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0篇名家经典散文 中国散文

时间:2019-10-27 10:52:5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滔滔江河

  源自涓涓细流

  ——笔者手记

  

  总论

  

  中国散文,浩瀚之海,横无际涯。欲寻其边岸及其流向,仅仅玩味若干篇珍品,如取沧海一粟;而这些无数珍品又引诱着你,投身文海,流连忘返,即使是不着边岸,不辨流向。珍味具备,鼎彝齐陈,足具文海之富饶与辽远。

  尽管中国散文是浩如烟海的,但终有她的边岸和流向,只需驾驭轻舟,流连海上,寻她千百度,觅得灯火阑珊处。

  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在于梳理三千余年的中国散文,更在于散文的界定。散文的概念的不断发展变化与中国散文的不断发展变化交织在一起,足见这份繁杂与散乱。

  中国古代散文是同韵文(包括诗歌、赋、骈文等)相对而言的,凡不押韵或不以骈句、偶句为主的文章都是散文,不管是不是文学作品,大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小至街头巷尾的告示。先秦时代开始出现文学或文的概念,其中的文是一切学术、文化的总称,在当时,文、史、哲不分,还没有独立的文学散文。西汉时期,有了文章与文学之分,而其含义与我们今天理解的恰好相反,所谓文学是指学术性著作,而文章则指有文采的作品,如诗赋之类,但终究开始了骈、散文的区分。韩柳古文运动,以复古为号召,创作别于骈文的古文,意义与散文趋近了。《文心雕龙》中还有文笔的分类,所谓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有韵者文也。散文成了笔。根据作品的结构、体制和语言运用等,分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学体裁(即四分法),排除了非文学作品,散文完成了瘦身,独立起来,这已经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事了。后来,又有人更狭隘地圈定了散文,即以记叙或抒情为主的形式灵活又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为散文,排除了一些有明显特征如报告文学、杂文等文体。

  朱自清对散文的意思做过分析:相对骈文,散文是不用对偶的单笔,是散行的文字;相对韵文,散文无韵;与诗相对的散文。

  秦牧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较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秦牧:《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冰心认为,散文的范围包括得很宽,比如说通讯、特写、游记、杂文、小品文等等不管他是赋是铭是传是记是表是书是文是言其实都可以归于散文一类的。这又有些返回去了。

  散文的概念在变化,文体也在发展变化,有的延续下去,有的则自生自灭,今天明天又会有新文体的产生,就这样繁衍丰富着文学这个大家族。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奇异的文化现象,即言文脱离,产生了于当时及后世解读困难的文言文。一方面,文学由口头相传向书面发展的时候,也正是祖先发明文字,寻找书写工具的时候。有了汉字这种物质基础,文学才能迅速发展起来;但文字的书写又成为文学发展的桎梏。最早是刻字,无论是刻在甲骨上、器皿上或后来的竹简上,刻字是相当困难的。这样用简洁的书面语文代替复杂的口头语言,是明智的选择。这就产生了一字多义、假借、省略句子成分等等让后人头疼的文言文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又具有了各时代的人可以按当时的读音去读的特点,这无疑又增加了解读的困难。另一方面,行使书面话语权,毕竟是少数人的事,劳动大众的清新活泼的语言,进入书面表达,不是没有可能,但非常稀少,寥若晨星。

  散文就是在如此困厄的环境下产生发展的,卜辞上的文字是今天能够看到的确凿可信的较早的散文;《盘庚》三篇代表了早期散文的成就。中国第一个散文高潮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特别是先秦诸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诗般语言,字字血泪,影响深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大批文人——所谓文章家,行为怪异,文风洒脱,写出了许多传世散文。散文也试尝着从一般的哲学、历史著作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以表情述志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创作;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学全面丰收,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掀起了中国第二次散文高潮;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代替了盛行数千年的文言文,现代散文如钱塘之潮,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蓬勃发展。

  尽管粗枝大叶,但筋脉清晰。纵观历史上散文的蓬勃发展,每一次的高潮,都是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思想大大解放,文人空前活跃,纵横恣意,笔端流畅,挥洒自如的结果。

  在中国散文史上,大约出现过两次较大的脱离现实,违反自然美的文章框子:六朝时句子齐整的四六骈文和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即使是在当代,也难免滋生旁枝,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杨朔散文为代表的物——人——理三段式结构,逐渐为人们效法,以至成为了一种公式。时至今日,小散文大行其道,讲点儿小哲理,品点儿小诗意,弄点儿小性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

  如何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曾经走过弯路,甚至跌入了深渊;中华民族已经从打倒火烧中走了出来,更不会再陷于泥古之潭。继承与发展是对待传统文化的两个关键词。把握这两个关键词,首先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对中国古典散文亦然,其了解不仅仅停留在文章的技法、章法、叙事、说理、抒情或文字的运用与表达的层面,更应该领悟里面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领略其中所具有的浑浩流转之气,汲取其所散发的充沛力量。

  《中国散文》试尝着寻找中国散文的边岸及其流向,就其中的一些名家名篇做些浅显的解析,与大家共享,尽管挂一漏万。

  申明一下,《中国散文》不是史,不是学术论文,所以不追求严谨;《中国散文》不说品或读,所以不追求深与细,不追求面面俱到,甚至不求甚解。

  有感而发,畅所欲言,如此而已。

  (待续)

  赞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推荐访问:中国 散文 中国散文经典 散文《遇见》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