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300字作文_永远的丰碑

时间:2019-12-26 11:33:4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母亲从县委老干部局拿回来一本书,书名是《让历史告诉未来》。书的主要内容是把全县的离休干部(包括己故的)以传略和简历的方式,汇编成册。前半部分是己故的,后半部分是健在的,每个人单独成页,配发一张照片,只介绍本人生平,不作任何功过是非的评价。

  

  众所周知,离休干部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过不朽的战功,新中国诞生后,他们又为祖国的建设亊业,无私奉献出余生的光和热。随着时间的流逝,百年之后不再会有人享受离休干部这个特殊的待遇了。但他们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这本书就是记载他们光辉灿烂一生的历史丰碑!

  

  我的父亲也是离休干部,在他人生的第90个年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的父亲也被收录其中,在书的第89页。父亲走后,我也曾想为他老人家写点什么,平抚一下自己思念的心情,可一直没有理出个头绪来,不知从何下笔。今天,捧着这本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凝视着父亲的遗照,一遍又一遍读着父亲的生平传略,正象一首歌唱得那样: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在我的印象中,严历二字可谓是父亲的古训家道,而爱心二字又是父亲的处世哲学。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父亲在皖北一个小县城里担仼该县人民医院后勤处主任,当年负责建造一幢五层楼的门诊大楼,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奶奶看着家里的鸡笼缺几块砖头,就顺手从工地搬回了几块,想把鸡笼的挡板换成砖头。不料,奶奶在码砖头的时候,被父亲瞅见了,当即板着面孔把奶奶索落了半天,说是公家的东西,半块砖都不应该往回拿。奶奶嘟哝道:别人不也在搬嘛,你也太认真吧?但父亲却並不退让:妈,你别生气,别人是别人,我是工地负责仼人,我不管好自己的家人,怎么去管别人。你放心,鸡笼的事你别操心,我会搞好的。母亲知道后也责怪父亲太没情面,但同样,父亲也把母亲教训了-顿。从这件事情以后,全家人对公家的东西再也不敢动半点心思了。现在想想,区区几块小小的砖头,和当今某些官员贪财的私欲,简直是天壤之别,唉!其实也沒什么可比性了。

  

  还有一次父亲半夜救人的事情,也给了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还是父亲在农村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一天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父亲惊醒。来人是村里的刘会计,他气喘吁吁地说:严书记,出亊了,村里一个妇女在打稻子时,不慎将头发卷进了打稻机的皮带里,整个头皮被拉掉了,人很危险啊。父亲二话不说,背上原同事留给他的一个药箱,直奔出亊地点。我是出于好奇,也跟着后面跑了出去。在离村后不远处-个麦桔棚里,围了不少人,个个都显得束手无策。原来,那年月淮北农村都是用抽水机带动打稻机,一边给农田抽水,一边帮村民打稻。这位村妇头发长,又没有盘起来,在收米的时候不小心把头发卷进了皮带,现在整个人躺在她老公的怀抱里,处于昏迷状态。她老公几乎用乞求眼神盯着父亲,似乎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位省里下放来的国家干部。父亲赶紧对她的伤口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又火烧眉毛吩咐村干部去队部打电话联系县医院救护车。等救护车赶到时己是零晨三点多了,大家七手八脚把村妇抬上救护车,父亲也毫不犹豫上了救护车,向百里开外的县城急驶而去。事后知道,由于抢救及时,村妇终于转危为安。《阜阳日报》的记者得知此事后,专程来到村里进行采访,並以《下放干部深夜救村妇》为题,全面报道了父亲的先进亊迹。笫二年春,县委书记点名,把父亲调到了县人民医院。

  

  要记叙父亲的-生,不是几句话就能写完的,要想说的也太多太多。我们也不可能为每个离休干部去竖碑立传,但他们的敬业精神,为人品德,处世修养,将是后人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而这本《让历史告诉未来》,也将在我们毎个离休干部的家属心目中,竖立起一座永远的丰碑!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丰碑 永远 《永远的丰碑》原文 永远的丰碑作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