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5-26 13:15:3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赏析英语名著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介绍了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法和途径,并从调整评价方式、开设名著影视作品欣赏校本课程、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三方面提出了笔者的思考和建议,较好地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育人价值的导向。

关键词: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文化意识;核心素养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课标》将文化意识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就意味着培养文化意识不再是仅针对优秀学生的教育目标,而是对所有高中学生的普适性要求。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缺少评价学生文化意识的客观、有效的标准,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通常过于重视对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考试技能的训练,因而不太关注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忽视了英语学科的人文功能和育人功能。英语名著是世界文化的精品,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文化价值,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中探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意识的内涵

何谓文化意识?胡文仲(1990)指出,文化意识体现了人在文化认知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自觉接受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另一方面则通过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领悟把其内化为个体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课标》对文化意识的界定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课标》在文化意识维度的目标中除了强调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外,更强调把文化知识“内化”为个人的文化自信、行为取向和良好品格,“外化”为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以及对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和获得。

指向文化意识的英语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不乏一些介绍文学名著的文本。教师可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有关文学名著的内容,挖掘名著的人文功能和育人价值,在教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断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本文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8 Unit 1 Reading中的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为例,聚焦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远大前程》是英国文学巨匠狄更斯的经典著作,作品描述了孤儿皮普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示了皮普对自己的“远大前程”从憧憬、获得、破灭再到幡然悔悟的整个经历。本课旨在指导学生理解、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名著丰富的人文价值,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流程片段及教学活动分析如下:

1.读前:导入背景知识,感知文化内容

上课伊始,笔者播放了《远大前程》同名电影的预告片视频,为课堂营造了神秘、凄凉的艺术氛围。笔者接着给学生展示狄更斯的画像及他的部分代表作,引入文化旁白,向学生介绍狄更斯的生平事迹及经典作品。笔者对狄更斯的介绍重点聚焦在狄更斯少年时因家境贫寒而被迫辍学,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自学成才,最终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设计意图]

任何一部文学名著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要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内容,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背景知识。笔者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进行文化导入,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并扩充有关狄更斯的文化常识。狄更斯刻苦自学、积极上进的优秀品质是值得被欣赏和尊重的。他童年时的不幸遭遇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将之内化为个人的意志和品行。本环节自然且恰到好处地渗透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

2. 读中:挖掘文本内容,体悟文化内涵

(1)评价人物性格,树立正确价值观

英语经典名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学生在一节课中难以面面俱到地完成一部名著的学習。《远大前程》情节发展中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皮普本性转变的三个阶段,即:在故乡本性善良、在伦敦本性被蒙蔽、返故里本性回归。皮普的性格变化对于小说的主题展现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评价人物性格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聚焦于对小说主人公皮普性格的分析和评判。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小说原著中体现皮普性格变化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教材文本进行分析。然后,笔者在课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皮普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变化的原因并加以评价,最后各组派一名学生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下面是几位学生发言内容的中文翻译:

学生A:皮普从一个天真纯洁的孩子堕落成高傲势利的绅士,又从堕落中忏悔并选择重新做人。这种变化说明不切实际的妄想会导致品行不良。我们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做人、做事不能好高骛远,必须踏踏实实。

学生B:皮普的个性中充满了矛盾,他单纯善良同时又爱慕虚荣。小说通过描写皮普“远大前程”的愿望从萌生、实现到破灭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利己主义人生观和享乐思想,而正是虚伪、腐朽的社会导致了皮普的不幸人生。

学生C:皮普童年时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使他贫困的生活充满了暖意和人性的光辉,而这些恰恰是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思考和评判作品的主人公皮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勇于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敢于质疑他人的观点;在学生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赏析语言修辞,提高文学素养

课文的第二小节简要介绍了小说故事开头的场景,其中特别提到了“雾”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仅凭课文中的寥寥几笔,学生很难欣赏到狄更斯作品中独具匠心的语言文字和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因此,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小说原著开头的环境描写内容。笔者首先在课堂上介绍了狄更斯小说中“雾”的象征意义,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描写“雾”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进行赏析,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象征意义,体会狄更斯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例如,笔者启发学生理解小说开始时对“雾”的描写,使学生明白作者描写“雾”旨在烘托出凄凉、无奈、压抑的背景氛围,奠定这部小说的主要基调——伤感、迷茫、压抑,同时也折射出当时阴暗的社会大背景。接着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在皮普给囚犯马格威奇送食物的路上,有一段关于‘雾’的描述:走到沼泽地,雾更浓了,迷雾之中觉得一切景物都冲我扑过来,而不是我朝什么目标奔过去……在这段描写里,‘雾’有什么象征意义?”由于教师的引导和铺垫到位,学生很快就悟出“雾”预示着皮普将来的前途如浓雾一般扑朔迷离、虚无缥缈。

[设计意图]

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用单调枯燥的分段和概括大意等方法来替代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就无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良好的阅读体验。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赏析文本的语言和修辞,让学生发现语言、情感和写作手法的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读后:设计人文活动,提升精神追求

文学名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因素和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并围绕名著开展一些人文活动,可以把静止的语言变成生动的画面,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以身体之、以身验之、以心感之。

由于名著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世界,读书交流成为名著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在学生读完《远大前程》后,利用周末校本课程的时间专门举办了《远大前程》的读书沙龙。学生自由结成10—15人不等的小组,或围桌而坐,或席地而坐;室内轻声播放着《远大前程》的电影主题曲 Life in Mono。学生们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文化氛围中畅谈各自的阅读感受、心得体会,分享阅读的收获。令笔者欣喜的是,学生们的表现非常出彩,令人刮目相看,以下是部分学生交流内容的中文翻译:

学生D:《远大前程》告诉我们,金钱买不来辉煌的前程,也买不来爱情和幸福。比金钱和“远大前程”更为宝贵的是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学生E: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并希望自己长大后有个美好的前程,但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达到的前程才是最远大的。

[设计意图]

由于每个学生在生活经历、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名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活动旨在促成学生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之间的交锋和融合,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高尚的个人理想。

教学反思

1. 调整评价方式,加强中外文化知识考查

高中英语教学通常以高考为“指挥棒”,而教学评价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遗憾的是,中外文化的考查题型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考查在试题上体现得不明显。

2018年高考的考查内容已经调整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种调整逐渐改变了目前过于侧重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现象,逐步加大了对文化元素的考查力度,对文化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有意识地添加一些涵盖文化元素的试题,引导学生汲取有价值的文化知识,从文化意识的层面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包容度,增强文化自信。这样的评价方式将会对英语教育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也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真正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

2.开设名著影视作品欣赏校本课程,拓展文化视野

校本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学生在发展、就业、深造等方面的需要(郭晓敏,2016)。因此,为了弥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渗透和融合文化知识的现状,学校可以设置一些英语文化校本课程来改进。

用影视作品辅助欣赏文学名著是一种颇受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融合了文本、声音、动画等信息传播媒介,能不断激活学生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回忆,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建构信息,生成新的知识与感悟。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艺术魅力摄人心魄,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很好的育人素材。改编影视作品声情并茂、身临其境的特点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阅读英语名著的难度,提高学生接受名著的程度,故教师应将其与文学名著的教学相结合。赏析英语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有计划地开设英语名著影视作品欣赏校本课程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髓。

3.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掌握培育学生文化意识方法

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语言知识培养、轻文化教育。大部分教师没有把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导致文化意识这一核心素养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责任,教师应吸收最先进的文化教学理念,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阅读文化意识方面的书籍,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积极主动地学习一些培养文化意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如《外语教学与文化》一书中介绍的教学方法:文化旁白、文化渗透、文化片段、文化包、文化多棱镜、文化丛等(胡文仲、高一虹,1997)。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文化意识,掌握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所需要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诚然,文化意识的培养阵地远不止课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能做的只是“点燃一把火”,真正的“燎原之火”尚在课外。因此教师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当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时,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为此教师要加强學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汲取文化精华,培育文化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郭晓敏. 2016.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XX高中为例[D]. 河南师范大学.

胡文仲. 1990. 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胡文仲,高一虹. 1997. 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名著 指向 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 意识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