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3-05-28 15:35:2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教育教学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和之前有了很大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作为中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正因为如此,关注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以及训练量的适宜程度,能够为青少年田径选手的选拔提供预备型选手。初中学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是选拔专业型体育人才的重要阶段,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而言,合理安排田径训练的强度、合理规划训练量,能够推动田径训练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体育 田径训练 训练量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041-02

1 初中田径训练教学的现状

虽说田径训练活动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国家的重视,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田径运动从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项目逐渐走进校园,对国家田径选手的选拔起到了积极影响,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它的发展仍旧是充满曲折的。总体来说,田径训练教学发展道路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中,资金短缺一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解决起来也相当困难,资金短缺可能会造成训练设施的短缺和师资储备力量的薄弱。学校不能一味依靠政府扶持,等待国家给予的少量资金,而是要努力从自身出发寻找到适合的投资方,帮助田径训练活动顺利开展。

二是师资储备不足的问题。事实上,当前从事体育教学活动的高等教育人才数量并不是少数,理应是有相当充足的师资队伍的,但因为这些师资力量自身对田径运动的认知力度不够,经验充足的运动员可能赛事忙碌,而经验不足的田径教练会导致储备型选手的培养收效甚微,所以,在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也应该及时由专业人才为体育教师进行充分讲学,保证教师的基本素养。

三是场地缺乏的问题。其实,田径训练场地需要有一个相对宽阔、长度较大的跑道,大多数学校基本上不能满足这种硬件设施,而场地的限制会降低训练效率,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学生受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扩大田径运动场地的规模,合理规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为田径训练效果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2 影响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主要因素

2.1 社会因素

就现阶段而言,国内田径运动水平都不算高,不管是社会关注度还是影响力都远远不够。由于田径运动整体水平较低,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田径训练活动的总体地位较低,师资储备力量相对薄弱,这也从侧面表明,初中体育教师不管是在知识的建构还是训练注意事项上都存在一定缺陷,所以相关教师在制定训练计划、规定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上难免不够精确,不仅影响最终的训练效果,还有可能因为差异性的训练强度造成学生身体机能的不适,甚至导致运动拉伤等问题。

2.2 教师因素

对于初中学段体育田径训练活动来说,专业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自身对田径训练并没有足够多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学生对田径运动认识不足的问题,不仅无从了解田径运动的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并且对如何提升田径运动技巧都处于迷茫的状态。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几乎都来自于相关教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项目运动之前充分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严格遵守田径训练依据,从而为学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2.3 家庭因素

事实上,多数家长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路上,认为学生只要将文化课学好就可以了。但这种思想有悖于新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提出,学生不仅要按时完成文化类课程的学习,更要加强体育锻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所以,家长应该对体育课程予以足够多的重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训练,从而实现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策略

3.1 制定完善的田径训练方案

科学的教学计划能够保证预期目标的按时完成,在初中体育教学的田径训练课上,如果教师能够依据班级内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条件来制定适宜的训练计划,不仅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技巧,还可以稳步推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训练活动的时候,在借鉴参考其他优秀体育教师有益成果的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训练体系,以此来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能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而科学训练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校应当关心學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及时对文化课和体育课的课程数量进行调整,在不干扰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多安排一些田径训练课程,保证教师和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学习田径运动的技巧。第二,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田径储备水平,让自己能胜任相关课程,此外,在训练课程开始之后,教师也应当运用田径运动的有关知识,研究制定出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技巧。第三,在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之后,教师应当严格执行,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3.2 协调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平衡

田径运动对最终的训练效果有很高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形成相互平衡的状态,能够保证学生的肢体能够逐渐适应这种学习强度,在今后的田径训练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应当保证田径训练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尤其要重视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之间的平衡。如果教师制定出强度过大的训练计划,那么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不能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还会因为训练强度和量的不平衡而造成学生受伤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应当把握好田径训练中强度和量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训练目标按时完成的基础上,增加专项训练活动的环节,保证学生的力量、速度和身体协调性都能得到有效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田径成绩。体育教师在平常的训练活动中,需要将训练强度和专项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增强训练强度,降低专项训练的难度,以适宜的田径训练过程来促进学生田径运动综合素养的增强。

4 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对学生田径技能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需要相关教师给予更多关注。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始终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教会学生田径跑步技巧和提升速度的方法,而且要因地制宜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还要教会他们课余时间,如何尽可能自己寻求训练田径技巧,提高田径成绩的方法。这些都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能依据学生不同的特征找到适合他们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为国家田径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群.论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新课程学习,2014(2):106-107.

[2]吴捷.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41-42.

[3]梅庆芳.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析[J].田径,2015(2):8-9.

推荐访问:训练 田径 强度 初中 策略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