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大师施立学:,读书是他生活的全部

时间:2023-05-23 11:10:2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5万多册的书几乎占据了施老师的大半个家,每一面墙都摆放着书柜,每个书柜分为9层,一共有9个书柜。施老师打趣地说,这就是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中华文化的正果。

第一次走进施立学的家,就被满屋子的书吸引了。清晨的阳光直射到屋子里的书柜上,总感觉那些书在闪闪发光。5万多册的书几乎占据了施老师的大半个家,每一面墙都摆放着书柜,每个书柜分为9层,一共有9个书柜。施老师打趣地说,这就是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中华文化的正果。和他交谈,就像翻开了一本关于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每一句话都透着一股黑土地的清新味道。

多重身份的民俗文化研究人

施立学,满族,1982年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1996年在国家教委中国民间文化高级研讨班学习。2011年毕业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现在不仅是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编审,还是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东北师大、吉林师大特聘教授。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满族文化研究生导师,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吉林省档案局(馆)客座研究馆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图腾文化研究顾问,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除了这些和民俗相关的身份,他还是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民宗委员,民进吉林省委常委,省直工委主委,吉林省社科联常委,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施立学勤奋聪颖,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出身,才读了7天高中,就被学校撵回家。回家务农,他也并没有放弃上学的念头,兜里每天都揣着一个自制的小笔记本,这样的本子他有80多个。他每天都背一首诗,并且开始给报刊写文章。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以四平地区语文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四平师范学院(今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而在这之前,他已经发表了700多篇文章。

1982年1月施立学大学毕业,在吉林省文联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民俗研究工作。他责编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吉林卷》《中国歌谣集成·吉林卷》。谈起这个科研重点项目,施立学很是感慨,那时的工作量之大,真是前所未有,先是跑遍全省,参与审读50余册各县市民间文学卷,从1亿份资料中选出200余万字,先后责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吉林卷》(为全国样板卷、示范卷)、《中国歌谣集成·吉林卷》;主编了《中国民俗大系·吉林卷》等。此外,他还主编了《关东作家文丛》《黑土地作家文丛》《长白山作家文丛》《赫尔苏作家文丛》,同时参与编写了《中华全国风土谚志》《中外民间诗律》《吉林大百科全书·风俗卷·文化艺术卷》《千万个为什么》和《中國民俗大观》(上下集)。

施立学个人著述有散文集《故国神游》《万国揽胜》《净月潭》,诗集《醉情山水》,关东民俗文化论集《关东故事学》《关东岁时风俗论》等书籍,一些作品的问世,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施立学近年还在省、市“长白山文化讲坛”“关东文化大讲堂”、各大专院校、中小学、街道社区讲演《吉林地名与地域文化》《东北过大年》等近百场。

同时在全国百余家报刊、出版社发表文章3000余篇。讲演和著作闪耀着他对历史与民俗文化思想的光辉。

施立学担任长春满族颁金庆典组委会会长,连续20年举办长春满族传统节日颁金节庆典活动,参加人数数万人次,多次举办满族文化研讨会、满族知识竞赛、满族风俗表演、满族文化征文活动。在省、市民委的关怀支持下,出版了满族文化论文集《长春满族颁金庆典学术文集》。

为呼吁保护母亲河数次递交提案

施立学除了讲学与著书立说外,还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提出建议、提案,完美履行一位省政协委员的使命和神圣职责。

施立学十分关注议案和建议的质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考证,弄清真伪,以确保提案的质量。他在2008年省政协会议上提出议案19项,约占全省500多位委员提议案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他为写好保护建设母亲河曾八次去伊通河发源地青顶山至农安的伊通河段,即伊通河与饮马河汇合处。2004年在全省政协会议上率先提出抢救伊通河的建议。施立学在民俗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奔跑的脚步一刻未停,近几年来,先后提出多项民俗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其中有:《改长春大马路为民俗文化一条街的建设》《关于抢救与发掘乌拉街古镇文化资源的建议》《加大力度宣传长白山历史文化风情园的建议》等,2007年,施立学写信给时任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呼吁保护和抢救佟江书院和吉林机器局,韩长赋作出批示。省文化厅即组团赴通化市和吉林市,同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商如何保护好两处不可移动文物。经研究、协商,通化市政府将佟江书院纳入城市规划中,从城市维护费中拿出资金,解决书院的维护问题。同时由通化市文物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佟江书院保护规划,吉林市政府也对吉林机器局的总体保护和利用作出规划。

有耕耘就有回报,施立学在东北历史与民俗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他先后获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的先进工作者奖、艺术成果一等奖,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全国社会科学组委会授予他“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施立学“少数民族(满族)立功建业优秀人士”。

家中藏书5万余册像个图书馆

施立学爱读书,爱写书而且爱藏书。人们钦佩他的知识存储数量,也欣赏他的私人藏有5万余册的书房,他还养成了剪裁报纸的习惯,已经剪好装订成册的“剪报集”200多本。和他交谈,就像打开一部东北民俗和满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每一个词汇,每一个短语,都是黑土地文化特有的词条。

施立学生于长春市朝阳区乐山镇瓮圈村,一个地地道道的满族家庭。小时候的施立学特别爱看书,12岁时,借到一本《中国古代诗歌选》,先是抄写了书中全部诗歌,继而抄写了全部注解,“贪心不足”的施立学,恨不得把整本书都吞下,居然把书中所有的插画都描摹下来。由于自身家庭的原因,没有很多书可以给他读,他就四处借,几乎把方圆50里的书都借了个遍。

就是现在,施立学还有一个保持了30年的习惯,就是每周六天刚刚亮的时候,他会去位于西解放立交桥下的旧书摊,在那片书的海洋里,才是真正属于施立学的世界。他跟随长春的旧书摊30多年,从有书摊开始,他就经常去,还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谈起对民俗学的热爱,施立学谈起了老家瓮圈村的一位名人,村民都叫她老徐太太。“我小时候,村里还没有电,家家户户也就点一个煤油灯,一到黑天也没有娱乐活动,村里的大人孩子们就都聚到老徐太太家,炒一盘瓜子,南北大炕全是人,听她讲一些鬼狐的故事,据说老徐太太肚子里有上百个不同的鬼狐故事,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南北炕的人都影影绰绰看不太清,老徐太太讲得绘声绘色,那个气氛可想而知,把我们这些孩子吓得直往大人身后躲,即使这样,我们这些孩子还是忍不住天天去听!”

此后,施立学在全国首倡并主编《吉林省村落民俗文化志》(全省1001个乡镇与街道,被誉为“吉林一千零一夜”),各市县问卷调研时,也采用了走村串户的方式,每到一个村子,就把75岁以上的老人都请来,请他们讲村子的历史……经过这样的累积,施立学脑子里的故事也多了起来。现在,施立学已经把全国省会都走了一遍,仅凭几双胶底鞋,几十斤用来适应各地水土的柑桔,走了几万余里。几乎没逛过一家百货,没吃上一顿囫囵饭,干粮尽在行囊之中,没有一夜是轩然大睡,往往都是披星戴月,袋里衣物甚少,只是笔记与相机。吉林省的每个市县和有影响的乡镇也都跑过了。施立学近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版,发表了多篇文章,施立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已进入了国家层次。

这就是施立学,一位有雄心壮志的人,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一个一路走来创奇迹铸辉煌的人,一位学以致用的民俗大师。

推荐访问:是他 民俗 大师 读书 生活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