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人物的内心独白分析

时间:2023-04-13 21:05:0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台词,是戏剧人物表现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内心独白可加大戏剧的表现力度,从而感染观众,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矛盾冲突的内涵,让观众感受到戏剧人物的思想活动,这种思想活动在台词内心独白和矛盾冲突中交错发展、深化。

【关键词】舞台人物; 内心独白;分析

中图分类号:J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08-01

内心独白是受外界刺激的结果,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听说父王被谋害后,他愤怒、忧郁、痛苦,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想像。这是人物接受刺激后在内心引起的思维活动,是人物进行语言、行动交流的产物。富有个性的演员投入角色之中,利用内心独白的形式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加强戏剧冲突,围绕矛盾推动情节发展,达到高潮。

内心独白可以是以交流的形式出现的,分析人物的内心独白,可以看出在有对手的情况下,演员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与对手在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同周围事物的刺激或是同自己想象中的对手进行交流。无论哪一种情况,也无论在什么时候,内心独白的运动总是以接受刺激——作出回答——再接受刺激——再作出回答的规律出现的。

内心独白的运动是连续性的。人物在表演时,总要满怀激情,不断地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一些事物,人物的思想活动随时都在激烈地争斗着。

内心独白是以迅速的形式出现的,在强调内心独白的连续性时并不意味着要求演员在台上总是紧张地无休止地思索、再思索,也不意味着每一个思想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内心独白经常是以极迅速的形式出现的,它是根据剧情需要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段,有力地推动矛盾的发展,使人物更加突出。

内心独白要求演员恰如其分地表现角色,它不同于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的完整思想。因此,这就要求演员在组织人物内心独白时,不是用嘴唠叨而是应该在内心体验的基础上,迅速闪现出来,这样能够使演员所扮演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实、生动,使人物在舞台上生动起来,有生机活力而且又能达到感染观众的良好效果。

那么,怎样获得真实的内心独白呢?内心独白具体内容的构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规定情境。演员只有把自己真实置身于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才能获得真实而准确的内心独白。比如:话剧《屈原》中的屈原面对漫天雷电时,由于受到子兰公子的迫害,他责问天地,愤慨、怒吼。大段的内心独白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强烈艺术感染力。从内容到形式,从艺术到思想,从人物到演技,几乎完美地在观众心中建立起了屈原的悲剧形象,让观众潸然泪下,无不沉浸在深深的震撼之中。

总之,要使自己按着角色的性格真实地看待一切,用全心去感受、判断这一规定情境的变化。去掉一切理念上的分析,认真地去看、去听、去思考,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有生命力的内心独白。一旦离开了规定情境,内心独白就失去了根基。那么,通过什么来判断是否获得了正确的内心独白呢?关键是通过演出行动。

一个演员的思想受剧情约束并指引角色的行动,同时渗透在全部演出过程中,而行动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剧情和中心思想。一个演员的思想和行动在任何时候都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为演员检验自己内心独白的正确性找到一条客观的标准。在某种规定情境中演员想得对还是错,是否符合人物在此剧中应有的心理状态,那就要看是否与人物前后一系列的行动统一,是否符合人物的行动逻辑。如果你所产生的内心独白不符合戏剧人物前一个行动的结果,又不足以促成下一个行动的产生,那它就是不正确的,自然也不可能建立正确的行动。只有把内心独白作为孕育和产生行动的过程,作为前后行动的连结环节和行动的组织部分,也就是把人物的思想纳入到行动线之中,使人物的一系列行动及其发展变化成有机的、合乎逻辑的、贯穿的整体,这样才可以说角色的内心独白是正确的。一旦偏离了人物的行动轨迹,内心独白也就离开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艺术实践中常常会有这种情况:两个演员同时扮演一个角色,尽管两个人的动作、手势、眼神以及对人物的处理都是一致的,甚至演员的外貌、声音都相像,但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却相距甚远:一个是主动、深刻的;一个是单薄、肤浅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不能否认,其中存在演技上的优势,也存在演员创作个性的不同,因而体现出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的不同,也就是说关键在于人物的精神世界有差距。想要缩短这个距离,关键的一环就是使人物的内心独白更加深化,解决内心独白在内容、质量、深度和广度上存在的问题。

推荐访问:独白 内心 舞台 人物 分析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