完成了拆迁任务, 而且实现了 "和谐拆迁 ",收到了 "百姓得实惠,干部受教育 " 的双重效果。

省领导对铁岭的干部包户拆迁作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批转各市学习借鉴。

(三)棚户区改造回迁工程建设 "回迁将会住上什么样的新楼? " 这是每一位棚户区居民关心的问题,在回迁楼建设工作中,为真正让

市民满意,采取了一系列公开透明措施,建设这项 " 阳光工程 "。

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更好的实事。

在棚户区改造建设过程的实施过程中,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通

过项目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采购, 选用优秀施工企业、 优质建筑材料,

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本。

回迁建设工程开工前, 委托中介机构组织召开了建筑工程招标会。会议还特别邀请了 10 位动迁户代表到会监督, 这在全省尚属首次。建设工程开工后,全部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置工程均实行了公

开招标。

由于整个投招标过程运行规范严谨,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公平、公

正。

施工队伍确定后,为了确保及时向其提供优质价廉的建设用料,对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全部实行政府采购,仅水泥、空心砖、电子对讲门等 18 个主要项目就节省资金 800 万元。

为了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针对回迁楼建设的特点,采用科

学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创建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邀

请回迁户代表介入监督。

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强调要严把工程质量关, 确保高标准建设,

决不允许出现 " 豆腐渣工程 "。

为此,首先建立了严密的管理制度,改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把

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由承建单位、监理单位、质检人员、甲方代表、回迁户代表、规划设计单位共同组成工程质量管理系统。

其中,对承建单位要求设专人负责工程质量管理, 做好自检工作;对监理单位,要求监理人员实行全程监理,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对作

业程序及时跟踪到位;对质检人员,要求严格检查、巡查,对工程质量有问题的,要曝光、处罚;工程建设还特别聘请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作为甲方代表,实施质量监管,这一作法得到了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查组的肯定,并建议在全省推广。

为了尽早完成回迁楼的建设工作,减少回迁户生活上的不便,市

委、市政府组建了强有力的建设指挥系统, 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以高效务实的工作方法,实现了超常规的建设速度。

今年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 36 万平方米回迁楼,分为 8 片,统称为

阳光园一至八区,以保证第一批动迁的棚户区居民在明年的 7 月 1 日前全部入住新楼。

8 月初,就有 7 片共 22.5 万平方米回迁楼开始施工建设,此后,

其余的也陆续开工。

可以用 " 一天一个样 "来形容回迁楼的建设速度。

常规的六层住宅楼建设, 一般需要 5-6 个月时间,小区的外网建设

需要一个半月时间,而在回迁楼建设过程中,两项工程加一起仅用三

个半月时间,工期差不多缩短了一半。

棚户区首期回迁楼原计划交付使用时间是 2006 年 6 月,后来提前

2005 年 10 月 25 日,提前了至少 8 个月,创造了铁岭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棚户区改造对改善人居环境作用的几点启示棚户区改造对我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也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是棚户区改造的基本保证铁岭城区有近三分之一的居民居住在棚户区,对如此大规模的棚户区进行改造,在我市历史上是空前的。

不言而喻,做出这个重大决策, 市委、市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临诸多困难。

但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此举不仅是经济任务, 更是政治任务;不仅是城市改造工程,更是扶贫帮困工程;不仅是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的实际举措,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

市委明确要求 " 不求政绩求民心, 不图形式图满意 " ,把棚户区改造办成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任重而道远,市委、市政府坚持 "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是我们尽快实现优美城市人居环境的基本保证和希望所在。

(二)科学规划、阳光操作是棚户区改造的重要保证面对浩大的为民造福工程,市委、市政府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在棚户区改造回迁工作上,市委、市政府以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

展的眼光谋划回迁安置小区的建设工作,同时兼顾回迁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确保其住得起、住得上。

小区配套设施齐全, 除户型外与商品住宅小区没有标准上的差异。

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到房间的功能,小到灯具的采买,力求经济合理、环境优化,让动迁户住得舒心、称心,传递着对回迁户的深切关爱。

此外,棚户区改造整个过程的阳光操作,也使这个全市瞩目的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动迁补偿标准在阳光下公开,拆迁程序在阳光下操作,建筑工程在阳光下施工,回迁安置在阳光下进行,被拆迁居民在阳光下受益。

动迁者与被拆迁者的和谐互动,证明一个道理:办事透明,才能有服力;决策公正,才能民心畅通。

这对于今后创造优美和谐人居环境的实践无疑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三)全社会关注、建设者奉献是棚户区改造的根本保证棚户区

改造全市关注,也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参与。

为了改尽快完成拆迁任务,市委、市政府在确定市级领导包片的

决策后,又采取了 "市直各单位包户拆迁 " 的措施,举全市之力打胜拆迁

攻坚战。

在广大干部共同努力下, 包户拆迁创造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奇迹。

给予我们的启示,一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

点,高度重视新时期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二是凡是涉

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是破解复杂问题,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创新工作思路,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四是面对大事难事,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形成攻坚克难的合力;五是必须重实际、重实干、重实效。

关于回迁楼从建设到回迁的速度,可以说是铁岭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样的奇迹,来自包括决策者、指挥者和施工人员在内无数建设者的无私奉献。

一方面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一方面是指挥系统的科学高效指挥,再有就是施工人员夜以继日的顽强奋战。

这一切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保证了回迁工程建设优质快速完成。

在学临沂、找差距、明方向、促发展活动中,在创造良好城市人居环境的实践中,我们迫切需要发扬棚户区改造的精神,实现铁岭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铁岭市房产局二 00 五年十一月一日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推荐访问:人居环境 棚户区 棚户 人居环境 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关棚户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