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读书杂谈] 读书杂谈奚椿年

时间:2019-12-20 10:45:4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读书辛苦,不外乎有两种苦处。一种是外在的苦,为衣食计,要忍受几多艰难,锦衣玉食,沉醉于声色犬马的人是不屑于受这份罪的;二是内在的苦,三更灯火五更鸡,茅塞不开,愁肠百结,终不见长进。

  

  读书也有读书的快乐,当渐入佳境,物我两忘,其乐也融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读书有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读书人治学的三个渐进过程。哪些人才是读书人呢?《现代汉语词典》条例称:旧指知识分子、士人。

  

  我不是读书人,却最难忘怀,在乡下砍柴、放牛的间隙,一卷在手,任松涛阵阵,流水淙淙,痴迷处,如入无我之境,读到妙处,如饮木兰坠露,餐秋菊落英。那时,因家境困顿,小学辍学后,稚嫩的脊梁便要承担生活的重压,怎么可能,又能去哪里读书呢?那年,只能随精壮劳力去连云山修电站。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劳力都实行军事编制,常年不能回家。一次,我的排长,其实也就是生产大队干部,很想念他的妻子,又苦于不能断文成篇,烟是一根接一根地抽。我看在眼里,也不知天高地厚,我斗大的字,也不过三箩筐,懵懵懂懂去帮他代笔。排长见没有旁人,拔个萝卜也当粮,就让我写好念给他听,念完后,排长非常满意,指着我连声说:看不出,看不出!,还硬要赏我一本信菚。我后来翻看奖品,竟有十余页都歪歪扭扭地只开了一个头,上面都写的是:亲受的嫦娥。

  

  人的际遇各有殊途。南北朝时的齐人范缜曾对人发感慨,说:人生象树上的花一样,虽然同时开放,却随风吹散,有的飘拂帘幌,落在茵席之上;有的触及篱墙,落在糞坑之中。

  

  我也曾暗暗发狠,有机会或条件好了,一定要读书成材。可是,终如溪涧边的蕙草,终竟成不了有用之材,

  

  曾国藩说:苟能发奋自主,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亦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主,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俗话说:富不读书,穷不习武。看来,读书确乎是要苦读的。

  

  读书人是受人敬重的,但也不尽然。

  

  穷酸迂腐,百无一用,只晓得茴香豆有几种写法,这等读书人,又有哪个庙堂肯供奉?

  

  官场中也不乏读书的人,且看办公室或家中书柜,陈列的尽是精装马、列著作,杂以《厚黑学》、《中国历代君臣权谋大观》、《古代帝王驭人术》、《官场文化与潜规则》,虽威风八面,终让人嗤之以鼻!

  

  倒是街头巷尾那好学的补鞋匠、吆喝贩菜的村妇受人尊重,尽管闲暇时手不释卷的仅是一本皱巴巴的《故事会》。

  

  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对于多数人来说,前四种需要容易满足,恰恰是自我实现这一层次难以满足。

  

  儒家的理念是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学。古往今来,众多读书人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途中演绎了多少人间活剧。一介凡夫俗子,我又到哪去寻觅归属呢?

  

  书,犹药也。书籍自产生以来,良莠并存。读书可造就一个人,也可毁灭一个人。

  

  君不见当代高官胡长清,练得一手好书法,在位时他的墨宝一时洛阳纸贵。他酷爱看书,但最爱的竟是《素女心经》、《金瓶梅》。结果是荒淫无度,沦为阶下囚徒,直至丢了卿卿性命。可怜他看不出《金瓶梅》直面人生,洞达世情,暴露社会的腐败,透析人性善恶的要义。他喜欢的尽是艳若桃李,美如乳酪的浓疮。

  

  难怪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的序中直指世人,他不是借书劝世,而是以此书戒世。他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之心者,菩萨也;生敬畏心者,君子也;生欢喜之心,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有意思的还是契诃夫一则有关读书的故事:

  

  上流社会正热议国家是否废除死刑。一银行家与一年轻人争得面红耳赤,年轻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即使判无期徒刑,也应当立即废除死刑。银行家争不过年轻人,一时性起,决定以二百万卢布来打赌,年轻人血气方刚,应承了赌约。

  

  一场疯狂的实验开始了

  

  赌约协议约定:年轻人在银行家花园的一间小屋里呆够十五年,不准跨出小屋半步,不能与任何人见面,也不能收阅任何人的函件和报纸,但可以弹奏乐器、阅读书籍,可饮洒、吸烟、写信。与外界接触的唯一途径是一扇特意开设的小窗户。只须一份清单,所需物品可从小窗进入。一旦十五年间有违反协议的企图或提前要出去,哪怕是提前一秒钟,应付的卢布条款自动解除。

  

  第一年,小房内不断传出钢琴声,他的痛苦似跳动的音符,拒绝饮酒、吸烟,但选择了书籍。书的内容多是轻松读物,后来要了长篇爱情小说、稀奇古怪的章节故事。

  

  第二年,小房内传出的多是古典钢琴音乐。第五年恢复了叮咚叮咚的琴声,他开始要求喝酒了。这一年,他胃口特好,能吃、能睡,常自言自语。书,已经不看了,只是会写点东西,常常一夜过后,又愤恨地撕掉所写的东西。偶尔,能听见他哭泣的声音。

  

  第六年,年轻人开始学习各种语言,兼看哲学,历史。银行家也忙着给他添置书籍,此后四年,书籍达到六百余卷。银行家第一次阅读了递出的一封信,这封信用六种文字书写,最后要求转交精通语言的行家鉴定,如无错,要在花园里听到鸣枪声。之后,银行家践约在花园里向天空鸣枪。年轻人得到了满足,心灵感受到了超然物外的幸福。

  

  第十年之后,年轻人天天在桌前静坐不动,好似老僧入定,只看一本《福音书》。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他用了一年的时间来细细品味。后来又读其他宗教和神学书籍。

  

  最后两年,他读书的兴趣便涉及自然科学,拜伦、莎士比亚等的著作,还爱好化学、医学,简直就是一个杂家了。

  

  时间过得非常快,十五年就晃眼间要过去了。银行家很快就将面临支付二百万卢布的巨款、想到破产的痛苦与耻辱,他决定要结果那年轻人的性命。银行家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生锈的铁锁,门,缓缓打开,桌边的人好似一具骷髅,长发披肩,面色蜡黄,形容枯稿苍老。桌上放着一张纸,上写:明天中午十二点整,我就要自由了。我轻视生命、自由、健康,以及书里所赞美的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虽然书籍给了我智慧,然而我鄙视智慧和人世间的幸福,所有这些,毫无价值,只是过眼烟云。你们可能聪慧美好一世,可死神将抹去你的一切。为了证明我自动放弃二百万卢布,我将提前离去。

  

  老银行家默默看完信,流着眼泪走开把门关好锁住。  

  第二天清晨,看园人禀告主人,那小屋里的人爬窗消失了。银行家取出那封信锁进保险箱后,第一次深深地鄙视自己,百感交集,入夜辗转不能成眠。

  

  立身于世,岂能不读书,并且要读好书。钻进书林,不能迷失自我,要出得来。  

  读书,不是生活的全部,我等不是读书人,紧要的还是学会过日子的实在本事,至于读生活这部鸿篇巨著,那就只有白首穷经了。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门外 杂谈 读书 门外杂谈的作者 鲁迅读书杂谈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