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0-10-09 08:42:2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宜宾县研培中心初中地理教研员 赵文兴

一、 设计理念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

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

理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证

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学习方

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

理。

二、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介绍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地球自诞生以来,风

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千

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中的一幕。通过学习本节海陆的

变迁等实例,初步认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初步

认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

用自然的手段也无止境。

2.?编者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地球面貌的变化发展过程,培养学生

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沧海桑田——海陆的变迁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

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大陆漂移假说。

2.?能力目标:通过实物图、课件的阅读分析;动画模拟的演示过

程;学生拼合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吻合,初步了解地球海陆

变迁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读图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讲述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培养学生善

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为科学献身的精

神。

五、 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确立:大陆漂移假说

依据: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但要培养学生的读图

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法指导

1.?教法及依据: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心、求知欲),结合本

节课文的内容,多选精选实例,配以实物投影片和动画效果,设置

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地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启发学生分析想象,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参与意识、主

体意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教学手段及依据:(多媒体课件、课前活动准备)

利用投影仪,将实物图片设置成问题,通过学生看图思考解决问

题,了解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和海陆变迁。将大陆漂移的过程通过

电脑动画由静态的变成动态的,学生易于掌握理解,直观形象生动,

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

利于加大课堂教学的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七、 学法指导

1.?依据课程标准,精读课文,把握重点。

2.?指导学生运用实物投影图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

用动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推理能力。

3.?通过课前准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主动

获取知识的能力。

八、 课前活动

1.

2.

活动材料:1?个地球仪、1?张描图纸、一支笔、1?把剪刀

实践活动:把描图纸覆盖在地球仪上,用笔描出非洲大陆、南

美洲大陆的轮廓,将描好的两幅图,剪下来,看一看,拼合处是

否吻合,演示这两块大陆是怎样漂移的。

确定依据:课前活动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演示非洲和

南美洲的吻合,以及大西洋的形成,为大陆漂移提供证据。

九、 教学程序

教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师问:谁知道成语:沧海桑田的含义和来历

吗?



引用成语,吸

引学生的注意

沧海桑田就是指海陆变迁,在地球上沧?力,激发学生的

课 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沧海的实例有许多

兴奋点

1.出示实物图片投影:喜马拉雅山脉

运用实物图

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师问:谁能解释这?片投影,加强直

种现象?(海洋变成陆地)

观教学,使学生

2.

出示实物图片投影:中国东南海底从图上获取知

的古河流遗迹。师问:谁能解释这种现?识,证明地表形

象?(陆地变成海洋)

态的变化,培养

3.

出示实物图片投影:荷兰的围海大学生的观察能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

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荷兰人民为了扩大陆

地面积利用围海大坝围海造陆

师问:谁能解释这种现象?(人类活

动改变地表形态,海洋变成陆地)

除了以上实例,同学们还能举出吗?



启发、培养

1.

黄河三角洲每年向海洋推进?2.5?千?学?生?获?取?课?外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珠穆朗玛峰每年平均增高?1?厘米多,

100?万年以后,珠穆朗玛峰会超过?1?万



知识的能力

地表形态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沧海变桑?培养学生分

田,桑田变沧海。地表形态的变化有的需要很?析、归纳、总结

长的时间,有的需要很短的时间,如火山、地?问题的能力

结 震

电脑演示火山、地震

小结: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

和海平面的升降

让学生直观

感受地表形态

的瞬间变化

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海陆之间也是不讲故事吸

断变化的,那么海陆之间的变化过程是怎样引学生的注意

的?力,激发学生的

度 1910?年,德国年仅?30?岁的科学家魏格纳?兴奋点

躺在病床上休息,突然,他发现非洲凹进的地

方和南美洲凸出的地方非常吻合。他不由得猜

想,大西洋两岸的大陆会不会本来就是一块,

后来才破裂分开的呢?经过反复观察后,他还

发现北美、格陵兰和欧洲大陆轮廓正好也可以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嵌合在一起。魏格纳坚信这些绝不是巧合,便

沿着这条思路进行研究,并经过实地考察,终

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那么,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1.?点击动画“2?亿年前,问:2?亿年前地球利用动画

有几块大陆?(一块“泛大陆”被“泛大效果,静态变动

洋”包围)态,直观形象,

”2.?点击“动画?6500?万年前,问;这块大陆?引?导?学?生?积?极

发生了什么变化?(破碎、分离、漂移)?思考,培养学生

3.?点击动画“现在”,问:地球表面海陆变?的?抽?象?思?维?能

化如何?(七大洲、四大洋)力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是空想的还培养学生动

是有科学依据的呢?

口、动手、动脑

1.

让学生体会两块大陆就像撕碎的一的能力,引导学

张报纸,可以拼合在一起,拼合后的印?生观察、分析,

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启发学生讨论、

2.

小组活动:学生拿出课前用纸剪好大胆想象

的七大洲的轮廓图

①?拼合非洲和南美洲凹凸的吻合、分

离、漂移。思考:这两块大陆漂移之

后形成了什么洋?

②?拼合七大洲凹凸的吻合、分离、漂移。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3.在投影仪上演示拼合非洲和南美洲

凹凸的吻合、分离、漂移,问:这两块

大陆漂移后形成什么大洋?(大西洋)

4.出示幻灯片:欧洲、北美洲、南美

洲、非洲的拼合图。如此吻合!

5.出示幻灯片:海牛和鸵鸟在非洲和

南美洲的分布图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

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

远涉大洋的能力,同学们解释一下它们为

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同一纬度地

带?

除了以上实例,同学们还能举出吗?

1.南极洲发现煤层



启发、培养

学生获取课外

2.人造卫星探测表明,大西洋每年以知识的能力

1.5?厘米的速度扩展

3.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

之间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靠近

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我们

得到些什么启示?

帮助学生

从感性到理性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成功与失的认识,培养学

败,就隔着一层纸,你能比别人多想一步,坚?生热爱科学,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究 持不懈地去努力,这层纸就被捅破了,成功就?于探索的精神

会向你招手。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就是在偶然中

比别人多想了一步,才提出了大陆漂移这一伟

大的假说,并为此献出了生命,他这种热爱科

学,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

习。

小结: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陆漂移→2?亿年前是一块大陆(分裂

漂移)→6500?万年前几块大陆(分裂漂移)→

现在七大洲四大洋(仍在缓慢变化)

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激发学生的

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求知欲,为下节

的,而且至今尚在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那么,?课作铺垫

念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要想知道答案,下节课

我们接着学习。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巩固学习的

知识

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更多的证据,证明?转化能力,拓

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这一伟大猜想的科学性宽学生的知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海陆 第二章 第二节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