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记 [大话《西游记》里的欲望之道]

时间:2019-12-21 10:28:1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这几天电视上正热播着电视剧《新西游记》

  

  2011年的大型神话魔幻巨制《新西游记》开播,讲述了傲来国一颗仙石迸裂,生出的美猴王拜师于菩提祖师门下,取名孙悟空,练成一身本事,只因大闹天宫闯下大祸,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之后,唐僧到西天取经收下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为徒。一路上师徒五人屡遇妖魔鬼怪,他们不畏惧怕,展开了一段艰辛的取西行之旅。据有关报媒体道该剧总投资一亿人民币,素有有中国版《指环王》之称。

  

  纵观此剧尽管在视觉与技术上比前几部电视剧有可观的地方,然而,每一次作者的在创作,都是对佛教的深度认识,这依然是我们对这部电视剧要关注的焦点!

  

  故事情节大体相当,新颖之处就是在人物刻画上接近于于人性,爱与恨,明与暗,都能通过人物的传神表演,极度表现出在人间七情六欲方面真切的写照!

  

  跟随着电视剧里唐僧师徒一路取经的西行之旅,便让我本能地再一次想到人们在生活里遇到的困惑与困顿,天生万物,生生死死,都源于人们的欲望,于是,欲望是世界上所有物质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而何况人类是万物肉身之灵魂呀?

  

  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因为每个人的要求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人类的欲望是多样性的,也是这个缘故,欲望产生于人类的需要中,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欲望结构,而这个需求也随着人们的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电视剧《新西游记》就是通过法家的游戏规则,给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惊险动魄故事,每个故事的源头都归于佛教源头,这种宗教精神理念的宣扬流传至今,其做人做事的精神意义,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我想,依然值得关注的!这或许就是这部经典的精神意义所在!

  

  在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西天,面见如来的一场戏里,唐僧回首自己取经的一路经过倍感之极,泪流满面,给四个徒弟行跪拜大礼,这一场我想会拨动人们的心思,即使一份感恩,也是一份感念,和人类众生相比,与其说这师徒四人脱去凡胎,放下了所有欲望立地成佛,还不如说这种欲望达到了至深至美的境界!

  

  关于对欲望的解释众说纷纭,其中,印度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对欲望这样的诠释,他言道,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

  

  这就是说,在生命的漫长跋涉中,人们不能没有欲望,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对于我们社会里的个体人而言,一个人就像一条欲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种欲望。我们人类社会恰似一个永远不会干涸的欲望海洋,似乎随时都可能掀起波涛和巨浪。

  

  欲望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可是这欲望必须追随一定的规律,违背这个规律的欲望是主观的表现,都会遭受失败的,于是,在对于这欲望的解释,值得推崇的就是我国的道家,中国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曾把这种欲望叫做道,称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是主宰一切人类活动的本源。而这道是何物呀?不就是告诫我们人们做事要遵从自然的规律吗?

  

  圣人孔子,也在他的儒学圣经《论语》中,提出了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做事原则,他说,别人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家。这样一来,别人就会觉得你有同理心。反过来就是,别人很渴望的,就帮人家得到。做到这个地步,对于一个国君而言不就能取信于民,对于一个法度来说则可使天下归心。

  

  可见,所谓的佛法无边,道家说,无为而治,不为即为有为,我们在有的时候不想,不要,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有不的欲望。所谓的清心寡欲、无欲,其实又是以另一种欲望存在。不过是我们没有感受到而已,正是生死根本,欲为第一,而区别在于欲望的本身,不是我们自己!

  

  经典就是经典,无论从那个角度与视觉进行拍摄,若违背了经典的本义,始终不会有多大的收获,人们也不会接受的,这或许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西游记 之道 大话 欲望 大话西游记爱你一万年 大话西游记全集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