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的另类结构

时间:2023-06-01 13:20:2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长久以来,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地沉迷于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又不惜一切代价地为表达多种可能创造机会。放弃约定俗成,更不愿“木已成舟”,从观看的内容到观看的方式,一切的秩序被不断重新洗牌,也恰是因此,作品本身的力量常常会带我们跨越不同媒介上的陌生感。一如李小松在其或装置或行为,或影像或现场作品中,总是要表达自己不厌其烦的解构态度,无论是对既有身体经验的判断,还是对生命的反思,概念和定义都不是李小松的终极目标。

“惯性思维让我厌烦”

采访地点选在东营——李小松哥们儿向庆华的工作室里进行。偌大的艺术空间,人在其中寂寞而又渺小。艺术家终归是一群耐得住寂寞的人,而我眼前的李小松,眼神略带调侃,在寂寞的空气中显得有点突兀。

你很自然地就可以想到他小时候有多么不安分守己。这一点从他的口中得以印证:“弹弓、火柴枪、爬爬围墙,跳跳坎子”,或者是明目张胆地“拿气枪瞄准教室的玻璃、老师养的鸽子……”

也许是“破坏”工具用得太多,李小松带着自己发散着的“破坏”式的解构能量,考美院学艺术当老师,捣鼓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本行是设计,但他却爱上了摄影,之后又开始玩装置,做video。仅仅用一种方式来表达观念对于他来说当然不够,A方案有A计划,B方案有B计划,但没有理由不尝试一下A方案用B计划或A、B计划……李小松所不能忍受的就是“惯性思维”。

以玩笑对话当代

所以,“为什么开始做影像”的问题,到李小松这里显得有点多余。初次与影像接触,他毫无距离感。这部《无限正义》,正值美国四处通缉拉登的时候,面对头号敌人,美国对每个蛛丝马迹都严正以待,而所有的资讯又总是扑朔迷离:影影绰绰的录音、似是而非的照片,一切的寻找只是建立在以虚拟假设为真实的基础上。“恐怖主义”、“战争”,看似严肃却又充满荒诞的政治语汇,遭遇到了李小松的重新解构,而这并不来自某种所谓创作时的苦思冥想。从生活的积累和体验中捕捉和强调出自己的主张,这是艺术家基本却是难得的气质。在饲养的宠物身上,李小松敏锐地发现了某种“寻找”的轨迹。

结果是李小松的爱犬在《无限正义》中,轻松发挥它的特长,不断捡回主人(在片中并未出现)丢出去的“拉登”玩偶。伴随着好莱坞战争片中常用的厮杀、枪炮的声音,镜头频繁切换,模仿战争片的紧张和刺激的气氛,这些都唤起观者对“霸权”的一再联想。在小狗的“忠心耿耿”和“个人”英雄主义式的仰视和俯拍之中,你总有种要喷饭的感觉,然而这种带着“装腔作势”的“追捕行动”不正在人类社会上演吗?小狗的呼哧带喘换回了“拉登”玩偶垂头丧气的排成一排,光荣的完成“任务”代价总是有各样的牺牲,尽管在片中没有任何“伤亡”镜头,但是在语境的营造中,你仍然可以嗅到毫无遮掩的血腥气息。隐喻式的解构将我们在喷饭之后再一次带到了不知所措之中。不过即使这样,整个的过程也经过了周密的安排,包括严格的画出分镜。

游戏还是“炼狱”

重庆求学,上海工作,再至苏州教学,李小松好像并不安于在某个固定的环境,某个固定的背景,对他来说,生活气息浓郁的苏州似乎略显安逸,而他总是在一切的情景中寻找创作的契机。

当然,生活并不总是充满乐趣。可是艺术家总是会在一大片沙漠中找到某些绿洲,这次的影像,源于李小松和李牧、苏文祥等一帮朋友们的一次外出游玩,用他的话说,是“带着一种可以做个作品的心态玩去”,实际上,他们希望在一个地方实现一个没有观众的展览。众人约好前往上海边上的崇明岛即兴创作。恰逢当地农民生火烧麦田杆以饲养虾蟹。燃烧的火苗催生了艺术家里面的创作灵感,与他对生命、身体的探究撞个正着。“我感觉烧着的火有一种‘炼狱’的感觉,也随之产生一种更多地感觉和意识。”

在烧火升起的浓烟缭绕之中,李小松的录像作品《云上》,整整记录了十几分钟艺术家本人的所谓“炼狱”过程,李小松紧皱双眉矗立其间,备受煎熬。在烟雾的瞬间幻变之下,他又仿佛得到了超脱和升华,甚至可以看到脸部游走过的一丝得意,但很快这种得意又被蒸腾的烟雾卷走,再次回到被“惩罚”的情形。艺术家的收获远不止这件作品,“在那短短的几分钟内我思考的比一天思考的都多,那时候人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由此衍生的《病症》,是另一件与焚烧有关的影像作品。依然是在麦田中,数排稻草人在某种病症名称被提及时,会接受火的烧灼。影像所表现的中世纪般的阴郁暗蓝色调,完全没有经过后期的调色,在触目惊心的火光映照下,留下对死亡和生命的想象余影。这些病症的名称仿佛噩梦中不知所以的呓语,图像被文本的“电波”所干扰,这一点再一次的将整个焚烧的过程戏剧化般的解构。然而艺术家本人并非在影像中做某种名词解释,病症本身的含义远远超过对它的亲身经历或者认知,它“就像一个交通工具一样把你送到另外一个地方”。

“工作是养家糊口,

创作却要随时发生”

这次来北京,李小松带来他耗资数千、两次拍摄的新作《马之爱》参加玛吉画廊“风景的拓扑”展。之后,他会暂时和东营的朋友们告别,回到苏州教学、创作。他的生活框架是,“养家糊口”的工作停不下来,而创作更是自然发生的事,接下来,我们再期待他新的解构吧,解构总是会超出你的想象。

李小松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苏州。

个展:

2007年 “脑震荡:李小松个展” 证大现代艺术馆 艺术银行,上海

群展:

2008年“风景的拓扑”玛吉画廊,北京

2008年“再读未来”当代艺术三年展 布拉格国家美术馆,布拉格,捷克

2007年 “刷新:中国青年艺术家” 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阿拉里奥北京,北京

2006年 “谈话十+十”当代艺术展 证大九间堂,上海

2005年 “玖佰贰拾公斤”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

2004年 “自动购物机器”当代艺术展,苏州工艺美院桃花坞展厅,苏州

2004年 “下一站” 系列当代艺术展,南京圣划艺术中心,南京

主要Video作品:《无限正义》、《病症》、《云上》、《马之爱》

主要创作方式:设计分镜或是行为现场记录。

前期:Panasonic P2\ SONY PD190\Canon XL H1

后期:Premiere

推荐访问:解构 另类 结构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