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员的“意识”训练

时间:2023-05-28 14:20:1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比赛心理素质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催化剂。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专项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又与运动员的意识、心理控制能力、情绪等心理素质的高度发展密不可分。

在运动心理学中,心理训练被定义为“在没有任何明显肌肉活动的情况下的,在大脑中对身体活动的象征性训练”。它是以发展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提高专项心理素质,做好赛前心理准备为其主要目的和任务的。系统的心理训练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般“意识”训练和赛前“意识”训练。心理“意识”训练对培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具有稳定的与亢奋的心理状态、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和创造优异的成绩都有重要意义。

一、训练中的“意识”训练

1. 放松“意识”训练

肌肉、骨骼、关节的放松动作是心理“意识”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运动中的放松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主动进行的;运动后的放松是直接从动作松弛开始,而心理训练的放松则要求由紧到松,以便获得明显的肌肉和关节的放松感觉。放松能力的练习要求运动员在意识上进行主动调节。例如:心理“暗示”放松、“意念”放松等等。

2. 呼吸节奏调节

呼吸节奏的训练是在训练和放松训练中主动培养的。呼吸调节的训练方法以减缓呼吸次数为主,常用于比赛后的恢复过程和缓解赛前紧张。即通过呼吸调节达到体力、脑力的恢复和降低心理活动的强度,为训练或比赛打下身心基础。

3. 训练、比赛过程中的“意识”训练

比赛前的“意识”训练。田径比赛是在有限的时间或次数内,运动员把身体上、精神上的能力都集中运用到瞬间的比赛中。这就是用心理暗示等“意识”来调节比赛心态。训练过程中的“意识”训练。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要做到“练什么想什么”做到身体和意识的融合。

二、加强情感训练,培养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现代田径运动中,由于比赛的多样性、剧烈性和复杂性,运动员往往会出现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一般心理素质较好的运动员,能较好的控制情绪波动,并最终取得胜利;反之一败涂地。因此,加强情感训练,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是教练员赛前心理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运动员坚定的信念,勇敢、顽强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优势。

三、对场地、气候、器材的适应性

为了加强运动员对场地、气候、器材的适应性,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赛前教练员应强化训练。具体做法是:教练员应适当地安排运动员在接近比赛的场地上进行训练和测试,使运动员懂得如何使用场地、器材和有关裁判法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运动员对场地器材的熟悉。特别是器材方面,赛前的一段时间必须使用标准器材进行考核和测试以增加运动员对器材的感知能力。适应各种环境气候,既是培养顽强意志的最佳时期,也是提高运动员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争创优异成绩的途径。在训练中主要有:烈日下训练、雨天训练、雪天训练、风大时训练等。但训练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时间不宜过长。

四、对赛场氛围的适应性

比赛时的环境气氛要比平时更加热烈、更复杂。周围有观众、裁判、甚至有记者,这时的环境变了,运动员受到了新的刺激,有的运动员便不能马上适应。针对此种情况,在赛前训练中可安排运动员在不同的人群中训练。经过多次的训练后运动员能克服不良心理,能很快适应比赛氛围。

随着现代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必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运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控制心理的稳定、具备顽强的意志,往往成为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教练员应该努力做到:(1)在重视心理训练方法的同时,还要重视心理训练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周期性,这是心理训练顺利进行的前提。所以,教练员应把心理训练问题体现在运动员多年的训练计划之中。(2)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结合运动员的专项,合理地安排心理训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运动员心理训练水平的核心问题。(3)同时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及训练队伍内成员的团结,这是心理训练顺利进行的保证。(4)不厌其烦的提示队员“意识”到位。

推荐访问:田径 运动员 意识 训练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