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哲理【公无渡河】

时间:2019-12-15 10:25:0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是汉乐府里的一首诗,诗的全文如下: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堕思而死,其奈公何。

  

  有人揣测这首诗是一位妇人哭死去的丈夫的,大意是,老公啊,你渡河无船,也无渡口,就这么瞎渡,能不死吗?含有埋怨之意,你也太莽撞了,没条件怎么敢去做呢?

  

  对于像这样大白话似的诗也能入汉乐府,有人不太满意,觉得这就是一个丧夫之妇的哭嚎。觉得这首诗无论是押韵、叠句、对仗,哪哪儿都不好,怎么就入了乐府了呢?似乎一下子将汉乐府诗的价值给贬低了。

  

  我为什么要说这首诗呢?并不是我对这首诗也有不满,对这首诗入汉乐府也有意见,也不是嫌这首诗写得不好。对于能不能入汉乐府、这首诗的写作水平之类的事情,自有行家里手去评论,我不太感兴趣,我只是想借这首诗里那位鲁莽的丈夫,说说我们今天人们的勇气。

  

  我觉得我们今天的人活得越来越缺乏勇气了,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人没有血性了,不敢振臂一呼了,即使有人呼也没有人响应了。不知道我们今天人的血性或者说勇气都去哪儿了。

  

  就因为曾经有摔倒的老人讹过扶他起来的人,所有的中国人再见到摔倒的老人就都不敢再去扶了;就因为有人在公交车上见义勇为被小偷捅死了,所有的中国人再坐公交车,即使看到小偷行凶,也不敢说话了。有那么一些镜头,小偷在夺女士的包,向周围的人求救,小偷只说这是我老婆,你们不要管,居然真的就没人去管,任凭小偷猖獗。

  

  我在想,假若以上这种种让一千多年前,《公无渡河》中那位被河水淹死的老公遇上,他会怎样呢?他会不会也像渡河那样鲁莽地就去救呢?要不是活在现代,而是活在古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我想他肯定是会去救的。像没有渡口也没有舟船这样不靠谱的事,他都敢去做,更何况是见义勇为呢?也许他还同样是会死的,也许他的老婆也还是会嚎啕着说数落他,仍然埋怨他不自量力,太鲁莽了,但意义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公无渡河》也仅只有那么十六个字,四句话,并没有分析具体原因,到底为什么公明知不可为而仍然要去为呢?是鲁莽呢?还是勇气可嘉呢?诗里也并没有具体说,这是应该是个千古之谜。

  

  但我们今天的人到底是怎么了呢?社会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为什么人却变得如此的畏首畏尾了呢?为什么就变得那么的明哲保身?为什么就缺少振臂一呼,率性而为的勇气了呢?难道我们今天的人们还不如一千多年前的古人?

  

  人,不管因为什么而活,活着就需要勇气。只要有勇气就能战胜一切:一只刚出生的小麻雀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恰巧被一只猎狗发现了。就在这时候,老麻雀奋不顾身飞下来,挡在了小麻雀旁边,猎狗被老麻雀的举止吓呆了,竟然溜走了。这个就是勇气,如果老麻雀不飞下来保护幼鸟,幼鸟可能早被猎狗吃了。

  

  在非洲有一种翅膀很短,身体又很臃肿的蜂,人们称之为非洲蜂,若论生理条件,据科学家推测,它的飞行能力是最弱的,甚至还抵不过鸡和鸭。但在非洲却是个生命力很顽强的小生灵,往往它们依水草而居,它的生存能力之强是许多生灵所不可比拟的。科学家感到很奇怪,而道理却很简单:因为它们天资低劣,要想生存必须练出超强的本领,否则,它们就会性命难保。正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才使它们做到出了许多它们能力所不及的事情。

  

  塞万提斯说过:失去财富是损失,失去朋友是损失,而失去勇气则是最大的损失。

  

  的确,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见义勇为的勇气,那么这个民族肯定是一个悲哀的民族,是个没有希望和未来的民族。(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访问:渡河 公无渡河李白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翻译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