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说课稿

时间:2020-09-29 09:10:3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WORD格式 -- 可编辑 --

《青春有格》说课稿

长海县

第一中学 韩艳

至圣先师孔子在《论语》中这样告诫他的弟子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也在教诲我们做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青春作为人生最华美的篇章,更应行

己有耻,而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说课内容就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题《青春有格》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八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 2011 课标)《道德与法治》是围绕初中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需要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有机整合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提炼生活主题,统筹安排教育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本单元作为七下教材的起始单元,聚焦青春,承接七上立意,统领七下各单元,奠定了七下教材的青春底色。本课以 “ 青春的证明 ”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修身的思想,设计了 “ 青春飞扬 ” 和 “青春有格 ” 两框内容。引导学生探索青春的意义和价值,激励学生在青春探索中不断发现自己,证明自己。同

时本课也是七上第三课 “ 发现自我 ”的深化与补充,再次印证 “ 发现自我 ” 是一生的成长课题。《青春有格》作为本单元最后一个框题,是本课的落脚点,旨在引导学生明确青春

的基本规范和规则,在肯定青春、欣赏青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过更有品质的青春生活,养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经验来看, 学生在前两课的学习中, 已经在教材的引导下从身体、心理、思维、交往等方面认识青春,认

识青春成长中的自己。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看,在青春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青春的能量不能得到很好的

释放和转化,有些青少年就可能做出 “ 出格 ” 的事情。这不仅阻碍青少年自身成长,也会影响到他人、集体、社会和国

家的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通过日常观察发现七年级学生在克服享乐主义,辩明是非善恶等方

专业资料

WORD格式 -- 可编辑 --

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探索青春,对青春做出理性规划,用积极的行动释放青春的能量,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法治观念,使自己青春无悔。

三、教学目标

在目前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中, 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介于此,我在本课教学中依据

课标 “ 成长中的我 ” 中 “ 自尊自强 ” 的内容标准以及 “ 我与他人和集体 ” 中“ 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 的具体内容标准。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总体框架,根据七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六大素养的形成,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本课的宗旨,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底线意识,能够知廉耻、

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培养自尊自爱的品格,追求 “ 至善 ” 的人生境界,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2、能力目标:学会辩证地看待青春,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进而做到青春有格。

3、知识目标:明确青春有格的含义,知道 “ 行己有耻 ”“ 止于至善 ”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重点: “青春有格 ” 的内涵, “行己有耻 ”“ 止于至善 ” 的内涵和要求。

难点:怎样做到 “行己有耻 ”“ 止于至善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根据教学建议的要求,本框共安排两课时。

 今天,我进行第一课时的说课。

四、教学模式

依据本学科体验探究教学的特点,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出本学科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如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问质疑、合作探究—辨析解疑、难点突破—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情感升华、引导践行。

在该教学模式统领下, 结合本课内容和学情, 以 “格之美

专业资料

WORD格式 -- 可编辑 --

—格之蕴—格之魂—格之新—格之情 ”贯穿本课始终。这样

设计本节课,突出的是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学生的 “ 吸引 ” 、 “激发 ”、 “ 对话 ” 、 “ 指引 ” ,而不是一般的大道理的告知,充分发挥教材的 “ 脚手架 ” 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五、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况,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种学法和教法:

1、情境体验、问题引导的教法和体验探究的学法,教师通过微课、案例、图片等创设体验情境,预设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感悟中明确学习目标。

2、学案导学的教法和小组合作的学法,思想的碰撞总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在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方面,借助学案卷组织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浅入深化解本课重难点问题。

3、归纳总结法,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需要归纳总结。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格之美(时间 3 分钟)

播放音乐、分发田字格纸、学案卷、黑板画田字格,同

时请同学在田字格上书写 “青春有格 ”。

教师导入语:汉字的魅力在于她的横竖撇捺之间蕴含着奥妙与玄机,而田字格是书写汉字最美的模板。可别小看小小的田字格,只有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才能为书写优美的汉字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提问:

▲ 看着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 “ 格” 你会联想到什

么?

▲ 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 “ 格”?

教师总结:青春于我们是神采飞扬,是勇于探索,是活力与成长的渴望,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范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有格,是青

春探索的底线。青春是有底线的,要 “ 行己有耻 ”;青春又是有格调的,需要 “ 止于至善 ”的境界。

(师生共同书写 “行己有耻 ”“ 止于至善 ”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学生的经验导入,通过学生从

小都有在田字格上书写汉字的经验入手,同时书写汉字 “ 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 ,再次感受田字格内书写汉

专业资料

WORD格式 -- 可编辑 --

字的规范性,从而引发对本课内容 “ 格 ” 的思考。尤其通过共同书写,加深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

(二)设问质疑,合作探究 --- 格之蕴(时间 7 分钟)

活动一:合作导学认识 “ 耻 ”

教师引导语:什么是 “ 行己有耻 ” ?为什么要 “行己有耻 ” ?怎样做到 “ 行己有耻 ”?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教材,利用学案卷,采取小组合作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基础学习。

要求:

1、自读教材,完成学案卷相关内容。

2、小组合作,查缺补漏、核对答案、分享所得。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点拨,完成本课基础知识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较多且难理解,通过学案卷的形

式,本着我们学科 “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样 ”的知识脉络,由浅入深设计问题,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进行 “ 探究与分享 ” ,将本课重难点化繁为简,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辨析解疑,难点突破 --- 格之魂(时间 15 分钟)

活动二:探究分享辨别 “ 耻 ”

教师过渡语:孔子说 “ 行己有耻。

 ” 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是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耻

的行为往往会有损公德和自己人格。能举出一些身边的这样的例子吗?(大屏幕显示)

请列举身边实例: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设计意图】本环节取材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简洁明了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看到的耻的行为,对于这些耻的行为,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此处只做表层的价值判断,不进行深入的批判质疑,目的为由浅入深突破本课难点奠定基础。

教师追问:

▲ 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行为?

▲ 不该为的、耻的行为做了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教师的追问,扣问学生内心,引发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剖析,激发学生内心体验。

活动三:情境体验理解 “ 耻 ”

专业资料

WORD格式 -- 可编辑 --

1、大屏幕展示图片故事。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自传作品 《忏悔录》中写到过 :卢梭年轻时,一次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

的丝巾,却反过来污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隐隐作疼。

教师提问:卢梭为什么会内心隐隐作疼?

▲ 都说美好的事情会让人记忆深刻,难道人们曾经做过的可耻的行为也会挥之不去么?

▲ 如果给你一次穿越回到过去的机会,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引导学生理解: 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

“耻 ” 的能力。

 同时,在行动之前, 审查愿望; 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教材中思想家卢梭的故事,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改编成图文故事,通过分析卢梭内心隐隐作痛的原因,层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名人敢于面对自己、剖析自己的勇气,进而反思自己的言行,通过回到过去的机会选择,引导学生明确知耻之心的要求,进一步领悟“行己有耻 ” 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从而突破本课难点,提高学生的辨别力,突出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

2、播放自制微课:你会为我点赞么?具体案例(略)

▲ 你会为我的成绩点赞么?为什么?

▲ 你 觉 得 “ 我 ” 会 接 受 这 样 的 奖 励 么 ? 如 果 你 是“我 ” ,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 如果这不是英语小测验,而是中考、高考呢,我的行为将会有什么后果?

教师总结:考试是有规则的,即使是一次小测试也要遵守规则,不能作弊。像高考等大型考试,考试作弊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本案例,使学生理解人要有知耻

之心,否则就算 “ 赢了 ”也不会得到大家的 “ 赞 ” 。同时明确考试是有规则的,从平日的小测验大到高考,考试作弊小

到违反中学生守则,大到触犯刑法,规则需要我们遵守。本环节设计,注重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精神的养成,通过深入剖析进一步突破本课难点。

▲ 你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教师总结:规则,是对 “ 耻 ”的严厉考验,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专业资料

WORD格式 -- 可编辑 --

我 有知耻之心,不 反 些 。

【 意 】引 学生探究生活中的 ,理解生活与 的关系,增 生活 ,增 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有所 有所不 的道理,明确道德和法律是我 必 遵守的 ,增 学生的社会 任感以及国家 同感。

教 渡 :我 不能触碰道德底 ,更不能做 法的

事情,要 立底 意 。

 是我 做到 “ 行己有耻 ”的具体要求。

 有哪些要求呢?

3、大屏幕出示情境 :

▲ 今天爸 不在家,独自在家写作 效率如何?会有什么情况 生?

▲ 有人 ,只要不被 , 、欺 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 一 点? 什么?

学生回答。

教 : “ 而 礼,知耻而后勇 ” ,做到行己有耻 要直面内心自我,抵制各种 惑,不但是生活中的不

良 惑, 有很多舒适的 惑,例如游 、手机、零食等。

【 意 】生活 需要 ,通 分析引 学生直面自己,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和 失,学会 自己的行 ,增 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至此,在 深入的引 下,学生已完成本 重 点知 的探索。

(四) 新 践,能力提升 --- 格之新( 8 分 )

活 四:落 行 拒 “ 耻 ”

教 提 :面 学 、生活的 惑,我 怎 提高自控力呢?

( 前 放采 卡, 布置采 任 , 教 收集整理 料)

采 活 一:采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我 要抵制

哪些 惑,怎 增 自我 控的能力。

采 活 二:采 老 ,在学 生活中,我 要抵制哪些 惑?提高自己的学 能力。

采 活 三:采 清 工阿姨,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我 要杜 哪些行 ?提高自己的 合素 。

▲ 同学 合采 的 和教材中【方法与技能】部分, 我 今后生活中 怎 增 自控力,做到行己有耻。

▲ 同学 互 采 卡,分享 和心得(根据 可将此 留作 后交流)。

专业资料

WORD格式 -- 可编辑 --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计理念——同心圆理念,以我为中心,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逐

渐向外展开,通过采访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

自控力,学会自尊自爱,努力做到 “ 行己有耻 ” 。同时设计灵活多变的分享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五)情感升华,引导践行 --- 格之情(时间 7 分钟)

播放微课视频《班主任寄语》。

学生交流感想和体会,说出今后的打算,利用采访卡,完成班级《青春盾牌》。

▲ 教师追问:美好的青春应该有怎样的格调?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视频,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的青春祝福,激发青春的热情。通过学生交流感想和体会,完成班级《青春盾牌》,升华情感体验,引导践行,提高学生行动力,促进学生走向自律自觉。同时通过教师追问为下节课探讨 “ 止于至善 ” 打下伏笔。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上,我用田字格勾勒出山峰的形

状,以课题 “ 青春有格 ”为峰顶,将题目 “行己有耻 ”“ 止于至善 ”以台阶的形状分布于山的两侧,如果说青春是一座

山峰,每个少男少女就是登山员,登山途中难免遇到坎坷和诱惑,只有我们怀揣羞耻之心、坚守内心底线和规则,才能成功登顶。我用这样生动、形象、直观的板书,勾画出各知

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目题 “止于至善 ” 是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呈现出来的,一方面是为了板书的完整与美观,另

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为下节课奠定基础。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板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八、教学反思

专业资料

WORD格式 -- 可编辑 --

初中三年是学生人生道德成长的关键期,用三年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学科教师的宗旨,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上,我遵从道德与法治课程

的宗旨,紧紧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采用双线设计的形式,

一条线是沿着教材的逻辑,充分利用教材中 “ 运用你的经验 ” 、“ 阅读感悟 ” 、 “探究与分享 ” 、 “技能与方法 ” 等板块,将本课内容以 “格之美 ”、“ 格之蕴 ” 、“格之魂 ” 、“格之新 ” 、“格之情 ”进行统筹规划。另一条线索是依据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五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直面矛盾和困惑,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体验道德成长的快乐。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预设不足,在个别环节上出现了学生没有主动探索的现象。另一方面,关于课堂教学素材的选取也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观察和思考。作为《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我们的根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责任编辑:于淑华

专业资料

推荐访问:说课稿 青春 说课稿 青春有格说课稿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