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余音_和袅袅余音相对的

时间:2020-01-02 10:32:1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袅袅余音    很多年前,我只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有事来到班主任戴奇梅老师家。    这是一个只有十来平米的居室,虽然非常拥挤,却井井有条,上海人称为螺狮壳里做道场。    做完了作业,我就静静地坐在那里。    戴老师的爱人胡老师问我:你喜欢听音乐吗?    那时我对音乐这个概念都解释不清,何谈喜欢?可不知怎么的,我点了点头。    胡老师打开了留声机的箱盖,雍容华贵的牡丹红映入眼帘。随着铮亮的针头在唱片上画着圆圈,《梁祝》那优美的旋律荡漾开来。    在我不经意中,一曲已终了。    好听吗?    真好听。    你知道《梁祝》要表现的是什么吗?    妈妈曾经给我讲过越剧《十八相送》,可对音乐我一窍不通。    不知道。我老老实实地回答。    胡老师接着问我:你还想听吗?    我点了点头。    这就是根据越剧梁祝的素材,采用了协奏曲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的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化蝶的过程与情感。    这一遍我还只是觉得曲子十分好听,象烈日炎炎的夏天看到了山间溪水的那种清新。在这种气氛中,我觉得心能完全静下来,却没有能力去思考它。但音乐的美已轻轻地打动了我幼小而稚嫩的心灵。    胡老师饶有兴趣地说:再听一遍,我给你讲讲!    我把凳子搬到了留声机边。    这是一部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呈示部,表现的是爱情主题,从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直到长亭惜别结束。第二部分是展开部,它叙述了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第三部分再现了化蝶场景。他把留声机的针头轻轻地拨动了一下,委婉动人的音乐即刻从指尖飘出。    这是引子,在竖琴为主要演奏乐器的和弦背景下,引出长笛独奏,描绘了春天的景色。    我顺着胡老师的指点,努力去寻觅和捕捉音乐所要表现的意境,自己似乎能找到一点感觉了。    再听一遍,你给我讲讲你听到了,看到了什么。    如诗如画的音乐,在我的面前洞开了一片江南春早的景色,这里绿草青青,百花盛开,蜂蝶飞舞,鸟儿脆鸣    透过高度近视的镜片,胡老师的眼睛都有点发亮,对戴老师说:奇梅,你的学生悟性真好。    他有些麻麻癞癞的脸上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兴奋来,来,我给你接着讲呈示部。一边放音乐,一边开始了融入情感的讲解    夜深了,我睡在床的上铺,眼望着天花板,久久不能入睡,耳边还萦绕着那动人的音乐,特别是长亭惜别那一段,小提琴缓缓地奏出了略带忧伤的离别场景,在这里,我能把母亲讲的十八相送和呈示部所要表达的内涵融为一体。    整个《梁祝》胡老师是分三次给我讲完的。这是我第一次系统的聆听老师讲音乐,第一次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以前,我一直认为音乐是一种看不清,摸不着的高雅艺术,和平民百姓关系不大,特别对我这个家境贫寒的穷孩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根本无缘感知和接触音乐。而当胡老师把国外誉为蝴蝶的爱情的协奏曲深入浅出的讲解之后,我觉得,音乐将成为我整个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这之后的两年内,胡老师陆陆续续地给我剖析了《鹿回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一些中国民族音乐,最后给我讲的是《二泉映月》。    象一眼甘泉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灵,有一段时间听不到美的旋律,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就在这有声与无声的精神陶冶中,就在这有形和无形的潜移默化里,自己觉得音乐所带给我的是其他任何一种形式无法替代的。它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一种感情的抒发,一种意境的创造。    而在自己慢慢走近音乐时,文革开始了。    文化大革命的激浪荡涤着一切污泥浊水,连胡老师家的留声机和唱片也被红卫兵作为封、资、修的产物被抄一空。从此,大海航行靠舵手成了主旋律,全新的、革命的、以毛主席语录谱写的曲子占领了无产阶级整个舞台;高亢的、激进的革命歌曲充满了文革的整个过程。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老师被批斗,靠边了,停课闹革命,红卫兵进行了全国大串联。    从此,我与音乐擦肩而过    但胡老师在音乐方面对我的启蒙指导和点拨却使我终身受益。在过去将近四十年中,每当遇到困难、坎坷、挫折,甚至是灭顶之灾时,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释放着我心灵深处的压抑、彷徨、悲痛,音乐陪伴我度过了最艰难的风雨历程;在顺利、兴奋、欣慰的日子里,音乐引导我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在我夜晚醒着做梦的那段难熬的岁月里,是音乐催我入眠,在有音乐的梦境里,没有黑暗。    2002年春节,我回上海看望班主任戴奇梅老师。胡老师听到我的声音,高兴说:是小清来了,坐!坐!    戴老师告诉我,胡老师的双目已经基本失明,在一米之内只看到轮廓,所以只能提前退休在家,现在根本出不了门。家里所有的家具都不能搬动,否则他寸步难行。他用二胡和吉他消磨着时光,他们一直在等眼角膜的移植手术。胡老师只要有一只眼睛就能外出走走,她也就轻松多了。    胡老师问我:你还想不想听音乐?    想啊,当然想听。    胡老师接过历史久远的二胡——065643|2—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埋藏在心中无穷尽的忧伤与痛苦,在胡老师的琴弦间奔泻而出,缠绵悱恻,凄凉感人。    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小时候胡老师给我讲《二泉映月》的情景:虽然千余度的镜片挡着,可仍然遮不住他兴奋的眼神,他总希望给我多讲一些,多灌一些。    而今,两眼木呆呆的,眼珠子都不怎么转动,但他脸朝着我,似乎仍然能够看见我,像小时侯一样。    老师——阿炳、阿炳——老师,这是怎么了,我的眼前交织出现老师和阿炳的影子,我已分不清是谁在弹琴,是谁在诉说    胡老师融入了自己难以抑制的感情,用他那高超的琴艺,抑扬顿挫地诉说着阿炳一生种种的苦难和遭遇。    我仿佛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背着乐器,拄着竹棍,沿街流浪。在皎洁的月光下,远处惠山的天下第二泉在潺潺流淌,失明的阿炳按捺不住内心的苦痛,周遭的世界为何始终是漆黑一片?何处是生活的出路和希望?何处是我家园?他用激昂悲愤的语调倾吐了自己的屈辱和痛苦,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看着胡老师几乎失明的双眼,听着如泣如诉的音乐,我控制不住隐痛难言的心情,自始至终在默默流着眼泪。    带着对光明的憧憬和希望,带着无限的疑问和伤感,胡老师的琴声结束了    从老师家出来,夜,已很深了。    我推着自行车,漫无目的走着。    一弯寂寞的冷月撒下淡淡的、凄凉如水的光。    我的心,似夜,似月    如果有一天,胡老师能和我们一起欣赏这月色,那么这夜色不会再深重,琴声也不会那么忧伤,带给我们的将是清风朗月,余音?a href="http://sanwenzx.com/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1%F4" target="_blank">留恋拇禾?hellip;    竹清    2002年春节写于上海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访问:袅袅余音 袅袅余音下一句 洋洋盈耳 袅袅余音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