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时间:2023-05-23 17:15:0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已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是实现浙江经济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文章通过对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相关计算数据的分析发现,虽然生产性服务业在占全省GDP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对GDP的影响呈现周期性波动趋势,说明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缺乏持续稳定的动力,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稳步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增长 贡献

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分离出来的新兴产业,是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产业。近年来,浙江生产性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从长远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

一、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同步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第三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方针的指引下,服务业迅速发展,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5378.9亿元增加到19221.51亿元,其增长速度已经连续10年高于GDP和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7.9%。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并且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其增加值只有约7亿元,2005年增加到2620亿元,之后一直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2013年已增加到9042亿元,不考虑价格的影响,八年共增长245.1%(见图1)。

(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日趋优化

一般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类。传统型生产服务业一般认为是以资本作为主要投入要素,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批发业;而现代型生产服务业则以知识和技术作为主要投入要素,包括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近年来,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型生产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比例基本保持逐年上升趋势(见图2)。一些附加值比较高的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7年,金融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686亿元增加到1122.86亿元,两年间增长了63.7%,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由26.2%上升到29.3%。之后产值规模持续扩大,2012年,增加值达到2762亿元,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也进一步提高,达到33.5%,占比跃居各行业之首。除金融业外,其他现代型生产性服务业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5年以来,各行业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2%。传统型生产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速度较慢,占服务业的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

(三)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其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2012年,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429万人增加到561万人,七年间共增加131.4万人,每年平均增加18.8万人(见图3)。生产性服务业的六个行业中,批发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一直居于首位,2005年到2012年分别为218.8万人、206.6万人、220.1万人、217.9万人、221.2万人、231.4万人、233.7万人、232.7万人。虽然数量基本保持上升态势,但占当年生产性服务业人员的比重逐年下降,2012年,由2005年的51%下降到4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在这七年间增加最多,由33.1万人增加到79.6万人。

二、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近年来,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对浙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一)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的比值,即

Ci=ΔPS/ΔGDP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用公式表示为:

ci=PS/GDP

生产性服务业对GDP年增长率的贡献用公式表示为:

AGR= Ci(ΔGDP/GDP)

根据上述公式和《浙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和计算出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表1中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基本保持逐年增加的态势,到2013年,由2005年的19.5%增加到24.1%,8年共提高了4.6%,平均每年提高近0.6%。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体来看,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对GDP年增长率的贡献均呈现出周期波动趋势,一定程度下降后又呈现上升趋势(见图4)。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6年较之前有明显下降,2007—2008年又小幅反弹,2009—2010年又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2011年小幅回升后,2012年降至谷底,而后又出现反弹趋势。生产性服务对浙江GDP年增长率贡献的变化趋势与其类似。分析其原因,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生产性服务快速发展,但其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且内部缺乏持续推动其发展的稳定动力,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增长时快时慢,从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出波动趋势。但总体而言,2005—2013年期间,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20%以上,对GDP年增长率的贡献除2009和2012年在1.5%左右,其它几年均高于2%,说明生产性服务业有效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发展,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将会成为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加快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市场化改革突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

打破垄断,消除体制性障碍,推进市场化改革是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有国家垄断经营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外,其他的行业原则上都应该放开,并消除差别待遇,对各类、不同所有制的生产性服务行业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同时进一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市场进入的门槛,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鼓励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的调节使资源得以有效合理配置。

(二)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因此,必须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推动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根据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根据需要调整或设置专业,增强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的适应性,努力培养具有多种技能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另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和引进国内外高端的专业人才,并完善人才选拔制度,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对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鼓励有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并增加研发投入,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研发产业规模,使其成为研发主体。整合政府相关部门投资的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形成科技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机制。

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大力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合理利用民间资金,构筑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满足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三)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益紧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浙江是我国制造业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这导致其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也制约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提高。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把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因此,浙江应该在制造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制造企业的“主辅分离”,推动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的发展,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集中精力发展主业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需求空间,促进其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成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以江苏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08(1)

[2]郭慧敏,徐文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研究[J].浙江金融,2012(3)

[3]郑长娟,谢子远,李肖钢.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趋势和供求状况分析[J].技术经济,2009(2)

[4]翁春颖.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3(4)

[5]汤鹏.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36—38

(乔红学,1980年生,河北徐水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推荐访问:经济增长 浙江 其对 现状及 贡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