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擎天一柱

时间:2021-01-18 08:32:4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对日本

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由独力抗击日本侵略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 始终把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上, 并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人民是战胜日本帝国

主义的决定性力量,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具有不同的特点, 它一开始就具有反法西斯侵略、 民

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在战争形态上,则表现为一系列弱小国家反对日德意法西斯国家侵略的 接连不断的局部战争,逐渐演变成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全面战争。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形成法西斯侵略战争策源地的国家。早在 19世纪末,日本由资本

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时, 即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 定为它的

基本国策。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 参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发动以争夺我国东北为目标的 日俄战争,先后从中国攫取了台湾、澎湖和旅顺、大连等地权益,勒索了巨额战争赔款,从 而增强了其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列强中新崛起的最富于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1927

年7月,日本内阁政府提出所谓解决“满蒙政策”的“田中奏折” ,宣称“如欲征服中国必

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可以用’满蒙’作基地,假借贸易来 征服中国四百余州,就可以利用’满蒙’的权力作为司令塔来攫取整个中国富源, 再利用中

国的富源,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岛,并进而征服中小亚细亚以及欧洲” 。它露骨地表明了日本

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和侵略步骤。同时,它 也表明日本已由一般帝国主义向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的转变。

世界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把战火是由日本点燃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 我国东北的战争, 打响了轰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第一炮, 从而先于欧洲在远东形成第一 个战争策源地。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 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 战争爆发, 完全按照 “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计划实施之。

 它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 而且构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同时也 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九一八事变不是只有局部性的中日两国的地区性军 事冲突,而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实现其灭亡中国, 称霸亚洲, 建立大东亚帝国的 “大陆政策” 的第一步。

所以,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 在东北兴起的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人民和东北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支持和影 响下, 激于民族义愤,冲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抗日游 击战争,遍布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 70 多个县,到 1933 年,抗日武装发展到 30 多万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到全国抗战爆发前发展到 11个联军共 4.5 万余人,成为东北抗

日游击战争的骨干力量。东北三省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殖民统治, 14 年里,东北抗日联军等部共歼灭日军 22 万余人。毫无疑问,九一八事变后兴起的东北人民

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斗争, 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 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 1948 年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 “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 1931 年 9 月 18 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

 战后,日本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是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侵占‘满 洲' (九一八事变 )为导火线而开始升起的” 。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并不是以东北作为其侵略的最终目标,而是以它作为基地和跳板, 进而侵占整个中国,再扩大到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1936 年 8 月 7 日,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五相会议确定了 “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另一方面向南 方海洋发展”的基本国策,并据此确定了陆军“北进” 、海军“南进”和全面侵华的方针, 企图以侵占中国为其征服世界的战略出发点,作为“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 。为了寻求国 际力量的呼应, 并出自全球战略的需要, 日本于 1936 年 11 月 25 日与德国在柏林签订了 《反 共产国际协定》 ,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协定, “柏林——罗马——东京” 法西斯轴心国 侵略同盟正式形成。

 日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在法西斯化、 侵略扩张的道路上狼狈为奸, 终于 在重新瓜分世界、 反共反苏的共同目的下紧密勾结在一起了。

 日德意三国同盟的成立, 表明 三个法西斯国家形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政治契约,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全面爆发的一个 重要标志。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是在日德意结成法西斯侵略同盟之后,日本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的 标志,这既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日德意法西斯轴心国全球侵 略计划的重要部分。

 所以,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和中国全国抗战的开始, 无疑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开端。

以七七事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中国首先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反法西斯战 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举国 一致, 奋起抗击,实行全民族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 特别是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

广阔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 与正面战场的正规战, 在战略上对日军构成夹击态 势,陷敌于两面作战的困境。中国军队在战略防御阶段先后进行了淞沪、平型关、忻口、徐 州、武汉等战役,歼灭日军 44 万余人,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克强的有效作战方式,粉 碎了日本法西斯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

 到 1938 年 10 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被迫 停止战略进攻。

 此时,日本将其陆军 32 个师、海军 2个舰队和 28 个航空中队,分别占其陆 军总数的 94%、海军的 2/3 和航空兵力量的 60%,投入到中国战场。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双方投入兵力达 400 余万人,战火遍及 10 多个省区,交战地域

约 60 余万平方公里。中日战争成了当时世界基本矛盾在亚洲全面激化的最高形态。面对日 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 世界进步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声援中国抗战。

 首先强烈谴责日本法西 斯侵华行径、 同情和支援中国抗战的是各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 各阶层进步人士和劳动人民, 爱因斯坦、 罗素和罗曼罗兰等国际知名人士联名发表宣言, 谴责日本的侵华政策; 苏联政府 与中国政府于 1937 年 8 月 21 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对中国抗战以有力支持, 随后苏联又向 中国政府提供 4笔贷款, 并直接派遣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对日作战; 朝鲜、苏联、印 度、加拿大、美国等 10 余国志愿援华友人陆续来到中国战场,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 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各国人民通过捐款、捐物和拒购、拒 运日货等方式,支援中国抗战。美、英、法在 1938 年后为防日本“南进” ,逐渐改变中日战

争之初的两面政策,也以贷款形式给予中国抗战一定的援助。

总之, 随着七七事变成为由局部战争向全面战争的转折点, 世界政治的焦点亦由欧洲转 向亚洲、远东。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败,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

 美国二战 史委员会主席和国际二战史委员会副主席戴德华教授和以色列教授夏阿龙等人撰文明确提 出: 1937年 7月 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日德意法西斯瓜分全球、 称霸世界的图谋。

 中国战场成为世 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日德意三个轴心国为实现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图谋,从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起, 就一心追求在政治、军事和技术情报方面进行“广泛的紧密合作” 。然而,整个二战历史表 明,轴心国的政治军事同盟是极其脆弱的, 特别是一度雄踞欧洲和东方的德日两国, 未能实 现其预定的战略协同计划。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各怀鬼胎,互蓄异志。签订条约和协定, 只是要求对方支援, 只顾己方的需要,不承担履约的责任。二是中国战场坚持持久抗战,始 终抗击和牵制日军主力,从而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 略步伐, 使日本不能在德军需要战略配合之时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 从而使德国企图勾结日 本东西夹击苏联和德日两军会师中东的计划无法达成。

 因为中国抗日战场处于极其重要的战 略枢纽点。

 如果日德意法西斯的军事行动能在东西两大战场联成一气, 那么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进程将难以预料。

 所以,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如何, 对于苏联对德作战和美英等国 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对日作战, 都有直接的影响,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变化, 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38年 7月和 1939年5月至 8月,日本关东军先后在中国境内挑起张鼓峰和诺门坎事 件,与苏军发生武装冲突,企图以此推动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并以武力试探苏联的虚 实,结果由于中国抗战对日军主力的牵制, 使日军在兵力悬殊之下均遭失败。

 时任日本关东 军副参谋长的石原莞尔说: “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之所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 故……设日本一旦与中国议和,则日本即可威胁苏联,领导远东” 。可见,使 1938 —1939

年深感“无论西线还是东线,战争都有一触即发之势”的“现实威胁”的苏联,能够摆脱东 线威胁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国抗战对日本陆军主力的打击和牵制。前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 “日本之所以未立即对苏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 ”

德国入侵苏联前夕,希特勒亲自接见日本访德考察团团长山下奉文上将,告诉他, “希望尽

早返回日本,请日本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外长里宾特罗甫电示驻 日大使奥托:“使用您所能运用的一切办法,希望努力使日本参加对苏作战” ,并提出 “以德 日在冬天以前会师西伯利亚路线为当然的目标” 。日本外相松冈在 1941 年 6 月 22 日至 28 日的内阁联席会议上,力主对苏开战,以与德国法西斯配合, 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并认为

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但从中国关内抽调 5个师加强关东军的计划却遭到日本政府军方 的坚决反对。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说: “日本现在中国使用的兵力很大,北进对苏开战实际 上办不到”。因此,日军大本营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决定: “只有等待斯大林垮台,或远东苏 俄地区混乱,有利于日本进展的时候,才使用武力解决北方” 。中国抗日战争又一次解除了 苏联的后顾之忧。

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里宾特罗甫再次向日本提出: “日德两国应迅速联合军事行 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

 ”当时列宁格勒被围,莫斯科危在旦夕, 苏联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倘若日本答应德国的要求, 从远东地区进攻苏联, 使苏联处 于东西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 其后果不堪设想。

 但此时日本正集中兵力强化侵华战争, 对中 国敌后解放区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大“扫荡” ,企图巩固其“大东亚战争”的后方基地, 早日结束侵华战争而转向南进。

 1941 年 12 月初,日本陆军共 51 个师,其中 35 个师用于侵 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 69%。由于中国抗日战争消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才使其 无力“北进”发动侵苏战争。当时日军大本营统帅部决定: “不管德苏战争如何演变,以昭 和二六 (1941) 年度内放弃解决北方的企图” ,为的是“对中国继续执行既定的作战方案” 。正 因为这样, 苏联在得到这一情报后, 才大胆地从远东地区把兵力不断西调, 以集中力量对付 德国法西斯。仅莫斯科战役期间,苏联就从远东方面军调出 15 个步兵师、 3 个骑兵师及部 分坦克、航空兵部队。从 1941 年冬至 1944 年秋,苏联从东部西调了 39 个师 21 个旅和 10 个团,计 40.2 万人,还从太平洋舰队调走 12个海军陆战旅,计 14 万人,总共从东部向西 线抽调了 54.2 万人的兵力, 5000 多门火炮, 3300 多辆坦克。这就大大地加强了苏联西线 对德作战的实力。对此,苏联元帅崔可夫曾以感激的心情说过: “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 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 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 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 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

 ”

日本被迫放弃“北进”侵苏, “南进”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也同样因其主力深陷 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而一再推迟

1940 年春夏,德国进攻西欧,法国败降,英军被赶出欧洲大陆,希特勒称霸西欧。日 本本来可以在英、法遭受德国袭击、无暇东顾,美国又尚未直接卷入同德、意、日冲突的情 况下,趁机南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以攫取英、法、荷、葡在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 的既得利益。但此时的中国战场正在对日进行百团大战,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 因而日本拒绝了德国的要求。日本访德特使寺内寿一上将解释说: “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 是办不到的。

 ”当时,日本陆军共 49 个师,其中 38个师陷于侵华战争中,占陆军总兵力的 78%。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日本在当时只能叹惜: “坐失良机” ,“南进”计划不得不推迟

执行。

1942年 3月 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罗甫和日本驻德大使大岛商讨轴心国的战略问题时, 要求日本应占领锡兰和马达加斯加等地, 以配合德国向中东和高加索进军。

 当时丘吉尔清楚 地预见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局势的严重危险,他认为: “日本在今年只有占领中国,才 会取得重大结果。……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也许会有20个师腾出手来……” 但是, 中国抗日战争不但没有崩溃, 反而愈战愈强,致使日本陆军根本腾不出手来。由于其 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 力不从心, 终于不得不否决海军头目的建议, 使日德在中东会师的战 略计划成为泡影。到 1943 年 11 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发动战略反攻时,日本还有 64% 的陆军计 43个师另 24个独立混成旅, 和 45%的航空兵计 75个飞行中队被牵制在中国战场。

 而在太平洋上的日本陆军兵力则不足 30%, 计 22个师;航空兵占 44%, 计72个飞行中队。

从太平洋战争爆发直至战争结束, 日军在亚太地区的行动始终为中国战场所制约。

 战后 日本许多战史著作公认: 日本“在对美英开战后, 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 陆”,“当太平洋上的战火已经燃烧到这般程度的时候, 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 战场上,寸步难移” 。中国抗战对反法西斯盟国在亚洲、太平洋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曾 得到西方盟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1942年春,罗斯福曾庆幸地对自己的儿子说: “假如没有 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

可以马上打下澳洲, 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 他们并且可以一 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 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 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

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英国著名军事评论家富勒在评价二战时亦 指出: 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 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 也没

有足够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

 如果日本能做到这一点,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就要 改变。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 日本之所以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 正是由于中国抗战给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给予重大影响的结果。

 中国抗日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点和后方基地, 中国军队为保卫和解放东南亚等

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战场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而且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 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军很快席卷了菲律宾、 马来西亚、 香港、印度尼西亚、 泰国等地。

 由于盟军在这一地区接连失利, 丧失了太平洋沿岸一系列战略据点, 从而使缅甸成为盟军与 日军必争的战略要地。日军若是占领缅甸,便可西进印度,直下中东,与德军会师;并可控 制印度洋, 取得制海权, 以有效地支援太平洋的海战及从海上对印度和中东构成威胁。

 于是 盟军统帅部急切请求中国派兵支援, 中国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 在国内抗战处 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以第 5、第 6、第 66军等部共约 10 万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紧急入

缅支援英军作战。

 在担负曼德勒正面及东部地区的防御中, 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 屡挫敌锋, 先后取得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 东枝收复战等重大胜利, 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有力地迟 滞了日军的进攻。

 而英军担负的缅甸西部防线却被日军迅速突破, 英军主力被日军包围于仁 安羌地区,经中国远征军驰援解围,才使其 7000 余英军官兵得以安全撤退。中国远征军的 苦战, 重创了日军, 使其有限的进攻力量受到极大阻滞, 被迫在沿亲敦江东岸和怒江西岸与 盟军对峙,同时也使英军得以安全撤往印度,构筑新的防线,保证了印度的安全。此后,在 反攻缅甸作战中, 由于英国持消极态度, 中国为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利益和实施盟 国的战略计划,毅然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一部的配合下,率先发起缅北、 滇西大反攻, 胜利地打通了中印公路, 并为盟军最后收复缅甸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军队在 援缅作战中,先后投入 30 余万兵力,在历时 3年多时间里,共歼灭日军 6万余人,为东南 亚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中国战场既是 盟军对日作战的空军基地, 又是最后进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

 1942年4月18日,美军 16 架 B—25 重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美军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横须 贺、横滨、名古屋、神户等城市后,于中国浙江省内的中国空军机场降落。日本本土第一次 遭到美机的轰炸,朝野震惊。

 7 月 4 日,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 (即“飞虎队” )被改编为美国 空军驻华特遣队。

 1943 年 3 月 10 日,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奉命扩编为美国陆军第 14 航空 队,继续利用中国空军基地起飞轰炸日本的海上运输线和远在台湾、 越南及日本本土的战略 要点, 直接支援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

 中国为美国提供的空军基地、 第一线野战 机场主要有重庆、成都、昆明、柳州、桂林、衡阳、宝庆 (邵阳 )、芷江、老河口等。中国军

民还积极营救美军飞行员, 至 1945 年春, 先后被中国军民营救的美军飞行员达 70余名, 其 中包括后来曾任美国总统的吉米? 卡特。中国还允许美军在八路军之晋绥、 太行等地和在华

中新四军第 5 师区域内设立电台,并向美军提供日军情报及气象资料。在华南,美国第 14

航空队也与东江抗日纵队合作,建立了情报、通讯、气象等联系。

中国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 苏、美等国先后向中国提 供了贷款援助, 以帮助中国购买军事装备, 但这些贷款大部分规定中国以重要稀有金属和农 牧产品予以偿还。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共向苏联提供钨砂 31177 吨、锑 10892

吨、锡 13162 吨、汞 560吨、锌 600吨、铋 18 吨;桐油 8868吨、羊毛 14300 吨、生丝 309 吨、猪鬃 885吨、生皮革 223. 3万张、茶叶 30293 吨;中国向美国提供了价值 7.48亿美 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 (其中钨砂 1684 吨、锑 2093吨、锡 10708 吨),向英国提供了价 值 1. 148 亿英镑的农、矿产品。中国向盟国提供巨额数量的矿产品和畜牧农产品,有力地 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最多, 抗击持续时间最长, 付出代价最大,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 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始终把 100 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牢牢牵制。据日本 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载,中国战场历年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数为:

TOC \o "1-5" \h \z 1937 年,日本陆军共 24 个师,其中 21 个师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 88%以

上。还有 50%的空军和 40 %的海军力量用于侵华。

1938年,日本陆军共 34个师,其中 32 个师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 94%。

1939 年,日本陆军共 41个师,其中投入侵华战争 34个师,占其陆军总兵力的 83%。

1940年,日本陆军共 49个师,其中 38 个师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 78%。

1941年,日本陆军共 51 个师,其中 34个师和 44个独立旅混成社团用于侵华,占其陆 军总兵力的 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 10 个师,不及侵华兵力的 20%。

1942年,日本陆军共 58个师,其中 37 个师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 64%。

1943年,日本陆军共 70 个师,其中 38个师另 24个独立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 总兵力的 64%。

1944年,日本陆军共 99个师,其中 36 个师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 40%。

1945年,日本投降时在海外的侵略军共 352 万余人,其中向中国投降的约 128 万余人。

 这个数目超过了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 大约相当于全部海外日军 (不含向苏联 投降的日军数)的 50%。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时间最长,从 1931 年九一八算起,前后达 14 年之久。

 它是苏联、 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三倍半, 是英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

二倍半。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 155.9 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 60%以上。

 同时, 中国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中国军民伤

亡 3581.9 万余人,其中军人伤亡 413 万余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重要 贡献和巨大牺牲,必将永垂青史。

推荐访问:反法西斯战争 擎天 战线 中国 中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擎天一柱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