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与“看破” 看破不看透

时间:2019-12-13 10:33:4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看透”与“看破”,一字之差,境界迥异。我以为这分别是哲学与佛学的概念,二者存在着联系,但最终因看而选择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却有着云泥之别,“透”而不“破”是明智,“破”而不“透”是仓促。哲学是让人聪明的,是确定你的价值取向的学问;而佛学,包括佛法,是让人“放弃”的,从而走向空灵无虑的自由之境,是避世之学。当然这也要看你究竟想选择什么。很多人辨识不清二者的分界,总是在矛盾的世界里不知所措,晕头转向,或者破坏自己的生命逻辑而陷入无序;或走向极端而遁入空门。其实本来你可以不动声色地活得更好,反而被你自己弄得很糟糕了。

  说一个现实的苦恼故事吧。那年我的一个学生大四毕业了,回来看我,与我叙旧,感觉我有点可靠,或许是感觉我是过来人,就说起了自己的恋爱方面的苦恼。他进校的一个月就瞄准了一个女生,而且找机会靠近了,一处就是四年,几乎每个周末,他把时间都给了那个女生,他也从中得到了异性带来的温暖与满足。毕业离校这天,她没有任何前兆的告诉他,我们就这样吧,以后别想起我。然后,头也没有回地登上了南去的高铁,消失在茫茫的都市里,电话也换了,也不知道她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一切都成为新的陌生。

  他说她太无情,太不近人情,太水性杨花,太不尊重人,太自私,太自我,太可恨,太虚伪……每一个“太”字都带着刻骨的恨意。

  我问,那么你怎么用“太”字表达你自己呢?他说,我太痴情了,太善良了,太诚实了,太男人了,太迁就了,太无能为力了……他说:“我算是看透了她,看透了女人!”

  我马上毫无同情地说他,你根本没有“看透”,你带着这些恨意是会影响你的思维和逻辑性的,不可能看透了。他表示愕然,也带着惶惑。

  我问,你想去那个陌生的城市,一家一家单位地寻寻觅觅她么?他说,想,但已经感觉寒心了。我说,你想重续那段浪漫姻缘?他说当然想。

  我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你还是没有看透。你嘴上给那个女生很多“太”的不当评价,那是泄愤,不是理智地“看透”。其实,那个女生很好,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可恶可恨。他说,那我应该去追求她么?我说,你已经乱了方寸,怎么去追求,爱情是感性的,感性首先是自然的,你已经违背了自然,追不到的,即使你可以在某个城市里找到她,她也不会跟你走了。

  难道我不成熟?他提出了一个“自观”的问题。我说这就对了,你的确还不成熟。变老并不等于成熟,你虽然老了几岁,但还不成熟,真正的成熟在于“看透”。不过,你已经走近“成熟”了,起码你还没有“看破”。

  看透是从事相上说,是就事论事,是究理;看破是从性理上说,得出遁去的结论,是取向。

  如果你这样看,这个女生断然离开了你,那是她意识到你已经不适合她了,这是对你的尊重,与其不爱,还与你“丝连”,岂不是更伤害了你?这是最有性情的分手,这样的性情源于对你的了解,四年啊,她很理解你了。这是非常伟大而朴实的人性,体察了你与她的感情能不能进行到底,她的人性觉察是明智而透彻的。她没有“杨花”,如果就是马上跟另一个男生相好,也不能说就是“杨花”,因为“杨花”是在四五月间才飞扬的,现在已经是九月了。每个人都有本能地“趋利避害”,那女生是权衡了你与她的过去与未来,才做出了分手的决定,这才是为你考虑,既不自私也不自我。她也不可恨,你觉得“可恨”可能就是这四年浪费了你的感情,你必须知道她也在投入,一定不会是虚情假意,否则她痛苦两年就应该与你分手了。她如果到另一个城市还给你一条短信问候你,那才是“虚伪”,人家已经果断地说“我们分手吧”,是不是?

  他被我批驳得体无完肤,有些受不了。我本想再来对他的“太”做否定,但看他痛苦的样子就作罢了。但他突然好像“看透”了一般,握住我的手说,真的是这样!过去她适合我,将来不适合我了。我没有必要问他为什么,这些是他自己的事情,看透就可以了。

  我想起了一个比喻。人生有诸多的可能,危险,困难,艰险,挫折,失意,惆怅,丧气……它还时时充满了诱惑与遐想,充满了美的憧憬和渴望。就像在步行间路遇一朵娇艳的野花,于是我们便驻足观赏却忘了前行。就这样,一朵野花便将我们迷惑,陶醉之中忘了自我。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掉进爱的深渊,幻想着爱情的绮丽和美妙,于是我们便忘了肩上的责任,沉醉在爱情的憧憬里,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当初的誓言,以为爱情就是生命的全部,死去活来,不能自拔。

  一个人可以被诱惑过,但不能把诱惑看做是野花的可恶,因为你没有看透你自己,“看透”,才是一个人可以臻于至境的必经之路。如果简单地说,或者自我呢喃一句“我们没有缘分”,这也算是半个“看透”了。

  看透,就不能把过去失去的都看做了失意,就像爱情,以后你的爱情都没有当初的那个好,多少年之后,你打开你深藏爱情的那个坛子,揭开了,你感觉还是那样清新温馨,还是那样激动人心,那简直就是太自我了,其实,那个装在坛子里的爱情早就变味了,很不新鲜。只是你自己还以为可以让你的心震颤几下,爱情是在当下的,拒绝过往的。这是真理,这就是看透。

  那过去的是什么?我说,那就是一段故事,不管有没有波澜,还是如止水一般,因为你处于其中的日子太长,别的故事都被你所谓的“爱情故事”遮盖了,抹去了,所以还记得这个故事,那是故事在你的头脑里铭刻得太深,而不是爱情。

  我告诉他,你以后还会有更加鲜美的爱情故事,一定可以将以后的“故事”真的变成了“爱情”。如果你看透了,你就提升了自己的哲学境界,因为这可以决定你今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可以再焕发青年的魅力去寻找自己的爱情故事;你看不透了,只能在痛苦里痛恨别人,不原谅自己,四年的浪漫时光可能还要换来四年的疗伤。

  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故事,就像谁都年轻过一样,年轻人只能在无奈里才去顿悟,才看透了,也有并非看透就可以重新达到另一个境界,只是淡忘,打磨,以至于通过重新的选择而使自己遇到,或者主动选择而找到自己人生的爱情故事,从而回归真正的生活,未必因看透才能过日子,简单地说,心放宽点就过去了。

  何时没有“花”?刺骨的冬天还有梅花,春天还有杨花柳花,夏天那是花的世界,不是有“灿若夏花”的说法么?秋天的花少,枫叶也是“花”,除非从此你把自己禁锢在一个“无花”的世界。哪里没有“花”?你到荷兰,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让你闪眼;你去朝鲜半岛,天女木兰花、木槿花会让你流连忘返;你到了日本,那就是樱花的天地,会让你只要睁开眼就听到“洒哭啦”;你去泰国,那里的“金链花”,会让你仰的脖颈都痛,会担心颈椎病会发生;你到了孟加拉,满池的睡莲花,让你想一下子跳进水中,与之同眠……只要你有一个再有勇气赏花看花的心态,到处都是“花”,只要不来“灭花”“摧花”行动,你的眼前不会少了花的世界。

  有时候,当我们寻寻觅觅的时候,在茫茫大千里,你可能想到的是,尽十万世界而觅一人为伴,这是天意,其实任何事情都有着巧合,你过度诠释你的际遇往往会觉得那是永远不该放弃的,所以你失去了就会觉得天转地旋。当我们不觅的时候,则又是草漫漫的,花香香的,阳光温软的,到处都是好风漫上来了,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候,你遇到了,这些终究必须归结为你“看透”以后才会有的,或许不如当初,或许比当初还好,即使不如,如果你用心培育,可能还会超越当初。如此的顿悟,如此的参透,必须是你在“看透”以后才会发生的。

  林清玄说过一段“看透”的话:每个人的情感都是有盛衰的曲折,就像昙花即便是忘情(昙花又名忘情花),也有兴谢,我们不是圣人,不能忘情,再好的歌者也有恍惚失曲的时候,再好的舞者也有乱节而忘形的时刻,我们是小小的凡人,不能有“爱到忘情近佛心”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藏情,把完成过、失败过的情爱像一幅卷轴一样卷起来放在心灵的角落,让它沉潜,让它褪色,在岁月的足迹走过后打开来,看自己在卷轴空白处的落款,以及还鲜明如昔的刻印。我们落过款,烙过印,我们惜过香,怜过玉,这就够了,忘情又如何,无情又如何?

  是的,我想再补充几句,你如果这样“看透”,你还会生出那样的恨意么?还会放不下么?就算是“无情”,有什么,“有情”何必为“无情”恼,这就是“看透”了的境界。

  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去看“看透”是怎么一回事了。看透就是对事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真正弄清楚,搞明白,一定不能曲解甚至误解。哪怕是当下的你“无解”,也不要去盲目求解,这就是真的“看透”。

  那日,我老家的近邻才哥找我有事。他相信我可以给他一个圆满的答案,凡是如此都是在能不能“看透”上需要帮助,我知道这一点。

  他身体患病,且年龄过了古稀好多,生命的无常在他身上可能随时兑现,他说百年之后,他要提前将房产做一个安排。他有一儿一女,儿子混的很不好,女儿那还可以,只是感觉女婿不地道,因此想把房产留给儿子,早写遗嘱。我征求了懂得法律的朋友,说完全留给儿子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在房产的处置上多一点给儿子。第二日,我回复了他。但我没有告诉他这个法律规定。我想从“看”的角度去说服他。

  我问,才哥你真是看透了么?他说,看透了,女婿那样的人,我不能给他房产。我一听,就知道他是带着一种仇恨的无奈来满足此时他的心。

  房产是有限的,你就可以保证儿子得到全套的房产就可以一生无虞而满足么?你这样处置,完全是赌气,而且把自己推向了死后令人感到心寒的境遇。儿子可能以为你给了女儿不知道多少钞票,那点房产算什么;女儿可能觉得你太偏心,同样是抚养你,为什么可以得不到房产。你不是死后还在做着恶人么?宁静地分配,宁静地走掉,这才是“看透”,因为你给女儿儿子留下的是和谐,留下的是相依为命的可能。如果你这样,那就达到了另一个境界——看破了。

  他说,我没有几个钱。我说,无论你怎么辩解,女儿和儿子都不会相信你了,辩解无用。

  他问,“看透”怎么讲,“看破”怎么讲?我告诉他,看透就是相处要公正,不要挑起一家人的裂痕,平和地过日子,平静地走掉。看破是什么?是不要给自己留下烦恼,不管身后事,以后的事是他们儿女的事情,随他去吧。因为这样,你是在相信他们可以处置好身后遗留的所有,不是负担和烦恼,而是亲情无限的延续。

  这也是一种“破解”人生的归结,相比是很积极的达观,而不是选择让自我躲进一个壳子。

  人在烦恼到了极致需要遁逃避世的时候,一旦“看破”,就会选择那些深山海湄,需要避开别人的目光,因为目光远比刺刀锐利,这样,那些山和海就不会嘲弄你的过往,还可以用大度包容你的一切,绝不揭开你的疮疤。你逃亡在一个看破尘世的世界,做着自己的无边法事,没有人打扰你了,但往往还是要想起尘世的烦恼,那只能说你“破”的程度还不够。

  看破的是理,看透的是事。要解脱,要避开,那就要看破了。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看破了,才能放下,看不破就放不下。而看透不是“破”,不是要你放下,而是要你可以重新拾起,就像你穿过的一双鞋子,破了,不合脚了,你放弃吧,总有一双合脚的鞋子适合你的脚,很舒服的,绝不是今后你不要穿鞋子了。所有的烦恼都无关风月,风月不会来捉弄你,只是你自己走进了自己编织的怪圈,所以你把烦恼归罪到风月身上,实在是对风月的冤枉。

  无论的“看透”还是“看破”,首先都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从他人身上找答案。其实,说的白一点,“看透”是要你向前看,向上看。向前看,前面的路很长,苏东坡早就道破了其中的道理:“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向上看,看到天空如此高远,我们不是很渺小的么?天空怎么从来没有烦恼,因为天空可以放过流云,放过雨雪,放过狂风,之后还是晴朗朗的天空,连悲悲切切的李易安都看透了天:“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好了,看天吧,天空可以给你启迪,抹去你的烦恼。

  而“看破”就必须低头看了。据说,在佛寺里,僧鞋的设计都是很有意思的,往往一只僧鞋前后一共是六个破洞,绝对不是为了美观,这样肯定也不符合任何时代的审美观的,你不要以为是为了穿了凉爽。假如是为了凉爽,百分之百的出家人穿鞋,里面都穿了厚厚的布袜,闷死了,出脚汗,还臭。冬天来了,是需要保暖的,那六个破洞会透风的。假如入是为了美观,也不对,一来出家了,只求六根清净,不会还在乎美观与否吧。二来僧鞋都是灰黑土三色,也不是美观的颜色。当然也不是为了省布,固然节俭是本分,绝不铺张,露出破洞就算节俭,未必吧。

  原来,僧鞋要破六个洞,是要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低首是虔诚有礼,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也要看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还要参破六道轮回,勘破贪嗔痴慢疑邪六大烦恼,直至完美境界,还要看破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人身的渺小与无奈。

  这个讲究就大了,我们是不出家的人,未必要尽这些礼数,做这样复杂的修行,但看破这些,不必走进僧寺,多一份开阔就好了。比喻“邪”,是“邪见”的意思,你做事不公就会邪,并非奸邪,但已经坏了事物的法则,那就是没有“看破”,因为你在“理”面前没有看破,还带着私心与成见,只能是烦恼不断,当然身后有无烦恼你也无从知觉了,可后辈或者别人是有知觉的,总是心里不大舒服。

  但我不赞成“皆空”的佛观。你不被诱惑迷惑,就要虚妄?最终是“空而不得”,但最有意义的人生是活在当下,而不是颓废。所以我还是觉得“看透”就好,别动不动“看破”,世界本来就是“红尘”,你就是躲进寺庙还是世界的一部分,“红”可能是眼前不见了,但还是“尘”,别说“一尘不染”,少“染尘”就足够了。

  我的那个才哥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我还在他面前反复说“看”,什么看透看破,好在都是用心的,并非肉眼。他相信了我的说法,再没有因这个事而找我,他告诉我就按照我的办法做。所以每次看见他,感觉他的脸上都是灿烂的笑,目明的人未必就有那样十分的笑脸。

  看透了,你可以很好地保持当下的心情,不至于钻进过去的圈子不出来,不会用未来束缚了自己。哲学就是这样简单,不一定人人可以成为哲学家,但人人的生活都必须懂得一点哲学。

   作于2018年2月28日20:30就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