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历程、特征和意义

时间:2022-04-06 11:45:1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历程、特征和意义,供大家参考。

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历程、特征和意义

 

 党课讲稿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程、特征和意义

  现代化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的进步潮流,善于从战略全局高度谋划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大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而奋斗,“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文明上没有断层的国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始终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然而,西方主要国家相继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后,率先掀起现代化浪潮;中国人民也在新旧思潮和中西文化的冲撞下走上了现代化的征程。但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严峻挑战,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

 历史任务;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也必然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早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领导人民为“四个现代化”而奋斗。1945 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战略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多次强调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1953 年,他在确定党在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总路线时,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54 年,毛泽东强调要“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认为,“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59 年底到 1960 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表明我们党对“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晰和完整了。1963年 9 月,经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明确指出,我们的工业发展可以按两步走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二步,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964 年 12 月,周恩来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设

 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975 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29 年内,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四个现代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历史成就;但由于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时间不长,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当时复杂紧张的国际形势和“左”倾错误的影响,先后出现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发动“文化大革命”等错误。这一时期的艰辛探索以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提出完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战略安排,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1979 年 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1979 年 12 月,邓小平提出:到 20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 1000 美元,实现小康水平。他

 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1980年2月,他又重申:“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1982 年党的十二大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20 年“翻两番”:第一步,从 1980 年到 1990 年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00 年,在新的基础上使工农业年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随后,邓小平又将 20 世纪末的战略目标,由“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改为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 瑏瑠,到 20 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是“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这种调整既考虑到国家基础弱、底子薄的实际状况,也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继而,邓小平又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作出跨世纪的构想。1987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确定了两个阶段的目标,就是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然后在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党的十三大概括了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思想,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第三步目标称为“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样,我国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步,从 1981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人均达到 1000 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用 30 年到 50 年的时间

 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2 年党的十四大再次肯定这一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原定 1990 年达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的目标,于 1987 年提前完成;原定 2000 年达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的目标,于 1995 年提前完成。我国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明确提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1 世纪第一个 1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再经过 10 年的努力,到建党 100 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建国 100 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首次提出,是对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是第三步战略的具体化,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六大重申了新“三步走”战略,并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界定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次大会

 还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并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看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把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 15 年,并确定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更高目标,勾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可以说是“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升级版”,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强音。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已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也如期建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21 年 7 月 1 日,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是一个单纯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口号,而是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境界和新要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富强”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是当今时代的鲜明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只有既富又强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民富”与“国强”相统一,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富强”不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是富国、强军、惠民的统一。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社会生产力将大幅跃升,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语境中的“民主”,主要是指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程序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广泛有序地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

 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熟定型并发挥显著优势。“文明”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和精神生活状态的显著标志,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科学素质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就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蔚然成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定盘星和驱动力。“和谐”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健康的生活、完善的公共服务,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得到彰显,社会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美丽”是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到21 世纪中叶,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成为普遍福祉,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境界。

  从唯物辩证法关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看,我们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内在地包含着现代化的一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中国现代化的个别三者的区别和联系,不仅符合现代化的一般属性和普遍规律,而且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特殊规律,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和发展要求。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

 国又面向世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成功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

  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证全体人民政治社会生活权利,实现...

推荐访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历程、特征和意义 党课 讲稿 历程 特征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深刻内涵与经验启示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