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威关于知识与智慧的论述引发的教育思考

时间:2023-05-29 14:15: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关于知识与智慧问题的讨论,分别从二者的生成性质、作用路径和实践用途等角度阐释了教育活动的本质角色。现实的教育传统在无形中忽视着二者之间应有的关系,在外显和内隐的形式中不能掌握知识在智慧形成中的载体功能,难以明确智慧在知识积累中的助推力和影响。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赋予了教育新的职能,在突出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促成知识与智慧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升华。

关键词:知识;智慧;教学活动;教育思考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中论述思维与教学方法一节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知识与智慧的简单论述:“ 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然而还需要不断地重新提出来。知识仅仅是已经获得并储存起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杜威对知识在智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持积极的态度,我们或也可以理解成知识是形成智慧的前提和基础,智慧能够推动着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一、知识和智慧的涵义

知识和智慧之间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它又是一个很持久的问题,正如杜威所说的二者之间的问题又是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这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长期存在没有得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我们先认识一下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智慧。辞海中关于二者的解释是,知识是指来自社会实践的人类的认识成果。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智慧是指人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即明智地行为、行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育以知识为目的并以知识扼杀智慧,杜威则以智慧为目的并以知识增进智慧。

二、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智慧的本质角色:认识和能力

知识在智慧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知识形成的路径和存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丰富的,知识的性质、内容和输入输出的形式可以是外显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而智慧则是教学中内隐于知识传授过程的附加值。由二者的涵义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的落脚点在认识上,智慧的落脚点在能力上,这样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就转化为认识和能力之间的问题。知识和智慧的获得就必须从认识的方式和能力的培养方式上入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识又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有一个严格的过程,首先我们得通过自身的条件来具体地感知我们可能接触到的事物或者刺激,这种感知是具体的、特殊的,需要把这种所谓的刺激传至大脑经过深加工之后形成一种系统的、一般的认识,这才完成了我们所说的认识,这样所获得的认识才具备了形成某种能力的前提条件。但是,这只是一种认识过程的原始状态,还有一种间接获得认识的途径,那就是通过别人所获得的认识来获取,这是一种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认识,也是人类文明和人类自身得以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认识获得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育能够把人类的集体知识和智慧集中起来,并且能够在这过程中使得我们的“收获”得以检验。在历史上,有很多人在争论知识和能力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获取知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更有效地使得我们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的能力或智慧,这种能力或智慧能否在实际行动中最大程度地发挥等。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的主要实践活动,自然就成为改造人的核心路径,知识成为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结体,传递知识的过程也就成为学生深化认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知识在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需要在被赋予实践意义的前提下得到认知,知识的获取最为主要的目的是被应用,所以知识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不失时机地转化成智慧,而智慧在教学活动的实然与应然状态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主体难以从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认识到智慧获取的方式,以及模糊对其作出判断的标准,从智慧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然本质来看,它是教育最终取向之一,是知识传递的主要指向。实践性知识成为当前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迫切要求,实践性知识可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智慧的养成,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也是渐进形成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的过程。

三、新型教育改革驱动中的知识传递与智慧养成

杜威十分强调反省思维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思维的过程能够把经验的认识深化,对于智慧的形成和运用有重要作用。杜威与传统教育理论的分歧在于如何获取知识的方式上,他更多地是在强调儿童在获取知识的自主性和直接性上,尽量避免那种成人式的灌输或教导方式来获取知识。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杜威的教育方法忽视了系统理论知识的获取,过分强调了儿童对外界认识的自主性的能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直接获取间接知识确实很便捷高效,但这些所谓的“知识”能否很好地转化为我们的能力或智慧得需要我们深思了,或许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一大部分的知识永久“闲置”,直接的自主获取知识或许不能够把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地掌握,但是它在我们认识世界里的深刻性决定了大部分的认识可以转化为我们可以利用的能力或智慧。大量的经验表明,不是所有的教育或任何一种教育都能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知识要求,有的教育不仅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反而会使已经严重的社会和个体问题更加严重。在面临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中,改革的内容和形式的侧重点就在于知识的转型,知识转型所带来的必然是社会知识状况的根本变化,必然会对教育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改革推动着知识的转型,推动着知识的内容、形式及传递的路径变革,最终指向智慧的形成,而智慧对人的影响才更具有深刻性、根本性和现实性,对学生能够形成创新性的思维和意识起到关键性作用。

所以,在知识和智慧的问题上,我们不能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进行,它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自主的认识过程需要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需要自主认识的深化,协调的过程需要有侧重,但是任何一个侧面的过度倾斜都不会带来知识和智慧之间的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吴式颖,李明德,单中惠.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赵昌木.教师成长:实践知识与智慧的形成与发展[J].教育研究.2004(5).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论述 引发 智慧 思考 知识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