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珠宝玉石文化

时间:2023-04-19 16:20:0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年来,珠宝玉石文化这一概念被广泛提及,社会上各种珠宝文化节、珠宝艺术沙龙层出不穷,但珠宝玉石文化少有人进行论述,本文结合“文化”及“珠宝玉石”的概念,提出珠宝玉石文化的定义,探究珠宝玉石文化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并进一步研究珠宝玉石文化在社会上所能够发挥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珠宝玉石;文化;特征;功能

中图分类号: G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9-016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080

AN Overview Of the Jewelry Culture

TANG Jian-lei DU Zhong-wen DONG Jun

(Jiangxi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Ganzhou Jiangxi 341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concept of jewellery culture has been widely mentioned, all kinds of Jewelry Festival and jewelry art salon appear in large numbers.But there are a few people expound the Jewelry culture.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concept of "culture" and "jewel",proposeing the definition of jewelry culture,making a thorough inquiry for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ewelry culture,and researching on the functions of jewelry culture in society.

【Key words】Jewel;Culture;Characteristic;Function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珠宝玉石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宝玉石消费量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快速发展中,不断发展的文化产业给予了珠宝玉石行业新的活力,即:珠宝玉石文化。近年来,珠宝玉石文化在不同场合被频繁提及,尤其我國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珠宝玉石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目前对珠宝玉石文化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希望通过对珠宝玉石文化的概念、特征及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进一步完善对珠宝玉石文化的研究。

1 珠宝玉石文化的概念

明确“文化”的概念是确定珠宝玉石文化定义的前提。《易经·系辞下》云:“物相交,故曰文”,从中可看出“文”的本意为各色交错的纹理,《礼记》云:“和,故百物皆化”,“化”字的本意是指事物动态变化的过程,而后又逐渐发展出教化之意。文、化两个字首次组合在一起是在汉代刘向所著的《说苑·指武》篇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谓之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面的“文化”就是具有与武力相对应的文治教化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内涵不断变化扩展,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认为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称;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在英文中,文化一词为“culture”,本意为耕作,后来在英文中文化一词逐渐演化成对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培养与化育,并且扩展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的定义是由一个社会或社会集团的精神、物质、理智和感情等方面显著特点所构成的综合整体。“珠宝玉石”的概念相对简单,在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552-2017《珠宝玉石 名称》中对珠宝玉石定义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珠宝玉石的统称。天然珠宝玉石是指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饰品的矿物或有机物质等,分为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由于珠宝玉石文化一般都是围绕天然珠宝玉石而形成产生的,所以在本文中的珠宝玉石均默认指代天然珠宝玉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珠宝玉石文化可以表述为: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社会于历史发展过程中围绕珠宝玉石的开采、加工、销售、佩戴、保养等一系列环节所产生发展起来的一切与珠宝玉石有关的精神产品的总称,其物质载体即为珠宝玉石。珠宝玉石文化的涵盖面极为广泛,贯穿于多种领域之中,我们常可以在文学、史学、宗教、民俗、社会制度等领域窥探到珠宝玉石文化的身影。

2 珠宝玉石文化的特征

珠宝玉石文化有着以下几种特征:时代性、多样性以及普同性。

珠宝玉石文化的时代性指的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时代或者时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典型珠宝玉石文化,并且每一个时代的宝玉石文化在继承了前一时代的同时,还会进一步进行发展,整个珠宝玉石文化有着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例如,我国的玉文化经历了从最初的祭祀用途的巫玉文化到先秦时期玉德的具体化及条理化到汉魏南北朝时期的用玉及葬玉文化再到隋唐宋辽时期金玉文化的市庶化再到以陈列、赏玩为特点明清时期玉文化[1]。在我国玉文化的漫长演化过程中,玉文化的内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扩充与发展。而现代的消费者去购买玉石很大程度上是受佩戴玉石能够护佑平安、显示自身品德修养、收藏玉石升值这些观念的影响。这些观念分别与历史上的巫玉文化、玉的德化以及玉的市庶化密切相关。

珠宝玉石文化的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的社会、历史及自然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珠宝玉石文化类别,所以从世界范围来看珠宝玉石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征。宝玉石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不同地区尤其是不同民族的的珠宝玉石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例如,东亚地区的人们普遍偏爱玉石而欧美地区的人们更喜好彩色宝石;我国国内苗族喜好银饰,藏族喜好珊瑚、绿松石等。二、不同珠宝玉石种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同。例如煤精由于其朴素的外观在十九世纪的欧洲被作为葬仪宝石;钻石由于其纯净的外观、坚硬的硬度而作为爱情的信物。

珠宝玉石文化的普同性指的是其表现形式相似、内涵趋于一致。纵观国内外的珠宝玉石文化其传播过程中都与文学、宗教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各国的文学作品及宗教传说中能看到许多珠宝玉石文化的身影。如《战国策·秦策三》所记:“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汉代班固《西都赋》中的“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莫泊桑在《项链》及《珠宝》中对宝石的描述。这些中外文学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珠宝文化进行了诠释。在宗教中,各类珠宝玉石更是频繁出现,玉石尤其是白玉在我国的传统宗教道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宋代笔记作家庄季裕曾指出:“东坡作《雪》诗……人多不晓‘玉楼’‘银海’事,惟王文正公云:‘此见于道家,谓肩与目也’。”道教信仰认为人的肩部突出于人体之外,堪比“玉楼”[2],同时“玉楼”、“银海”多见于道教对于仙境的描述。佛教认为在释迦摩尼常驻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中有“七宝”,遂有佛教七宝之说。犹太教、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也有应当将金、银、红色的玛瑙、各色宝石等物品拿来献给耶和华的记述[3]。

同时,目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生活方式逐渐趋同,各地之间的珠宝玉石文化同样也不可避免的趋向于一致。钻石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在这一点上表现的尤为突出:80年代初期,钻石在我国珠宝市场上并不突出,随着戴比尔斯公司对钻石的大力宣传,将西方钻石与爱情的文化理念传入国内,现如今钻石代表着爱情纯净永恒的文化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3 珠宝玉石文化的的功能

珠宝玉石文化的功能是指其对个人、团体和社会等不同层面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可以分為:经济功能及超经济功能两个方面。

珠宝玉石文化的经济功能首先体现在其本身产生的经济效益方面,珠宝玉石文化本身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经济效益,例如各地为了宣传本地特色的珠宝玉石文化来带动本地产业经济,会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一些文化节,像新疆的“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山东济南艺术品收藏鉴赏交流博览会”等,这些文化节在宣传当地的宝玉石文化的同时,在客观上也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其次体现在珠宝玉石文化对经济的服务作用,随着珠宝玉石文化在普通消费者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各类的宝玉石认同度增加,并刺激其对优质品种的追求,这就是珠宝玉石文化对经济服务作用的显著表现。

珠宝玉石文化的超经济功能也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珠宝玉石文化的管理功能。我国古代对于佩玉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礼记·玉藻》载:天子佩白玉而纯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规定了不同社会等级阶层的佩玉规范,从先秦到明清佩玉制度无时无刻在影响着华夏大地上的人民。其二为珠宝玉石文化对人类心灵的塑造作用,在我国主要体现在玉德之上。春秋时期的管仲最先提出玉有九德、而后孔子、荀子分别提出玉有十一德、七德的观点,最终东汉的许慎所提出的玉有五德被人们所广泛接受。这一过程实际就是道德不断物化的过程,并最终确立了佩玉的制度化及玉德的伦理化[4]。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佩玉这一行文所蕴含的各项道德观、伦理观不断深入人心,得以在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层面上不断进行塑造。

4 结语

珠宝玉石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虽历久而弥新,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蕴含于我国宝玉石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同时扩充其文化内涵,以此不断促进珠宝玉石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伯达.古玉史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1-16.

[2]叶舒宪.白玉崇拜及其神话历史探究.安徽大学学报[J].2015(2).76-77.

[3]李国忠.略论文化、珠宝与珠宝文化.珠宝科技[J].1998(1).26.

[4]杨伯达.历史悠久又永葆青春的中国玉文化.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编.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474-476.

推荐访问:浅谈 玉石 珠宝 文化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