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探究

时间:2023-05-31 09:35:2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玉米是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是我国主要的粮食来源。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十分严重,必须积极采取防治手段,否则将会导致产量的大幅降低。显然,在粮食需求量不断提升以及生态建设工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绿色发展的需求,需要采取更新、更有效、更能突显绿色健康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开辟绿色种植的新时代。本文将从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类型入手分析,提出几点防治的有效技术。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病变,各种各样的病虫害也会接踵而至。在种植前后,必须完善各项病虫害防治手段,保障玉米产量的同时控制好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分析

1.玉米病害。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玉米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病变。在保守统计下,玉米病害就多达十余种。下面将简单介绍几种最为常见的玉米病害:

(1)大斑病:玉米在整个生长阶段,都可能会患有大斑病,尤其在玉米度过抽穗阶段后危害逐渐加重,危害部位涉及叶鞘、苞叶,一般在18~22℃温度下最高发,致病菌为大斑病凸脐蠕孢。

(2)小斑病:玉米小斑病的病斑较小,但数量多,主要危害玉米的孢叶、叶鞘及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呈现水浸状,而后颜色逐渐加深变为红褐色或黄褐色,尤其边缘颜色稍深,病斑多呈现圆形、椭圆形,具体形状与品种的抗性有直接关系。小斑病的病原为玉蜀黍凹脐蠕孢,其中28~30℃为菌丝适宜发育温度,26~32℃为孢子的适宜萌发温度。

(3)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1.症状。青枯病是真菌病害,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2.发病规律。由镰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3.影响发病的因素。病害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关,在13~32℃之间可引起发病。湿度大,病势发展快。在相同湿度下,遇上低温,病势发展加快。温度高,病情发展不明显。不同品种和品系抗病性表现不同,连作田病情较重。

2.玉米虫害。在玉米的每一个生长周期中,都会受到虫害的影响。且虫害的种类也较多,需要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手段。

(1)玉米螟:玉米螟属于钻蛀性害虫,主要破坏玉米的心叶,在叶片外部出现成排的小孔。当玉米抽出雄穗后,玉米螟会破坏雄花,导致雄花折断;当雌穗长出后,幼虫食内苞叶与花丝,甚至危害幼粒,导致减产。

(2)红蜘蛛。1.症状。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叶时即开始为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使被害叶片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褪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减产。2.发生规律。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

(3)蚜虫。1.症状。以成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叶片卷缩,禾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早枯落,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2.发生规律。蚜虫的繁殖与一般害虫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其生活史比较复杂,往往出现几代“同堂”,1年可发生20个世代以上,虫口密度很大,危害时间又长,对玉米造成的损失也较严重。

二、新型防治玉米病蟲害技术分析

1.农业防治新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农业防治新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在玉米耕种过程中,选择优良品种,以此保证其抗病虫害的性能,以北方玉米种植为例,可选择鑫玉37、伟科702等,并结合地区土壤和气候特征加强新品种的研制。此外,在耕作方式方面,进行合理的轮作土地做深翻处理,以此达到清除病残的目的。并且在有机肥播撒过程中保证其腐熟程度,以此降低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从而对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施肥及定期除草等常规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化学防治新技术。化学防治技术就是采用化学药剂来杀死或防止病虫害,传统的化学防治技术对环境和土壤造成了危害较大。如今,许多新型的病虫害药剂被推出,更加的安全、有效,危害也较小,可以进行充分的利用。下面主要介绍另外两种杀虫剂防治技术:一是仿生物杀虫剂,它具有选择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其中常见的有虫螨腈、吡虫啉以及阿维菌素类等,具有较好的内渗、触杀、胃毒特点,使用时可采用2000~4000倍喷雾,来预防玉米甜菜夜蛾等害虫,每隔一周左右一次;二是植物源杀虫剂,它在控制玉米虫害种群、抑制害虫生长发育等方面效果显著,而且容易分解,不会给人畜造成伤害。

3.生物防治新技术。采取生物防治技术来消灭病虫害对于环境和农作物的伤害最低,不带有任何的化学污染,借助自然生物之间的相互竞争,保持了生态的平衡,是一种绿色的防治手段。但采取生物防治技术来解决病虫害问题必须采取合理的手段,否则不仅会影响效果,还将造成新的生态危机。比如赤眼蜂对害虫防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喜欢在有害虫虫卵的地方进行产卵繁殖活动,其幼卵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害虫虫卵中汲取一定的养分,这样一来便破坏了害虫的繁殖,造成其虫卵受损,破坏力明显下降,充分利用赤眼蜂的繁殖特性能够较为有效地保护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

4.物理防治新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玉米种植场地及病虫害的特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其中物理防治新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物理新技术应用中,可在玉米种植场地周围设置相应的陷阱来消灭相应的害虫。同时如果害虫本质属性为喜好光亮的,可在其活动范围内设置紫外线灯具,对靠近的害虫进行捕杀。但是由于此方法成本较高,建议在大面积种植区域内采用,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增强防治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我国生态问题不断严峻的今天,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也应不断研究出更新、更有效的技术,在提升防治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生态的影响问题。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都伴随着对自然的破坏,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将病虫害防治这一环节做到绿色、环保、健康,才能够使农业稳步向前发展,在满足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仁杰.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6):115.

[2]邱秀丽.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3):85-86.

[3]合丽米热·木塔力浦.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3):182.

[4]林志松.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浅谈[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4):24-25.

推荐访问:病虫害 探究 玉米 新技术 防治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