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模式

时间:2023-05-26 16:20:0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分析高职管理课程特点与总结长期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提出坚持能力导向、项目驱动的原则,以模拟管理为主体,以团队自我控制为主导,构建以能力训练单元为基础的三级实训结构体系。

【关键词】管理课程实训;能力导向;团队控制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3—0109—05

一 高职管理课程的特点及管理课实训的困难

1 高职管理课程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准确定性、权变形与艺术性。高职管理学教学内容不像理工科知识那么精确、系统、通用,而是具有很强的权变性与艺术性。

(2)教学方式的实践性、综合性。管理实践的复杂性、权变性与主观能动性,要求高职管理课程教学方式的实践性,特别是对实训要求更高。并且需要多方面的环境与条件。

(3)实训活动的人际互动性。管理实训活动具有很强的人际互动性,很难离开管理情景与管理对象而独立进行,这些以人的活动为核心的动态过程又很难由仪器设备所代替。

(4)培养技能的心智性。高职管理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基层岗位综合管理技能,而这种管理技能主要是一种心智技能,而非动作技能。“由于新知技能是内潜、减缩、自动进行的,所以通过外部观察难以把握和推断其整个过程,加之个体自身也难以准确意识心智活动的进行,这为心智技能实践模式的确立增加了难度。”[1]

2 管理课程实训的困难与障碍

管理课程实训中突出表现为“两个冲突”:一是传统教学方式与管理课程要求的冲突;二是高职培养定位与管理课程性质的冲突。

管理课程实训的困难与障碍:(1)观念障碍;(2)情景障碍;(3)时空障碍;(4)心理障碍;(5)经验障碍。

二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总体模型

根据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其实训的特殊性,总结长期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建立“能力导向、团队控制”型的实训模式。即坚持能力导向、项目驱动的原则,以模拟管理为主体,以团队自我控制为主导,构建以能力训练单元为基础的三级实训结构体系。

坚持能力导向原则,课程实训的所有内容均按照课程培养目标定位所确定的能力体系选择与设计,所有实训活动都要服务于能力的培养;坚持项目驱动原则,以模拟管理为主体形式,使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管理情景下,运用管理原理与方法,处理管理实务,解决管理问题,最大限度地完成对管理实践的参与与体验,真正实现由“听”到“做”的转变;突破教学班这一传统组织形式,组建课程模拟公司,由学生自我管理与控制实训过程,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课程训练结构,以特定管理技能的训练培养为专题的能力训练单元为基础,建立能力单元、训练阶段、实训课程组成的三级实训结构体系。见图1。

三 管理技能培养目标体系

本课程建立三级能力目标体系:

1 一级目标。这是指整门课程所要培养的总的能力目标。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训所要培养的能力总目标是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 二级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

3 三级目标。经进一步分解,包括两大基础、十二项具体技能。其中两大基础是指要使学生们把握管理系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管理理论。

三级能力目标体系见下图。

四 实训课程结构体系

1 课程教学与训练的双元结构

整门课程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由教学链与实训链构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元强化,实现两者的紧密衔接。教学链由七个教学章组成,教学章又通过一系列授课单元完成;实训链由七个训练阶段组成,训练阶段又通过一系列技能训练单元实施。如图3所示。

2 课程的实训结构模式

在确立管理学基础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能力分解,构建若干个能力培养训练单元,即以一项(组)能力培养为一个实训单元,以系统进行该项能力的打造与培养;再由若干个训练单元组成训练阶段;再由训练阶段组成实训课程,完成课程的实训。

(1) 训练阶段结构模式。本课程实训分为七个训练阶段,每个训练阶段下又设若干个能力训练单元。

(2) 技能训练单元结构模式。每个技能训练单元又按以下栏目进行训练:

1)管理情景与技能。介绍这一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小案例与资料,以说明其在何种情景中应用;同时简要说明这一技能在管理中应用的意义与价值。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学习这一技能的感性认识,并提高其学习与训练的兴趣。并描述技能,即将所要训练的技能的内涵及所包含的内容、范围作简要的概括。

2)相关知识连接。将进行该项技能训练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作简单介绍与提示。本书中相关知识连接引用的内容,除个别特殊注明的以外,均摘编自单凤儒编著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管理学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3)案例分析与指导。案例分析按下列模式组织实施,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案例1.1.1(引用原文)

【供分析的问题】

【训练目标】

【组织实施建议】:时间安排;活动形式;要求。

【分析思路与重点】:观察的视角与总体思路;主要问题的简要分析脉络(不可代替学生的分析);分析的重点。

【成果与检测】:要求形成的材料;效果评估与成绩评定。

附作业:个人案例分析与发言提纲

(4)实训与指导。项目实训要按照下列模式组织实施,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实训项目1.1.1:

【实训目标】

【实训内容与形式】:时间安排;活动项目与内容;活动形式;组织实施要点。

【实训要领】:实训要求与技能培训要领。

【成果与检测】:完成的活动项目与材料;检测考核的办法与要求。

五 实训方式方法

高职管理课程的特殊性,既要求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学管理,又限制了在校外真实管理环境中学管理,这样只能寻求以模拟管理或情景教学作为在校实训的基本形式。但这种情景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逼近实际管理环境,仿拟一种返回到校外日常生活中引起学生思维的情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而这种做事要求学生进行思维或者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联系,结果他们自然地学到东西。[2]在实践中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多种实训方法。

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所选案例,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空间的案例。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角色扮演。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情景剧。由学生自己选择案例,并编写脚本;由学生们进行表演;演出结束后,同学进行评议,并提出更好的建议。

调查与访问。根据教学与训练需要,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项目决策与管理。即设定一定管理情景与任务,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相关技能,对该项目设计管理方案或对其进行模拟决策与管理。这是大量采用的基本形式。

岗位见习。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的生产现场担任助理,在管理者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

计算机模拟。对于一些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程序处理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操作计算机实现对管理的模拟过程。

辩论赛。针对重要的管理理论观点或实际问题,由学生组织辩论赛。

网络冲浪。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现实企业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管理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自我评估。由学生进行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或评估。

管理游戏。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

管理沙龙。一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问题,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由学生们集聚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相互启发,也可以争论,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

多媒体教学。实训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或将学生的实训摄录播放,以增强感染力。

六 考核

该实训课程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考核。“全员考核”就是全体学生均参与考核,人人都是考核者。主要通过轮值主席公司的形式,在其所负责的训练阶段中,由轮值主席公司的全体成员对全班同学的实训成绩进行评估与打分,并通过轮值交替主持,人人机会均等。“全方位”就是考核的内容是全面的,主要考核要素包括:参与度与态度;能力表现与操作水平;实际效果(绩效);所要求的作业或书面材料完成情况。“全过程考核”就是把期末一次性考试变为课程的全程化考核,每一节课,每一次实训活动,每一个实训环节,都进行评估与考核,课程的成绩是所有评估与打分的总和。由于全体学生人人参与考核,才使得如此量大而繁杂的工作成为轻松而愉快的事。

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总成绩中,期末理论考试只占30-40分,其余60-70分基本是平时以实训为主体的考核分数。

七 组织形式

该课程实训采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团队型学习组织——课程模拟公司,从而打破了教学班这种几乎是唯一形态的传统形式。

在教师指导下,班级组成课程教学与实训指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实训;教师聘请一名学生助教,做为指导小组的召集人与师生间的联络人;在教学与实训中由学生自愿组成5-8人的模拟公司,在公司“总经理”的主持下,共同策划,共同实施,紧密协作,课程模拟公司成为实训的基本组织形式;每一实训阶段由一家公司担任轮值主席,负责组织实施与考评。系统模型见图5所示。

八 管理

1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原则

实训内容为学生能力培养而设计;实训过程由学生自主管理与控制;实训成绩由学生集体评估确定;课程的根本目的与终极标准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实行团队合作、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

在教师指导下,实训课程完全由学生们依据实训指导大纲,自主管理与控制。实训活动以模拟公司组织为主,并实行模拟公司轮值主席制度,“轮流执政”。 教师逐步由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监督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协调者。

3 建设好两个关键机制

教师从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协助着,学生由被管理者、甚至是被监督者转变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教学关系的质变,不会是自然形成的。要实现这两个转变,保证实训有秩序、有效率运行,最关键的是建设好两个管理机制:一是激励机制,以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训,大胆管理,肯于投入,热衷实践,这是实现自我管理的第一关键;二是控制机制,不能对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做不切实际的过高估计,作为实训自我管理机制的“车之两轮”,还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控制机制。特别是实训项目的结构化、实训成果的有形化、考核组织的严密化、考核方法的科学化等,以实现有效的监控。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赵沛.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51.

[2]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69.

推荐访问:高职 管理学 实训 模式 课程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