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时间:2020-11-13 10:04:2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与北京育新中学同课异构活动地理组

——《热力环流》教学反思 (李鹏业)

一、课程说明

通过这次和北京育新学校跨地域跨理念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感谢学校领导提供这样高水平的交流平台。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亲身体验首都老师的教学风采,学到了他们不少的教学亮点和教学理念。也通过互相比较发现了我们不足。

这次同课异构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模块第二章大气的第一节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第二课时《热力环流》。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的过程。

 分解后的课时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异同。

运用教材28页2.1图表,结合自己的理解绘简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能够绘简图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并进一步说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原理。

能够举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人类对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

第二课时———热力环流

能够边绘图边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归纳气压、气温、气流之间的关系,学会判断不同地点气压的高低。

学会绘简图表示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

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说出风的形成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能够绘图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并总结出近地面与高空风与等压线的关系。

学会读等压线图,并能够判读某地的风力与风向。

我们发现课标对热力环流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对热力环流是当做气压带风带的基础来铺垫的,所以教学中我们把热力环流的过程当做教学重点即可,让学生说出热力环流的成因和过程。知道热力环流是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就能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对比

北京代翔燕老师

李鹏业老师

导入

海边旅游体验海陆风导入

从孔明灯无动力为什么能上升导入

教学过程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通过教师复习和层层引导,让学生明白热力环流的成因以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特点:全面详尽,深入浅出

运用“大漠孤烟直”炊烟为什么上升,暖气片为什么装在下方,壁式空调为什么安装在屋子的上方,理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因。播放热力环流实验视频,让学生绘出烟雾环流的轨迹。

特点:结合生活实例更形象化

热力环流特点总结

教师通过精炼的语言系统梳理,不断引导学生来分析总结热力环流的特点。

特点:系统,有层次

分组讨论,垂直运动后等压面如何弯曲,让学生说出高空和近地面的气压特点,近地面的温压特点。

特点:分组讨论

学以致用

通过海陆风山谷风等热力环流验证热力环流的原理。

特点:有详细全面的板书和有利于总结的精炼知识点,学生做题和运用

由已知的大漠孤烟直,热上升等规律,去让学生验证热力环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特点:海陆风、城市风应用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习题巩固

将等压面作为难点处理,做了很多等压面的试题

有针对性练习和验证课堂教学效果

三、收获和不足

(一)、收获:

1.北京代老师的课,具有很强的学科联系体系。有前因后果的知识都抽出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使学生容易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帮住学生归纳,给学生减轻压力

2.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和外延,知识点讲的很透,有利于学生做题答题运用。

3.思维缜密,教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做到了对思维的引导和训练。学生一直在跟着听。

4.知识拓展的广,相关热力环流的内容铺垫和联系的知识点都做了很好的铺垫。

5.课容量大,一节课内容能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

不足:

1.活动设计较多,但有的活动给学生的思考的时间不足

2.学生讨论前,先需要引导到位,需要有引导——讨论——结果的设计活动

3.该讲的地方需要老师讲细讲透

4.活动设计还需巧妙。紧扣教学中心,为教学服务。

5.语言换需精炼,简洁。多设计一些有效提问。

总之,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加深刻的明白了一节课应该怎么设计,怎么设计活动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出色完成教学目标,这也使自己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目标具体化教学有了更一步的认识。所以我们在备课同时,一定要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北京和我们赤峰二中的模式各有不同,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容,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成功的路千千条,认定正确的道路就需要全力以赴去实践。

地理组:李鹏业

2014年11月8日

推荐访问:教学反思 环流 热力 反思 热力环流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