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视角下的电影预告片分析

时间:2023-06-01 11:40:2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传递思想,启发共鸣是其目的之一。而电影预告片除了以上任务之外,同时兼具说服观众观影的任务,这与修辞学的目的一致,即:说服受众按照演讲者的意图采取行动。所以,本文从古典修辞学的角度分析《红海行动》的预告片,讨论其是如从主题、语言、画面以及说服手段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电影预告片;古典修辞学;说服手段

一、引入

一部电影要获得成功除了要求电影本身制作精良之外,宣传更是不可忽略。《红海行动》于2018年2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3月1日在中国香港上映。2018年5月6日,荣获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该电影票房已经超过36亿,仅次于《战狼2》,位居华语电影票房第二。《红海行动》能获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电影本身质量过硬之外,电影宣传海报、预告片、路演以及演员拍摄花絮都是必不可少的。

西方修辞学从古希腊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西方传统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20世纪初以来,修辞学吸收了其他学科滋养又成为了现代人文科学中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修辞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服,并引导受众做出演讲者所期待的行为。西方修辞学留下了许多极具价值的说服手段与分析方法。运用西方修辞学分析《红海行动》的预告片,探究预告片如何在短时间内传达其必须向观众传达的内容,以达到吸引观众观影的效果。

电影预告片由电影剪辑而来,短小精悍,引人入胜。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修辞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语言,那么电影可以视作语言吗?即我们是否可以将电影看作一种语言形式?法国剧作家马塞尔·马尔丹在其著作《电影语言》中开宗明义:电影一开始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语言。20世纪,英国哲学家、美学家罗宾·乔治·科林伍德就说道:“艺术必然是语言。”那么,依照这些观点运用语言修辞学的内容来分析电影,电影预告片是可行的。

二、修辞学分析

修辞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受众中心”。演讲者出于某种意图,希望通过自己的话语影响其受众的态度与行为,而“受众中心”指的就是修辞使用者的话语技巧和修辞手段都围绕着影响其受众的态度与行为而进行,产生演讲者所期望的效果。所以,一个电影预告片欲吸引观众观影,必然要以观众为中心,投其所好。

(一)主题

从电影的故事主题来看,预告片传递出了电影的故事主线,即海外秘密行动,解救中国公民。但除了军人之外,画面中也出现了其他英勇的平民形象,预告片完美地留下了悬念:为何平民会卷入这场殊死搏斗?他们身上又各自背负了什么?

(二)语言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且当我们讲电影当作一种语言是,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电影中天然语言的部分,即对话、独白、旁白、字幕等,《红海行动》预告片中主要的天然语言包括人物对话与电影的简要介绍。其二就是指电影中非天然语言的形象性表达部分,即音乐、画面等。预告片中,背景音乐贯穿始终,保持较快的节奏,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刺激着观众的神经。预告片中的声音元素包含两种处理方式:其一是高音处理,即背景音乐音量下调,突出人物对话;其二就是低音处理,即在大量中大音量高音调的声音中凸显低音或是静音的场景。按照常理,炮火连天的情况下,人声会被完全掩,但是预告片却选择虛化背景音来突出队友间的呼喊。这一方面是电影形式的需要,一方面也可利用人声呼喊直观地渲染千钧一发地紧张氛围。预告片中存在一个节点的静音场面,时间长短把握十分的准确,既能让观众在观看了大密度的爆破场面与充分体会全片紧张压抑的氛围之后得到缓冲,同时又不至于冲淡之前营造出的氛围。这一个静音场面还能够更加凸显随后而来的更具冲击性的画面,让人为之一振。

(三)画面

预告片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让观众预知一部分信息,而这些信息大多是主要人物、导演、出品公司等相关信息。在《红海行动》的预告片中,并没有刻意地介绍主要人物,而是采用该人物中近景与其台词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主要人物。中近景不但可以帮助观众定位人物角色,而且中近景的画面富余较小,会给带来观众一种压迫感。战争片中每一个片段描写的都是生与死的搏斗,中近景也有利于体现这种体验,让观众有一种潜意识的“感同身受”。即使预告片中所有的人物都没有明确地使用文字表示,但是观众却可以明确地了解片中人物的立场。正面人物出场时画面明亮,可以看清全脸,但是在反派出场的画面中,人物有半张脸掩盖在了黑暗中。这样预告片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预告片有限的时长,展现故事情节,吸引观众。

电影中的动态画面区别于文本或者纯音频的特质就在于它传递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画面、声音、文字。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观众注意力则更加分散,所以,如果观众不具备电影分析上的专业知识,那么他们能够有效接受的到的信息反而比纯文本更少。所以一个好的预告片应该让观众用有限的注意力获得最有效的信息。《红海行动》的预告片正是有效的利用了时间,在保证观众了解电影主线信息的前提下,介绍主要人物、阵营,并埋下伏笔。

(四)说服手段

说服手段,是演讲者为达到说服目的所采用的针对目标受众的手段。能否成功说服受众按照演讲者的意图采取行动,采用适当的说服手段是关键。西方古典修辞理论框架中,常见的修辞手段有人格诉诸(ethos)、情感诉诸(pathos)与逻辑诉诸(logos)。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中的人格诉诸是所有的说服手段的重中之重,且人格诉诸应当主要指演讲者在演讲当时所树立起的人格影响力。

1.人格诉诸

从预告片中传达的人格诉诸说服手段包括演员表现与出品公司的权威性。预告片中的演员表现来看,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演技短板,同时也没有出现当红“流量”演员。这就意味着整部电影的投资并非全部用于聘用演员,而是用在了电影制作上,而这些恰恰是生产一部好电影的前提条件。预告片中提别提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电视艺术中心,无疑又是给观众的一针强心剂:权威支持,设备更齐全、专业,制作更加精良。预告片之外,早已树立起的人格说服则源于导演与演员的口碑。《红海行动》由林超贤执导,其指导的动作片《湄公河行动》也是有口皆碑的好作品。林超贤是刑侦、犯罪、战争类电影的专家,他不仅执导,而且参与编剧,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编剧的提名、与奖项。由这样的导演执导也是电影质量的保证,并且得益于《湄公河行动》积累下的好口碑,《红海行动》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观影。观看过《红海行动》预告片后,观众也可以对演员团队有个大致的了解:张译、杜江、海清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实力派演员,演员阵容强大,无疑是电影质量最好的保证。

2.情感诉诸

《红海行动》是一部战争片,电影的主要情节围绕撤侨进行。通过观看预告片,观众会受到影片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大无畏精神的感染,从而战争进行反思并痛惜牺牲的战士。预告片中展现出来的解救全部人质与战场血腥画面更是催生观众大爱与反战情结,一个成功的战争片真正的落脚点不是战争本身,而应该是反战情结。《红海行动》的预告片则成功的传达了这一思想感情,体现了电影深度,更能吸引观众购票观影。

除却上述的爱国主义与反战情怀,预告片中同样展示出了男女平等的观点。预告片中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女性角色,在战争片中显得尤为亮眼。男女平等得到彰显,女性人物在战争片中不再是推动剧情的麦高芬,而是真正的参与其中,相比其他电影,《红海行动》中的女性角色将会更加丰满。短短的一分半时间中,预告片就将电影的核心情感大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且面面俱到,不得不说,《红海行动》的预告片制作也是相当精良。

3.逻辑诉诸

一部电影制作是否严谨不但要从剧情方面进行检验,服装、道具、场景也是极其重要的。预告片作为电影宣传中的“先行部队”同样也身兼展现电影制作态度的重任。该预告片就向观众展现出了电影制作时的“严密逻辑”。片中狙击枪的整个镜筒都用布包裹,这是因为高倍瞄准镜会反射光线,这将暴露狙击手的位置,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将高倍镜包裹住不但有利于狙击手隐蔽,而且可以过滤掉过多的光线,可以帮助狙击手摆脱强光下的眩晕感。总体来说,电影制作之严谨覆盖到了服化道的方方面面,細枝末节。预告片也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传递了信息的同时留下悬念,吸引观众;展现电影鸿篇巨制的同时,体现了电影制作细致入微的严谨态度,给观众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三、总结

电影预告片并非单纯的电影故事的剪辑,预告片的制作需要平衡信息传递与保留悬念之间的关系。预告片虽然时长受限,但是制作精良的预告片同样可以将电影中情节、思想、亮点传达出来,说服观众购票观影。《红海行动》的先行预告片完美的完成了以上几个任务,打响了电影宣传的第一炮。运用古典修辞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现代电影可以让人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电影内容、内涵以及情感,得出更加合理有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廖丽娟.以西方修辞学视角分析商业广告及广告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齐振东.从修辞的定义看西方修辞的本质和历史演变[J].外国语言文学,2009,26(02):79-86.

[3]陈慧.电影视觉修辞研究[D].安徽大学,2015.

[4]厉震林.电影《一个和八个》造型意象的修辞学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18(01):76-79.

[5]陈汝东.东西方古典修辞学思想比较——从孔子到亚里士多德[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01):56-61.

[6]张瑜. 翻译的修辞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推荐访问:修辞学 视角 电影预告片 分析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