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张利群《文学机制论——广西文学制度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时间:2023-05-23 10:15: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通过张利群《文学机制论——广西文学制度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一书,介绍其如何从制度文化研究视角对文学发展机制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即从文学机制研究及其文学机制论建构的研究角度对广西文学发展原因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说明张利群一文的文学机制研究视角不仅具有独特性与创新性,而且具有理论创新价值与实践探索意义。

关键词:文学机制论;动力机制;广西文学

当下“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与语境,既使文学发展陷入步履维艰的困境,又使文学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贯彻落实文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为文艺发展繁荣提供制度保障与机制推动。同时,文学发展现状及其现实需求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和政策调整,也更需要建立起符合文艺规律与特点的、能够转化为积极推动作用的、具有正能量的文艺制度、体制与机制。因此,文坛近年来对于文艺制度、体制、机制及其政策研究成为焦点与热点。

张利群继《文艺制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之后,又从制度文化研究视角对文学发展机制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近期出版的《文学机制论——广西文学制度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著作,从文学机制研究及其文学机制论建构的研究角度对广西文学发展原因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该书坦言研究目标:通过对广西文学制度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一方面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经验的文学保障制度与推动机制;另一方面旨在通过文学制度论与文学机制论结合建构文学动力学理论系统。文学制度与文学机制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逻辑性和关联性,但也存在區别及侧重点,两者既共同着眼于文学发展规律的总体性认识与把握,构成文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共同对文学运动、活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形成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统一体;又各自从不同角度发挥文学制度的保障作用和文学机制的动力推动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制度侧重于外,文学机制侧重于内。但彼此内外之别并非截然分离,文学制度也可以分为内部制度与外部制度,文学机制也可以分为内在机制与外在机制,内外构成整体。因此,张利群的文学机制论以系统论的研究角度分别切入文学发展机制的多方面要素与综合原因探讨,具有构成论、建构论、结构论、系统论特点,从而也使该书具有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价值意义。

首先,该书提出文学机制的概念与命题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意义。关于文学发展动力问题讨论,过去较普遍的认识与做法,通常是针对作家创作动机进行讨论,中国历代文学家、文论家大都将关注点放在作家创作动机的探讨上。如司马迁“发愤”说、韩愈“不平则鸣”说、白居易“补阙”说、欧阳修“穷而后工”说、李贽“如鲠在喉”说、况周颐“不得已者”说,等等,均从作家创作动机、创作心理角度对文学动力问题提出探讨,特别强调作家“郁结”、“创伤”、“阴影”“压抑”的心理压抑及潜意识的文学治愈和补偿作用。同时,历代文学家、文论家也注意到从先秦以来所建立的周代“礼乐”制度、汉乐府制度以及历代乐府与观乐、观诗制度对文艺创作动机及其文艺发展的保障与规范作用。由此可见,文学机制这一概念与命题既是历史建构与现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具有实践依据与理论基础的必然产物。张利群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文学机制概念与命题,一方面使其对象与内容更为扩大与丰富,另一方面也在明晰概念含义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与外延,使其具有现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其次,该书力图构建文学机制论的理论研究视角,具有理论创新价值意义。文学机制论以文学机制为研究对象,包括文学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及其外部转化为内在的推动机制的构成性、系统性与整体性。该书认为,文学内部机制是包括在文学活动全过程及其活动要素构成的结构系统,既有作家创作动机及其动力机制,也有读者接受动机及其动力机制,现代社会更突出文学媒介、媒体、传播的社会动机功能及其动力机制。文学外部机制包括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等综合要素构成的对文学需求、要求的社会动机所提供的文学动力机制。现代社会发展更为凸显现代生产方式对艺术生产、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的需求、要求所转化的动力机制作用,极大地推动文学发展方式转变及其文学现代发展进程。无疑,这种外部机制的积极推动力量在于一方面必须依据文学规律特点转化或内化为文学内在机制;另一方面必须立足于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机制转换,构建更为适应和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正能量与积极功能,提供良好的文学发展环境与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吻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自律”与“他律”关系理论、功利性与超越性结合理论、“文学场域”角逐与制衡理论、文学发展平衡与不平衡关系的讨论及其深化,在此理论基础与理论视野上更有利于建构文学机制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架构。

再次,以文学机制论创新文学动力学理论体系。该书提出文学机制论的理论构建目的在于丰富与创新文学动力学理论。长期以来文学动力学在文学理论体系中或缺失或淡化,并未真正确立文学动力学在文学理论构成中的地位与意义。张利群文学机制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为文学动力学增添新的内容与研究视角,也为文学理论体系增添新的理论内容。同时,从文学动力学角度研究文学发展也具有实践意义与现实意义。总体而论,当前文学发展动力不足,除去各种原因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学动力学理论研究滞后,既未能提供文学发展动力的理论支撑,导致文学批评动力不足以及文学评价功能作用的动力不足,又未能引导社会及时有效地为文学创新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源与推动力,未能解决文学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与实际困难。因此,加强文学机制论及其文学动力学研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不仅对于文学发展可以提供动力机制推力,而且对于文学动力学构建及其文学理论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该书以广西文学发展的制度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为案例,提供文学制度论与文学机制论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广西是一个沿边沿海的南疆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区位地缘优势与民族特色优势,但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后发展的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劣势与不足。长期以来,广西文学发展一直处于边缘徘徊状态,缺乏创新发展动力与活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西文学一直在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道路,一方面通过反思、自省、批判以不断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寻找文学创作与文学发展的内驱力;另一方面也在继承发扬广西文学优良传统与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探索中,积蓄“后发”潜力,创造“突发”条件。在这种蓄势待发的形势下,广西地方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积极为广西文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机制推动、政策支撑的动力源,针对广西文学发展规律特点及其文学发展方向目标,制定与实施广西文艺发展的“三大战略”、“五大战役”、“213工程”,进行文艺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机制转换、政策调整,为广西文学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与条件。尤其是广西在全国文坛率先实施“作家签约制”,激发作家创作积极性,一大批文学精品推出,大大加快广西文学赶超跨越发展步伐。以东西、鬼子、李冯为代表的广西文坛“三剑客”领军人物,以及潘琦、蓝怀昌、凡一平、黄佩华、冯艺、黄继树、杨映川、蒋锦璐等为骨干的广西作家群,连续在“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等全国性文学大奖上不断突破,对文坛产生重大冲击与持续影响,被文学界、评论界称为“文学桂军崛起”。该书一方面选择从文学机制及其文学制度研究视角探索文学桂军崛起的原因,总结文学桂军崛起经验,并由经验升华为理论,认为这是西部文学发展的一个实践模式,对于经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而言具有普遍而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以之为典型案例进一步论证制度保障与机制推动构成的文学动力作用,在具有“中国经验”意义的广西文学发展经验中得到验证与印证。这说明文学机制研究视角不仅具有独特性与创新性,而且具有理论创新价值与实践探索意义。

推荐访问:文学 广西 制度化 长效机制 机制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