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16年体育核心期刊有关全民健身计划文献综述

时间:2023-05-01 08:30:2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政府有关文件法规,对1996-2016年体育核心期刊有关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深度的文献进行综述,从政府、社会以及群众出发探索先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践性。指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呈逐渐递增态势,政府层面的“抓手”包括在《全民健身条例》的鞭策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开展情况;社会层面为全民健身提供平台;群众受各方效应影响参与的健身实践。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融合,共同促进全民健身计划进展,任何一项不可须臾或缺。但全民健身的研究视角较为集中,利用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章还比较少。

【关键词】:体育核心期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体育场地设施

面临国民体质健康迫切下降及素质教育缺失的危机,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用15年的时间“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1]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一个个瓶颈,随着政府重视度的提高及国家、个人经济水平等的提升,全民健身计划日趋完善。

全民健身,早在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已为我国体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知网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健身路径”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论文96篇,知当前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已不可仅停于“体育”概念内和“体育”系统中,[2]急需纳入健康概念和国家系统中,从增强国民驱动力来实践。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在知其不足的同时,掌握全民发展的新动态,紧跟住发达国家及发达城市的步伐,促进全民健身普及化势在必行。本文对1996-2016年体育核心期刊全民健身计划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开创全民健身的新高度。

1 政府层面的“抓手”

在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公共服务强化的背景下,国家为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建设适时颁布一系列条例,如《全民健身条例》,[3]促进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秩序化发展。随一系列工作的展开和硬性规定,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正式登上“生活舞臺”。

1.1 全民健身路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产和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国国民素质日趋下降及全国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的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自1996年起,我国各地兴建全民健身路径。

1996年,广州天河建成我国第1条健身路径。它占地不多,因地制宜,简单易便。1999年12月,全国的全民健身路径已达2000条。在刚建起的几年里,对于大众来说是陌生的,从而限制了健身路径的多种使用价值和锻炼效果。[4]随着有心人的察觉,发现研究和开发健身路径的锻炼方法及简单的游戏规则是不可阙如的。经过试验发现它对全国其它省都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事情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但也有欠缺之处:其一,在全民健身路径刚兴起的几年,受益的仅仅是部分地区,一些偏远地区政府投入的经费罕少;其二,器材少、锻炼场地无人看管、锻炼时缺乏保护措施。其三,有时因为器材损坏无人得知未及时修理而造成伤害事故。处于政府层面,应及时规避风险。

1.2 社会体育指导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国民身心健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保障。”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正式建立,至今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全民健身制度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各种身体练习的基础指导,使人们学会科学锻炼以及医学监督等等。在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际,锻炼者一般是通过看别人锻炼或者直接琢磨的途径学习的。

1999年社会调查显示,我国群众体育中“不会锻炼”和希望“有人指导”及“专人指导”仍是群众体育活动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5]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远低于日本。缘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起步较晚,尚处探索当中,有待不断、改善,以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体育的发展。

1.3 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建设与开放

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是由各级政府为主投资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主要用于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6]体育场地是开展群众运动的物质载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锻炼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存在较大差距。

为缓解其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2003年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为我国特别是贫困地区及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提供了财政保障。第二:2009年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使群众体育场地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大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尽管体育场地设施的逐步完善为全民健身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但随着群众健身需求的不断增长,作为全民健身事业的主要物质基础,群众体育场地资源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及非均 等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大众体育锻炼标准的出台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国体育锻炼标准在政府强制鞭策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标准地位从部门规章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7]这对人产生了强大的约束力。

2000年,我国先后在不同时期颁布实施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以及针对学生的《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 5个体育锻炼标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应重视并厘清体育锻炼标准,并进行审度。我们都知道制度的变迁意味着新制度的产生,这条道路必定布满荆棘,我们必须突破标准执行中的传统阻力,使我们全民健身的发展走向全新台阶。

2 社会层面的平台

社会对于群众来说,属于高一层次的上位概念。社会为人民提供的平台对人们的健康锻炼促进不容小觑。

2.1 大众赛事体系

体育赛事和体育运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体育赛事的举办使人们加深对体育运动的了解,促进其开展;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又会增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使赛事本身兼备更多的价值。大众体育比赛,可以起到掀起大众体育锻炼的“杠杆”作用。[8]

早在上世纪,大众赛事已趋于“含苞待放”的态势,一般大众赛事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社区、乡镇、公司企业的大众体育赛事以及其他小团体组织的小型大众体育比赛等。与其相呼应,还相继出台了“阳光体育运动”及“每天锻炼一小时”。经过时间“进化”,大众赛事已然“百花齐放”,可普及化仍偏低,我国大众体育赛事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内容和形式单一。因此,对于大部分地区发展,还有待扩展。

2.2 社会媒体效应

近年来,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类体育赛事如雨后春笋般传播开来,这对全民健身热情的培养起了重要影响。体育赛事筹备阶段,媒体是不可或缺的舆论推动者;体育赛事进行阶段,媒体是至关重要的直播平台。对于大型体育赛事的直播更是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传播优势,对培养全民健身热情具有深远的意义。

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的促进使得体育媒体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成为体育锻炼者之间沟通的纽带。人们通过这些新媒体对体育锻炼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且改变着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这些年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以新浪、搜狐为代表的大型网站注重传播专业的体育锻炼信息,居民以这些体育媒体为媒介进行互动锻炼。“微信运动”也是人们近年常用的软件之一。近期体育媒体的发展趋于稳定,引导居民进行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体育锻炼。

2.3 休闲体育领域扩宽

最早期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不可能晚上还去运动,必然静坐休养生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中引入一个新的代名词“休闲体育”。休闲体育指在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下,人们愿意选择并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总称。这里主要指积极的休闲运动。

曾经有人考察发现一个公园可能就是一个休闲生态系统。[9]这在上世纪估计是很难想象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园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密度大大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变得狭小。公园发挥了有利的补偿作用,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场所。因此,休闲体育领域的拓宽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4 协会实体化

现今,协会已从政府独立出来,成立独立“共同体”,其两者相互促进,互相监督,但思想上的转变还存在症结。

据了解,协会组织活动日益丰富,比如各地方地方协会常常举办“羽林争霸”、“谁是球王”[10]、“武林大会”等赛事,可对协会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中老年人领域,事实表明,协会组织确实给全民健身提供的很好的平台,所以最新协会实体化学术研究还有其发展空间。

3 群众层面的实践

全民健身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换句话说,群众体育一直是我们体育发展的主旋律。接下来从群众认知、群众经济能力以及群众效应等方面分析全民健身的现态。

3.1 群众认知

从20世纪走过的大多数普通人,文盲比例还较高,对于健身知识极其匮乏,至于偏远农村地区,几乎是无人知晓。目前对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因素分析论文仅有可数的几篇,主要是对教师、老年人、残疾人[11]等锻炼现状的研究。对其现实潮流把握并不显著。随着政府、媒体等媒介,人们对健康知识掌握颇丰,由此可知,群众对健康知识及健身手段的认知逐步提高,至今学术界在此还有所欠缺。

3.2 群众经济能力

时代飞速发展,过去人们仅关注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涉及不深,由于个体经济条件的限制,可能不允许进入多维度的休闲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翻天覆地,人们致富道路宽广,为群众全民健身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就如国家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也为人们群众健身谋福祉一般。

3.3 群众效应: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上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12]健身锻炼亦是如此,随着人员的带动,家庭的督促等群众效应的极致发挥,使得健身时代更加绚丽。

个体参与健身还牵扯到个人决策[13]的问题,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群体往往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影响个体:(1)社会助长与致弱作用。(2)社会顾虑倾向。(3)社会公众。(4)社会标准化倾向。体育运动亦是如此,这四个方面对群众全民健身参与影响颇深,但至今很少学者将两者紧密联系。

4 结束语

全民健身计划正趋于普及化。通过对1996-2016年间的全民健身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综述。可知,全民健身计划逐步走向稳定,这将是全国人民健身战略的发展趋势。健康第一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战略实施是人心的导向。但不论是政府、社会还是群众层面,都曾在一些隐性的缺失,作为研究者我们应从多角度看问题,将体育學科知识拓展,与其交叉学科和母学科相连研究。

参考文献 :

[1]钟秉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与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J].体育科学,2015,(11):19-23.

[2]易建东.中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体育学刊,2012,19(2):1-10.

[3]于善旭.论《全民健身条例》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推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4):277-281.

[4]姜莹莹,赵文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知晓率和使用现状评价[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2):123-126.

[5] 朱越彤,李树怡.中国社会体育指导需求调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4):11-14.

[6]刘雪姣,侯斌,黄亚莉.全民健身体育场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15(5):27-30.

[7]任弘. 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的演变及特点[J]. 中国青年研究,2016,(6):27-32.

[8]陈立农.大众体育赛事组织形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9):12-14+27.

[9] 孙风林.一个公园休闲体育的历时性生态学考察与分析[J].体育科学,2015,35(5):16-29。

[10] 荆雯.我国草根乒乓球运动发展研究——从“谁是球王”看乒乓球运动推广[J]. 体育文化导刊,2014,(1):32-35.

[11] 黄晓晓,黄卓.残疾人参与健身运动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8):26-28.

[12] 李朝旭,冯文侣.社会助长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7(4):62-68.

[13] 冯林安.个体行为对决策的影响[J].决策参考,2006,14(27):67-68.

推荐访问:综述 全民健身 文献 核心期刊 计划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