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科学与街道改造

时间:2021-01-30 08:26:1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人居环境科学与街道改造

1.4.1完善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以国家行政、军事管理、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体现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整合石景山一门头沟地区空间资源,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空间。

  1.4.2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以更开阔的视角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扩大保护对象,构建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依托三山五园地区√L大处地区、永定河沿岸、大房山地区等历史文化资源密集地区,加强王流兰可等大遗址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功能,恢复重要文化景观,整理商道、香道、铁路等历史古道,形成文化线路。

  1.4.3健全市域绿色空间体系 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完善以绿兴业、以绿惠民政策机制,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着力建设以绿为体、林水相依的绿色景观系统,增强游憩及生态服务功能,重塑城市和自然的关系,让市民更加方便亲近自然。

  2鲁谷街道 2.1整体概况 鲁谷街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东南部。原名“鲁郭”、“鲁郭里”,始称于辽代,地名“鲁谷”传说源于明代永乐年间,是由明朝著名将领刚炳将军之战败而命名。

  1987年开始建鲁谷小区,为石景山区最大住宅区。总占地面积约200万m<sup>2</sup>,绿化面积21万m<sup>2</sup>。域内以鲁谷路为界北侧为公建区,南侧为住宅区。住宅区已建成依翠园、双锦园、三山园、四季园、五芳园、六合园、七星园等小区,建有万商大厦、新嵐大厦等商场以及京城最大的社区公园广场。公共建筑区内驻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市公汽二公司运营六公司、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等单位。小区北侧有地铁八宝山站。附近原多古迹,现存有清代崇兴庵等,刚毅墓、隆科多墓等存有遗址。

  2.2建筑形体 2.2.1行政服务类建筑 建筑多采用红砖或白色材质,简洁大气而又不失细节,结合富有韵律的局部设计,显得严肃而又庄重。

  2.2.2居住类建筑 该类建筑是鲁谷街道最大的建筑类型,住宅建筑以多层住宅以及高层住宅为主,建筑具有浓郁生活气息。早期建筑朴实而简洁,而近些年新建的现代化社区,建筑风格典雅温馨,配套齐全。

  2.2.3商业办公类建筑 这类建筑多以高层建筑加上裙房的形式为主,建筑整体高耸挺拔,有冲击力,立面设计现代而自由,多采用玻璃幕墙或石材幕墙,体现了现代感的风貌特色。

  鲁谷街道以居住区为主(图1),只有北侧沿长安街地区为商业办公区域。整个社区配套设施充足,几乎每一地块都有教育文化类建筑,且周围拥有3家大型医疗机构。

  2.3绿化分析 鲁谷社区情况:人口总数:约10万人,绿地面积:132.229hm<sup>2</sup>,人均绿地面积:13.223m<sup>2</sup>/人,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应不小于10.0m<sup>2</sup>/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m<sup>2</sup>/人。

  鲁谷地区主要人均绿化面积不足,绿化利用率低。由上数据可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足,西五环道路西侧,融景城及时代庐峰小区等鲁谷西北片区缺少公园绿化;永乐东区附近缺少公园绿化。鲁谷绿化中,沿街公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但由于沿街公园靠近莲石路,噪音干扰较大,私密性较低,所以居民并不常去街边公园休闲(图2)。

  莲石东路辅路沿街绿化带内设有沿街公园,但因入口设置不明,噪音干扰较大,私密性较低,所以居民并不常去街边公园休闲。

  2.4街道设施 鲁谷社区街道设施主要问题是电力设施杂乱(图3),颜色单调;垃圾集中回收点不固定;报停闲置,浪费空间;街道内缺少休息座椅;缺少公共厕所等问题。

  2.5公共服务 2.5.1公交系统分析 鲁谷社区紧邻长安街,一号线地铁从旁穿行而过;公交车站充足,满足公交车500m的服务半径;共享单车相对充裕,很少存在想骑车找不到车的问题(图4)。

  2.5.2医疗教育分析 鲁谷地区内有两家大型医疗机构,社区内也有社区诊所,医疗资源充足,看病方便,其中石景山医院为二级甲级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社区内教育资源同样充足,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级医院,有银河小学,京源学校,师范附小,京源学校幼儿部等(图5)。

  3八角街道 3.1 整体概况 八角街道于1983年设置。1996年,面积5.3km<sup>2</sup>,人口5.9万人,另有外来人口0.8万人,辖八角第二、四、五、六、七、八、九,八角北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角中里一、四,全总、八角新村、京源路一号院、国家体委摩校、雕塑公园、杨庄村、杨南、同北、特钢东、特钢西、副食楼、乐园西、东小区、西小区、城建二公司、锅炉厂、南山、二管厂、构件厂、北锅二、高层五号楼、高层七号楼、铁道部宿舍、六建宿舍、民族宫、华北电力、五院、广播艺术团、高层六号楼、杨庄小区首钢第一共46个居(家)委会。2002年末,面积5.26km<sup>2</sup>,人口7.08万人,辖八角北里、八角中里、八角南路、八角北路、八角路、八角南里、古城南路、公园北、杨庄南区、杨庄中区、杨庄北区、建钢南里、古城南里、京源路√L角北路特钢、地铁古城家园、八角17个社区。

  3.2建筑形体 八角片区内建筑色彩主要为红色、黄褐色与白、灰色,各片区低层建筑多为红色,以及部分黄色。高层住宅多为黄色、褐色,公共建筑颜色多為白、灰色,小面积呼应红色。但商业建筑驳杂,色彩杂乱,建筑色彩及其突兀(图6)。

  八角片区内建筑多为2000年以前的建造,B片区建筑较新,尤其是高端住宅区,多为2010年之后建成,A片区与C片区建筑多为20世纪80~90年代建造,D片区建筑年代最为久远,大多为20世纪70年代社区(图7)。

  八角片区内建筑高度大部分为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大多分布在A片区、B片区与C片区的新建小区中,还有一部分分布在D片区南侧的石景山路周边。片区内老旧小区的住宅建筑基本不超过六层(图8)。

  4金顶街街道 4.1整体概况 1954年设置,1958年改金顶街居民生产大队,1963年复设。1996年,面积6.7km<sup>2</sup>,人口7万人,辖铸一、铸二、一南、一北、二南、二北、二西、赵山、西富村、教工楼、四南、四北、三东、三西、模东、模中、模西、模二、模三、二十八号院、西一、西二、西三、西四、西五、西六、西七、东一、东二、东三、东四、南一、南二、南三、南四35个居(家)委会。2002年末,办事处驻模式口南里28栋后,面积6.9km2,人口5.01万人,辖金春苑、金夏苑、金秋苑、金冬苑、铸造、西福、模式口、赵山、模式口南里、模式口中里、模式口东里、模式口西里南区、模式口西里中区、模式口西里北区、模式口北里15个社区。2008年辖13个社区。

  4.2建筑形体 4.2.1住宅建筑 金顶街社区住宅主要以6层的多层住宅以及高层塔楼为主,建筑年代都比较新,均在2000年以后。多层建筑建筑风格较为简单,高层塔楼则显示出明显的现代风格;多层建筑主要以白色,橙色与红色系为主,高层则以灰色、黄色、红色为主。

  4.2.2办公建筑 办公类建筑主要以现代风格为主,玻璃幕墙加上石材,是典型的现代建筑特征。建筑年代较新,但手法较为单一、乏味,缺乏精致感。

  4.2.3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主要集中在金顶街东侧,主要以简单的二层商铺为主。建筑表面主要以金属幕墙为主,店铺招牌杂乱,颜色驳杂,缺乏设计感。

  4.2.4文化建筑 金顶街文化建筑主要以学校为主,有北京九中、金顶街四小、九中初中部等学校。建筑外表以橙色、红色为主,建筑风格单一,缺乏细节与设计感。

  4.2.5业态分析 金顶街社区以住宅建筑为主,住宅建筑占整个社区的80%,其次是分布其中的学校,有金顶街四小、金顶街二小、北京九中、北京九中初中部、佳汇中学、首钢大地幼儿园等。商业与办公很少,只有金顶街沿线与金顶西街沿线有少量商业办公建筑。整个社区配套设施充足,但缺乏医疗卫生设施,距离最近的医院为位于西黄村街道的首钢医院,看病十分麻烦。

  4.2.6绿化分析 金顶街社区绿化面积足够,但是分布不均匀。大面积绿化主要集中在东侧的金顶山以及地块北侧的法海寺森林公园。社区内部只有小区内有小区绿化,缺乏成片的绿化公园,而模式口地块的老旧小区里,绿化缺乏现象更加严重。

  4.2.7街道设施 金顶街社区因为住宅小区居多,所以配套设施较为充足,超市、邮局、银行等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备。公交车站也比较密集,满足公交车基础的服务半径。

  5永乐东区 5.1建筑形体 永乐东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建筑带有典型的80年代住宅特征:六层的层高,紧凑的户型,纯色的混凝土外墙。建筑形体主要成方形,在小区中紧密排布。

  5.2绿化分析 鲁谷大街东侧近邻远洋山水小区的转角绿化,面积较大,位于鲁谷大街与鲁谷路十字交叉口,此处为交叉口处唯一的绿化团。经过调研,发现该处绿化有局部与基础设施相结合的表现,比如花坛边缘设计成曲线型座椅。

  5.3街道设施 整个社区以居住建筑为主,缺乏娱乐性公共建筑,现有公共建筑功能内向。缺少便民服务性建筑,如小超市等,居民生活半径过大(图9)。

  随着国家对新型能源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但城市发展却没有跟上时代变化,城市公共充电桩不能满足需求问题。

  5.4公共服务 永乐东区相对较为有年代的小区,其公共服务设施比较成熟。教育设施有石景山师范附小、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同文中学、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等;医疗卫生设施有米赫眼科医院等;服务类设施有速8酒店、CDE文化休闲广场、北京燃气集团、中国建设银行等便民设施。

  6结语 在进行街区建筑改造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居环境对整个街区空间的影响。吴良镛先生倡导建筑师、规划师要用系统论方法来看待人居环境问题。

  一方面,人居环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动态可持续的居住环境,将其划分为五大系统(即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會系统、支撑系统、居住系统)、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五大原则(生态、经济、科技、社会、文化)。从这3个“五大”能很清晰地认识到人居环境的框架结构,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把人居环境仅仅看成是街区建设的一个元素,或者笼统地看成一个单一的问题,进而在处理问题上出现了相对片面,使得人居环境的改善总有其遗忘和错漏的问题。

  另一方面,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基本指导原则,要求从一个基本的理论原理中表现出形态的多样化。复杂的事物总有其特定的规律,只要把握规律,从整体人手,就能系统地解决复杂的规划设计问题。

推荐访问: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街道 改造 人居环境科学与街道改造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