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环境下如何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3-05-26 21:30:1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知识经济在我国已初露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为适应新时期发展趋势及要求,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倡导的教育理念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低由学生学习是否有效决定;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特殊的课程,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本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在新课标理念、实施能力及经验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化、形式化,该现象已经成为新课改在课堂教学方面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新课程环境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

1.学生对通用技术教学课程的理解误区

学生在刚开始接触通用技术课程时,大都感觉非常好奇新鲜,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此种“好景”并不长,频频出现老师精心设计有趣的课堂,学生听课效率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1)学生认为学听科内容较简单,课堂上随意听讲或课后自己再学习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上课不认真、“眼高手低”、精力投入少等不良学习现象。(2)绝大多数学生依然存在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错误观念,而学科期中、期末考试多采用基本能力考试模式,使学生产生所学知识不一定考的错觉,关键在自身知识层面的宽窄。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通用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多方面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课程专业水平低。

当前通用技术课程的老师极其缺乏课程专业知识,多数人对该课程的理念、性质理解不够透彻。现阶段,国内各高校尚未开设关于通用技术老师培养的专业,大多数学校的通用技术老师是由担任劳技、物理、生物、计算机信息技术、化学、数学或近几年非师范性招考进来的工科类大学毕业生等教育工作老师经短时间学科培训转型过来的,极少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许多老师认为通用技术其实就是劳动技术的延伸,未能系统形象地理解通用技术课程新提出的“技术素养”的涵义。由于老师未能正确把握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及性质,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领会不深入,缺乏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导致新课程改革出现低效化、形式化的现象。

2.2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特殊的学科,在课程研究领域上基本属于一片空白,既无相关组织机构的保证,培训机会又少,教研活动、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专家之间交流讲课的平台是少之又少,缺乏实践与理论知识的专业引导。无现行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还有待规范和开发。这给老师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当前仍然有部分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造成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缺乏乐趣与生气,课堂教学效率低。

2.3缺乏教学标准。

通用技术的教学知识是通过老师向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与教材不是对等的,尽管课程标准是教学内容的依据,但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基础均不同,因此老师讲解的量、深度及范围应有差别,教学内容也应有差异。当前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对教学知识深度把握不同,有些太深有些太浅,造成教育质量不均衡。

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3.1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设计质量。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传统的“一刀切”“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兴趣淡然。所以,若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改善教学方式,将辩论法、讨论法及演讲法适时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引导学生走进求知殿堂。课堂设计前,需准备大量与主题有关的视频、图片及信息等,从中选择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精心组织准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技术与设计2中《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时,引入嫦娥一号人造卫星发射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引发同学之间的激烈讨论,同时也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2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教材的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不适合其他各地学生的发展特征,因此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上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利用自制的教学用具、模型、多媒体、视频及图片等方式设计情景,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技术与设计1中《设计的一般过程》时,我自己制作了便携式的小板凳;在学习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的稳定性》时,我自己制作了不倒翁,在课堂上展示这些小作品让同学们眼前一亮,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理念,启发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模具。

3.3让学生在动手中亲身感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多动手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让每一位同学都充分享受“亲身经历”的自由,体会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设计的一般过程》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设计过程,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其体会制作便携式小凳子的过程。学生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通过设计这些小作品,体会了设计成功后的喜悦。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设计,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分组合作的精神。

3.4梳理教材,寻找贴近学生的教学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因学生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教材中少数案例并不适合学生。如在学习生产中的流程时,学生很难理解“连续式淬火的工艺流程”“软皮椅的生产流程”等内容,诸如此类例子,应寻找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做简单初步的了解即可。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运用学生熟悉了解的生活常识作为教学载体,这样学生能够形象化、具体化地理解,探究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进行合作性构建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平等的心理对待每一位学生,若师生关系差,老师未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空谈。

总而言之,新课程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如何把学生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不仅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新课程 有效性 通用 提高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