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10篇

时间:2024-01-18 13:55:0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一、复习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本14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10篇,供大家参考。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10篇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篇1

一、复习

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新知

(—)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7”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四、课堂总结

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听课有感:

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建议:

1、课前为了方便练习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2、这节课的课题只是在课件上出现过,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没有再出现过,所以一节课的课题还是很有必要板书出来,因为孩子看在眼里,才能记在心里。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篇2

授课教师:

xx

科目:

数学

听课时间:

20xx年11月28日

课时:

一课时

课题:

轴对称图形

听课地点:

第一小学

班级:

六年级

课堂教学纪要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竞赛形式:请学生拿出长方形纸片,剪出圆片

2、观察剪出的圆的形状是怎样的?

生:是对称的

3、演示播放课题,要求学生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4、师演示图形,得出对称的图形。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才是轴对称图形?(强调完全重合)

5、再演示一次,又让学生自己归纳。

生:相同。

6、理解轴就是一条直线,演示画轴的形状(一画一点)

强调跟虚线的形状分开。

7、学生动手操作。

8、怎样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出示另一位学生的作品,观察。

师:一个图能不能有4条、2条对称轴呢?

生:可以。

四、巩固练习。

五、1、课件出示图形让学生判断。

2、生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学生剪画图形。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应用圆柱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教师:

刘艳玲(解放小学206班)

课堂实录:

一、复习圆柱知识。

师:我们学过圆柱,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1:它有两个相等圆,一个侧面。

生2: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生3:它还有无数条相等的高。

师:谁知道怎样求圆柱侧面积呢?

生: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点评:关于圆柱相关知识的回答,学生很积极有6名同学发言,教师能适时总结,及时跟进。建议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纲要。

练习1:补充条件,只列式不计算:(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高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你先补充条件,再列计算式子。

生1:底面周长5厘米,S侧=5×5。

生2:底面直径8厘米,S侧=3.14×8×5。

生3:底面半径4厘米,S侧=2×4×3.14×5。

师:S侧=ch=dh=2rh

点评:练习1的设计很好,所需的三种情况,在一个题目中全部展现了,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只列式不计算,提高了时效。

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2:(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师:谁来读一下题目,在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生1:读题

生2:我知道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求表面积。

师:什么是表面积?

生:S表=S侧+2S低。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谁愿意上黑板解答?

(两个学生上黑板练习,集体点评)

师: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还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表面积的应用)

点评: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充分准备,这个环节的教学承前启后。学生读题后,列举所获得的信息,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练习。这种方法学生的掌握很熟练,说明教师平时注重了这些方面练习。

三: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练习3:(用小黑板出示)

做一个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的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大约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数)

师:请同学们读题,看你们知道些什么?

生:已知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求需要多少铁皮?

师: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

生1:没有盖子,只需要求一个底面。

生2:得数保留整数,我觉得取材料保留整数要用“进一法”。

师:保留整数我们学过“四舍五入”法,“进一法”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2:“进一法”:就是小数点后面有数就进一。

师:好的,我们就带着这些提示开始练习,我请两个同学上黑板练习。

学生练习后,师生集体点评。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事情需要应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但一定要灵活运用。

点评:教师通过建立的知识进行练习,问题生活化。学生关于“进一法”的说法很到位,学生的思维,随着练习坡度的增加,达到高潮。

四: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出示练习3:出示练习六第七题:“博士帽”是用黑色卡纸做成的,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是底面直径16厘米,高10厘米的无底无盖的圆柱,制作20顶这样的“博士帽”,至少需要黑色卡纸多少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读题后思考,“博士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求“至少需要黑色卡片多少平方分米”是求什么。

生1:博士帽有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无底的圆柱组成。

生2:需要卡片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表面积。

生3:需要把单位转换,平方厘米换成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请你们推荐男女各一名上黑板比赛,看谁能得到“博士帽”

生:我们推荐刘学敏和**

师生:集体点评

点评:“推荐”“慢点,”“得博士帽”等一些教学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求圆柱表面积的公式。

生2:我知道了“进一法”。

生3:我知道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生活中的问题。

师:是啊!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事物,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课堂作业:练习六第8、9题。

点评:1、教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思维围着学生转,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解答,学生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学生提醒。

2、为了突破教学中,学生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课堂练习的设计做了充分的预判,练习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建立知识后再练习,再练习,呈坡度体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至高点,完成了难点和重点的学习。

3、教师在授人于“渔”方面,做了很多训练,“读题收集信息法”看似简单实际很有实效。本节课教师所有的练习都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4、本堂课的实效性很强。学生的作业,全班六十多人只有二人有错误,知识掌握牢固;

5、关于学习态度,教师在练习中和小结处进行了很好的教育,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话学生也于似懂非懂,但这种实时进行数学意识渗透,对学生是有益的。

建议:1、学生的课堂作业,应该安排在课堂上完成,这样课堂作业才名副其实。

2、对学生要进行关于圆柱表面积的应用的拓展训练,让课堂的知识容量增加,呈现开放式。

3、教师语言很有活泼,但关于数学思维,定义方面的言语一定要严谨,严谨就是一数学态度,数学思想。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篇4

授课教师:

xx

科目:

数学

听课时间:

20xx年11月28日

课时:

一课时

课题:

轴对称图形

听课地点:

第一小学

班级:

六年级

课堂教学纪要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竞赛形式:请学生拿出长方形纸片,剪出圆片

2、观察剪出的圆的形状是怎样的?

生:是对称的

3、演示播放课题,要求学生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4、师演示图形,得出对称的图形。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才是轴对称图形?(强调完全重合)

5、再演示一次,又让学生自己归纳。

生:相同。

6、理解轴就是一条直线,演示画轴的形状(一画一点)

强调跟虚线的形状分开。

7、学生动手操作。

8、怎样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出示另一位学生的作品,观察。

师:一个图能不能有4条、2条对称轴呢?

生:可以。

四、巩固练习。

五、1、课件出示图形让学生判断。

2、生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学生剪画图形。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篇5

一、复习

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新知

(—)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7”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四、课堂总结

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听课有感:

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建议:

1、课前为了方便练习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2、这节课的课题只是在课件上出现过,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没有再出现过,所以一节课的课题还是很有必要板书出来,因为孩子看在眼里,才能记在心里。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篇6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完成选字填空

二、精读训练:

1、读句子

2、了解蚂蚁和蝈蝈在夏天都干些什么?自由读第一、二段。

⑴、想象一下“夏天真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⑵、这时候蚂蚁们在干什么呢?它们是怎么干的?(搬粮食、背、拉、满头大汗)

⑶、天气这么热,蚂蚁为什么不休息,还在满头大汗地搬着粮食?

谁来用赞扬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重点突出:真、背、拉、满头大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⑴这里的笑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蝈蝈是怎样笑话蚂蚁的,它会对蚂蚁说些什么?

⑵、蝈蝈自己这时候在做些什么啊?

⑶、读出它们的神气。读出悠闲自得。

(出示:蚂蚁:搬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蝈蝈: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⑷、“有的……有的……”把它们在夏天得表现写得活灵活现。分角色读:全体女同学读第一自然段,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冬天到了,到蚂蚁家去看看,在干什么?

2、去蝈蝈在的大树下去看看。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话。

3、学习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人无远虑,必由近忧

【评:将本单元练习中的四个成语与这篇课文相结合,这样灵活地处理教材,既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认识,又使学生轻易地理解了这四个成语,这样的方法也是提高效率的表现。】

四、写字指导:汗、洞、冷

1、记忆字形:汗,干活就会流汗,所以是三点水旁;洞,水帘洞的洞,是

有水的,所以也是三点水旁;而冷,指的是气温很低,水被冻掉了一点,所以变成了两点水。

【评:指导学生从意思上形象的记忆字形,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学生也一定会牢牢记住。】

2、范写,生描红。

【总评】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

读,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本课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学得较活,原因是教师指导有方,课堂上扬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外部环境。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篇7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完成选字填空

二、精读训练:

1、读句子

2、了解蚂蚁和蝈蝈在夏天都干些什么?自由读第一、二段。

⑴、想象一下“夏天真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⑵、这时候蚂蚁们在干什么呢?它们是怎么干的?(搬粮食、背、拉、满头大汗)

⑶、天气这么热,蚂蚁为什么不休息,还在满头大汗地搬着粮食?

谁来用赞扬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重点突出:真、背、拉、满头大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⑴这里的笑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蝈蝈是怎样笑话蚂蚁的,它会对蚂蚁说些什么?

⑵、蝈蝈自己这时候在做些什么啊?

⑶、读出它们的神气。读出悠闲自得。

(出示:蚂蚁:搬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蝈蝈: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⑷、“有的……有的……”把它们在夏天得表现写得活灵活现。分角色读:全体女同学读第一自然段,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冬天到了,到蚂蚁家去看看,在干什么?

2、去蝈蝈在的大树下去看看。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话。

3、学习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人无远虑,必由近忧

【评:将本单元练习中的四个成语与这篇课文相结合,这样灵活地处理教材,既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认识,又使学生轻易地理解了这四个成语,这样的方法也是提高效率的表现。】

四、写字指导:汗、洞、冷

1、记忆字形:汗,干活就会流汗,所以是三点水旁;洞,水帘洞的洞,是

有水的,所以也是三点水旁;而冷,指的是气温很低,水被冻掉了一点,所以变成了两点水。

【评:指导学生从意思上形象的记忆字形,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学生也一定会牢牢记住。】

2、范写,生描红。

【总评】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

读,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本课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学得较活,原因是教师指导有方,课堂上扬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外部环境。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应用圆柱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教师:

刘艳玲(解放小学206班)

课堂实录:

一、复习圆柱知识。

师:我们学过圆柱,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1:它有两个相等圆,一个侧面。

生2: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生3:它还有无数条相等的高。

师:谁知道怎样求圆柱侧面积呢?

生: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点评:关于圆柱相关知识的回答,学生很积极有6名同学发言,教师能适时总结,及时跟进。建议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纲要。

练习1:补充条件,只列式不计算:(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高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你先补充条件,再列计算式子。

生1:底面周长5厘米,S侧=5×5。

生2:底面直径8厘米,S侧=3.14×8×5。

生3:底面半径4厘米,S侧=2×4×3.14×5。

师:S侧=ch=dh=2rh

点评:练习1的设计很好,所需的三种情况,在一个题目中全部展现了,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只列式不计算,提高了时效。

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2:(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师:谁来读一下题目,在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生1:读题

生2:我知道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求表面积。

师:什么是表面积?

生:S表=S侧+2S低。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谁愿意上黑板解答?

(两个学生上黑板练习,集体点评)

师: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还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表面积的应用)

点评: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充分准备,这个环节的教学承前启后。学生读题后,列举所获得的信息,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练习。这种方法学生的掌握很熟练,说明教师平时注重了这些方面练习。

三: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练习3:(用小黑板出示)

做一个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的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大约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数)

师:请同学们读题,看你们知道些什么?

生:已知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求需要多少铁皮?

师: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

生1:没有盖子,只需要求一个底面。

生2:得数保留整数,我觉得取材料保留整数要用“进一法”。

师:保留整数我们学过“四舍五入”法,“进一法”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2:“进一法”:就是小数点后面有数就进一。

师:好的,我们就带着这些提示开始练习,我请两个同学上黑板练习。

学生练习后,师生集体点评。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事情需要应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但一定要灵活运用。

点评:教师通过建立的知识进行练习,问题生活化。学生关于“进一法”的说法很到位,学生的思维,随着练习坡度的增加,达到高潮。

四: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出示练习3:出示练习六第七题:“博士帽”是用黑色卡纸做成的,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是底面直径16厘米,高10厘米的无底无盖的圆柱,制作20顶这样的“博士帽”,至少需要黑色卡纸多少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读题后思考,“博士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求“至少需要黑色卡片多少平方分米”是求什么。

生1:博士帽有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无底的圆柱组成。

生2:需要卡片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表面积。

生3:需要把单位转换,平方厘米换成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请你们推荐男女各一名上黑板比赛,看谁能得到“博士帽”

生:我们推荐刘学敏和**

师生:集体点评

点评:“推荐”“慢点,”“得博士帽”等一些教学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求圆柱表面积的公式。

生2:我知道了“进一法”。

生3:我知道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生活中的问题。

师:是啊!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事物,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课堂作业:练习六第8、9题。

点评:1、教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思维围着学生转,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解答,学生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学生提醒。

2、为了突破教学中,学生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课堂练习的设计做了充分的预判,练习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建立知识后再练习,再练习,呈坡度体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至高点,完成了难点和重点的学习。

3、教师在授人于“渔”方面,做了很多训练,“读题收集信息法”看似简单实际很有实效。本节课教师所有的练习都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4、本堂课的实效性很强。学生的作业,全班六十多人只有二人有错误,知识掌握牢固;

5、关于学习态度,教师在练习中和小结处进行了很好的教育,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话学生也于似懂非懂,但这种实时进行数学意识渗透,对学生是有益的。

建议:1、学生的课堂作业,应该安排在课堂上完成,这样课堂作业才名副其实。

2、对学生要进行关于圆柱表面积的应用的拓展训练,让课堂的知识容量增加,呈现开放式。

3、教师语言很有活泼,但关于数学思维,定义方面的言语一定要严谨,严谨就是一数学态度,数学思想。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篇9

一、导入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围绕紫藤萝花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选择你认为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精彩之处,说说你的看法?(题目)

4、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为什么没有摘?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作者联想到了十年前家门外的一株紫藤萝,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师出示第三组师生探究性问题:

本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而结尾又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是否矛盾?为什么?

对作者说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过作者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吗?请你谈谈。

三、总结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听课反思】

教师不必作秀,因为新课程需要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两个教学细节我是记忆深刻。其一是选一位同学来读课文,有那么的同学举手想要读一篇课文。但是这位教师早就有了心目中的人选了,她之所以没有一下子选择课代表来读课文,估讲也是想制造一种气氛──一种大家踊跃举手的感觉。最后仍就选课代表来朗读,而其他同学和老师则一起看着书听课代表读书。就这个教育细节,我有些意见。教师的这种行为里边有虚假民主的成分,请一位同学来读整篇课文值得商榷,可以请几位同学分别部分自然段也许更好。这样学生参与的面也比较广,可以从刚才举手的同学中挑选一些。虽然是公开课,在考虑阅读效果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课上学生的学习状态。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教师在出示问题的时候对同学说:这些问题是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大意)。但是看着上面这三组问题,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学生提出来的。因为作为学生来讲,他们提的问题不会全部涉及到教学的重点,只会部分含概。而且提问的方式也是以询问式居多,他们的提问只不过是想向老师核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篇10

一、导入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围绕紫藤萝花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选择你认为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精彩之处,说说你的看法?(题目)

4、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为什么没有摘?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作者联想到了十年前家门外的一株紫藤萝,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师出示第三组师生探究性问题:

本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而结尾又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是否矛盾?为什么?

对作者说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过作者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吗?请你谈谈。

三、总结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听课反思】

教师不必作秀,因为新课程需要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两个教学细节我是记忆深刻。其一是选一位同学来读课文,有那么的同学举手想要读一篇课文。但是这位教师早就有了心目中的人选了,她之所以没有一下子选择课代表来读课文,估讲也是想制造一种气氛──一种大家踊跃举手的感觉。最后仍就选课代表来朗读,而其他同学和老师则一起看着书听课代表读书。就这个教育细节,我有些意见。教师的这种行为里边有虚假民主的成分,请一位同学来读整篇课文值得商榷,可以请几位同学分别部分自然段也许更好。这样学生参与的面也比较广,可以从刚才举手的同学中挑选一些。虽然是公开课,在考虑阅读效果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课上学生的学习状态。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教师在出示问题的时候对同学说:这些问题是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大意)。但是看着上面这三组问题,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学生提出来的。因为作为学生来讲,他们提的问题不会全部涉及到教学的重点,只会部分含概。而且提问的方式也是以询问式居多,他们的提问只不过是想向老师核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推荐访问:下册 听课 年级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范文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教案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优秀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听课记录15篇 六下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 六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15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20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10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