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时间:2023-04-19 16:15:1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将其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领域。沈阳市有着丰富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和共性,本文试图运用数字化技术来解决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探究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新途径,从而实现高质量的保护与传承,也为其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数字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能够体现华夏历史的文明与辉煌,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沈阳市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在现代化经济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因此如何有效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政府和专家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媒体技术的背景下,数字化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基本概念阐释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叫做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特点就是非物质形态,即无形,是关于精神体现、生活经验,手工技艺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社会风俗、仪式、宗教信仰等内容。

(二)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书信、电话、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本文所阐述的新媒体主要是技术方面的,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兴科技而产生的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新的工具和手段。其特点就是具有储存的长久性、方便性,以及便于携带,并且资源共享性很强等特点。

(三)数字化

数字化是在新媒体背景下运用数字化技术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通过扫描、摄像、摄影等数字技术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信息保存和记录下来,然后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虚拟修复技术等将保留和记录下来的资料进行整理、修复和再现工作,最后运用网站、移动终端等数字展示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展示,从而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二、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问题

(一)传承人老龄化

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大部分都是靠口传身授的传统方式进行传承和发展的,比如语言艺术、表演艺术、手工技艺等。然而现阶段这些传承人已经进入老龄化趋势,且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其所掌握的技艺也将面临人亡艺绝的现状。因此这一问题是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传统媒体的限制

对于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往都是用电视、广播、电影、书信等一些传统的媒体方式进行保存和传播的,但是这些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很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的保存下来,因为传统的媒体方式因为时间的久远,所记录和保存的资料就会被磨损或者失真,从而消失。而且纸质的媒体方式也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三)保护消极现象

自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全国各省市都积极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然而一旦申报成功,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就开始懈怠,很多时候就是敷衍了事,比如有些项目只有一些记载和记录,已经不再能够在现实当中展示出来。所以说,积极申报、消极保护也是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三、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一)数据采集

新媒体语境下的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数据采集工作,主要利用摄影摄像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动作捕捉技术来进行。数字化的摄影摄像技术主要是在速度、质量、自由度方面都远超传统摄影摄像技术,且长久保存也不影响其质量,这种特点很适合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激光扫描技术主要是运用二维扫描仪和三维扫描仪,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扫描后转化成数字资料,有利于保存与传播。动作捕捉技术是对物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轨迹进行捕捉,然后将捕捉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再利用三维软件进行复原和再现。这几种方式可以在运用过程中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适合的采集方式。

(二)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主要是针对采集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修复完善。主要使用图形处理技术、3D修复技术等。还可以利用数字动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过程、制作流程、工作原理等动态信息进行动画制作,从而动态展示这些过程,也可以利用数字动画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画表演。这种直观性很强的数字化传播方式,能够更加轻松地展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传播变得更加便捷、更加有效,也增强了传播过程中的娛乐性。

(三)信息展示

信息展示是在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据采集、资料整理之后进行的工作,通过数字胡平台将这些信息展示给受众,主要利用的方式有数据库、网站、虚拟博物馆、移动终端等。这么多种信息展示方式给人们更多的选择,也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观看、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受众更加广泛,大大提高了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率,有效地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

四、结论

目前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有成熟的经验,但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技术还刚刚起步,各级政府和相关专家学者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在沈阳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以新媒体为背景,将其可长久保存、可广泛传播、可复制、可模拟等特点充分利用起来,针对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以及其特殊性质,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力求高效、便捷、高质的将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传承与发展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沈阳,了解沈阳文化。

基金项目:2017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规划课题成果(17095),2017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W201602)

参考文献

[1] 王耀希主编.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郑巨欣,陈峰著.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M].学苑出版社.2011.

[3] 彭冬梅.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J].美术研究.2006.2.

[4] 孙璐.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J].传媒观察.2012.02.

[5] 贾秀清,王珏.数字化手段在我国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领域中的应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2.

[6] 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4.04.

作者简介

陶琳,1981-,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推荐访问:语境 数字化 文化遗产 传承 物质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