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标准化典型材料(定稿)2

时间:2020-11-17 09:32:3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围绕“五突出” 坚持“五推行”

供电公司用生产管理标准化提升电网专业化管理水平

年初以来,供电公司按照集团总体工作部署,从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入手,以“六个明确”为原则,分层级、分专业推广三维节点精细化管理工作模式(简称FMT管理模式)。工作中,该公司结合生产、安全、经营等五方面,精心编制了三维节点精细化管理公司分册,明晰了56项管理流程。同时,坚持把推行生产管理标准化作为落实三维节点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在运行管理、检修管理、技术管理、验收管理和应急管理上,全面实施标准化作业,进一步明确了执行标准,清晰了责任落实,规范了作业行为,有力提升了电网专业化管理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突出流程重塑,推行运行管理标准化,提升了电网运行品质。

运行管理作为电网生产管理的重要流程,主要包括设备巡视和倒闸操作两个关键节点,工作中,该公司重新梳理运行管理流程,通过推广应用一法、一书、一卡(即设备单元巡视法、标准化巡视作业指导书和设备巡视检查卡),建立关键节点控制文档,促进了运行管理流程更精、更细、更准。

1.改进巡视方法,优化巡视节点。针对以往常规巡视项目不全、检查不细、缺少标准等问题,调整了巡视方法,改变原来四小时一次的传统巡视模式,在保留交接班巡视、熄灯巡视和特殊巡视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应用设备单元巡视法,即两天一次、一次2个小时全项目巡视,新增了五防装置、开关温控设施等900多个巡视点,虽然巡视时间延长,但降低了巡视频次,提高了巡检质量。同时,该公司还针对变电运行和线路运行专业,分别配套编制了《标准化巡视作业指导书》和《设备巡视检查卡》,在巡视卡中将巡视项目细化到每个电气元件,结合52座变电所不同电气设备结构,逐一设计了方便快捷的巡视路线,对不同电压等级、型号的设备,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明确了最佳观察点及检查顺序,避免了丢项、落项;在作业指导书中则详细注明每个巡视项目的标准以及巡视卡的使用方法,切实符合FMT管理模式细化、量化的要求。今年,通过开展标准化巡视,已累计发现520项设备缺陷,其中,紧急缺陷91项,重大缺陷70项,卧龙、奔腾一次变运行人员及时发现了设备线夹和瓷瓶裂纹,避免了大面积停电事故。

2.完善操作流程,细化操作节点。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该公司的控制节点之一,在以往倒闸操作的五个步骤基础上,该公司又细分出调度令接收、审核操作令、模拟预演、操作执行等10个步骤,针对人员、设备状态等环节,重新规定了15处操作细节,严控操作顺序、唱票复诵等7个操作项目,进一步丰富了节点描述,完善了节点制度依据,确保了流程和节点衔接紧密、动态对接。同时,还充分利用辅助操作平台全程录像人员的操作行为,增强了人员责任心,提升了倒闸操作质量。

3.规范标准用语,强化辅助节点。标准化用语作为运行管理重要辅助节点,直接影响信息传递和倒闸操作的准确性。为此,该公司进一步规范使用标准化术语,分别制定了日常值班用语、倒闸操作用语和事故处理专业术语三种标准化用语,通过强化训练,确保与调度传递信息准确规范,做到了接令清、传令清、收令清,避免了因误传、误报而导致的误操作现象。截至6月底,实施标准化操作41380项,执行倒闸操作票2059份、办理工作票1149份,“两票”合格率100%。

二、突出质量控制,推行检修管理标准化,提升了检修维护质量。

电网检修是保证电网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但由于以往电网运行设备种类繁多,传统检修工艺规程零散,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不便于指导实践。为此,该公司本着“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按照流程管理工具化的要求,全面推行标准化检修管理。

1.规范检修标准。组织百余名技术骨干,在原有实际经验和传统工艺基础上,整合专业规程和标准,对电网设备检修内容、技术措施、试验方法及数据报告等制定统一标准,形成了电网检修、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把以往的操作经验固化为作业项目,并配有相应的执行标准和验收报告,删繁为简,把规程变成作业指导书,不仅规范了老师傅的操作行为,而且新员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容易上手,形成了指导操作行为的精细化管理工具书,杜绝了凭经验检修的现象,规避了由于检修经验不同造成的检修质量差异。

2.规范作业程序。在执行标准化检修过程中,该公司引入程序化作业管理,对电网检修过程加以分解,细化检修准备、现场实施、效果评价等作业程序。以35千伏断路器检修为例,传统检修项目只有外观检查、机构检查等7个笼统的项目,而标准化作业将7个项目分解为15道检修工艺和42项作业程序,从设备外观清洁,接线、接点检查,到调试、试验的全过程都逐一列成条目,检修人员只要对照作业程序逐项执行,就能高标准完成检修项目,保证检修质量。

3.规范检修现场。在推进标准化检修过程中,该公司还把规范检修作业现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执行“设备摆放一条线、垃圾污物一只桶、信息提供一张盘”的“三个一”工作标准,确保作业现场规范整洁,有力保证了用户满意度。

上半年,已累计检修变电所185座、输电线路159条1430公里,设备临检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0%,用户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三、突出指标对标,推行技术管理标准化,提升了技术保障能力。

对标管理是手段,精细管理是目标,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此,该公司正确把握精细管理与对标管理的关系,通过指标对标、达标促进电网生产管理精细化。工作中,坚持运用“一对三清”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将电网主要技术指标分为稳步提升指标、潜力指标和巩固保先指标,重点针对线路非计划停运率和主变非计划停运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行分级管控。在公司管理层实施宏观调控,结合集团指标下达情况和电网运行环境实际,紧缩指标阀值,定期组织召开总工程师工作例会、电网运行分析会,按月对基层单位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考核。加大双措改造投入,通过加装杆塔接地极、引进雷电监测系统、逐年更新移动变等措施,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非计划停运率。在基层操作层面,该公司将线路防护区内违章树木清障等制约指标的难点作为控制节点,重点针对如何降低非计划停运率等关键技术指标,组织成立QC攻关小组,制定科研攻关课题,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沟通联系,持续优化线路运行环境,积极防范电力设施受外力破坏。上半年,公司各项关键技术指标较好控制在集团考核范围之内,线路非计划停运率和主变非计划停运率两项集团确定的突破性指标全面优于去年。

四、突出节点把关,推行验收管理标准化,提升了设备健康水平。

工程验收是把关电网入网设备质量的第一道关口。该公司把精细化管理工作模式融入工程验收全过程,实施菜单式验收、链条式管理,以设备初审为流程起点,以施工过程控制为流程主体,以设备投产验收为关键节点,重点把关设备入网质量。

一是严把初始设计审查关。坚持从源头抓起,把方案制定和设计审查作为工程验收流程的关键节点,积极参与工程前期工作,成立专项审查小组,重点对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方案符合实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入网设备实施出厂验收,监督产品生产工艺,检验元件制造质量,避免设备带缺陷入场。

二是严把施工过程控制关。通过组建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小组,针对施工现场,采取专人“分担区”监管方式,把隐蔽工程、安装工艺、交接试验等作为关键节点,实现全天候、全范围监督,监督覆盖面达到100%,有效避免了缺陷遗留。

三是严把设备投产验收关。针对输变电设备验收环节,编制了《标准化验收作业指导书》,明晰了9大类验收工艺流程,细化了1700余个关键控制节点。同时,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验收项目精确、齐全、严细,保证了验收质量。今年,在建新一次变新改扩建工程中,全面实施标准化验收,及时发现了二次寄回路、电缆附件型号错误等18项问题,逐一进行整改,保证了设备健康入网。

五、突出实战应用,推行应急管理标准化,提升了快速反应能力。

应急管理是提升电网应对突发事故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使应急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该公司全面推行应急管理标准化,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

一是着眼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体系建设,组织编写了187套三级标准化应急预案,新增应急预案9项,内容涵盖公司23个专业,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五类预案,并增设了现场处置方案这一关键内容,实现了应急工作专业管理、分级负责和全要素覆盖,切实增强了应急预案实用性和操作性。

二是着眼联动性,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公司成立了公司、大队、站队三级应急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应急责任,建立健全指挥协调、信息报告、应对处置联动等制度,形成了公司统一领导、干部靠前指挥、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按照“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的三维体系要求,开展标准化应急预案宣传和培训,并将培训效果纳入“双文明”考核体系,不仅让应急救援人员熟悉新预案的内容及操作方式,而且强化了全员应对突发事故的反应和意识。

三是着眼实战性,进一步开展分级演练。针对电网各类突发事件典型案例,编制完善应急演练计划,并在应急演练上实施分级控制,即公司、大队、站队班组,按每年、每季、每月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升了应急抢险能力。同时,加强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先后建立6个应急物资库,为快速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今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有效应对了喇一次变110千伏设备线夹断裂和35千伏西四四线电缆故障等41次电网突发事件。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推荐访问:典型材料 定稿 生产管理 标准化 生产管理标准化典型材料(定稿)2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