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丹青绘春秋

时间:2023-05-20 08:11:0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拙朴之美

拙朴的用笔,简单随意的线条勾勒,六尺见方的天地,一群健硕的农妇们正在田间耕作。对于看惯仕女画的人们而言,这些身形浑圆、宽肩丰臀的女人似乎没有什么美感可言。其实不然,当你神闲气定,再全神贯注时,就会强烈地感觉到,在广袤空旷的原野深处,一股近乎原始朴厚的鲜活之风正扑面而来,给心灵以巨大的冲击。你顿时明白了,大丑之所以为大美,乃是生命的原动力所为。

画这样一幅画的,是一个开着路虎越野、手拿钓鱼竿的中年人,他的名字叫王鸣放。

《老子》有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说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都不是刻意修饰的结果。“大巧若拙”虽本意不在审美,但它却恰恰说出了一切成功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特征。就文艺创作而言,“大巧若拙”正是对高层次审美对象的直观判断,融入和参透自然,以执著的劲头和纯熟的技法进行创造,无意乎相求,不期然而遇,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王鸣放的人物画作就是如此。他专攻中国画人物山水,尤以人物见长,其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构图精美,气韵生动,给画坛送来一股久违的粗犷豪放之风。其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堪称国画人物中的精品。

与传统描绘人物的手法不同,王鸣放对人物画创作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的画作以高度概括、洗练为特征,不苛求工细致微,而是用简练的笔墨求其大形、大神、大气、大质、大势、大趣、大意境,以独特的笔墨技巧对整个画面进行变形和夸张处理,给人以古朴厚重感。

渭北风情人物组画是王鸣放最钟情的作品。这些画作表现的是渭河两岸男女老少生产和休憩的现代生活场景,主题突出展示了关中人的纯朴、健美和顽强的生命意识。村头的白杨,衣衫破烂的邻居大婶,田野里耕地的黄牛,劳作的村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孩童,无不抒发着他对故土渭河儿女的万般柔情。一幅幅造型独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周边幽静的田野美景融为一体,既是他精神世界的自由宣泄,也是对情感的表达和寄托。

王鸣放是一位极具敏锐观察力和独特艺术视野的艺术家。优秀的心灵品质与杰出的艺术成就,良好的艺术感悟和卓越的艺术见解,深厚的学识修养和睿智的非凡胆识,形成了他在人物画领域里独特的格调,成为当代长安画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乡土丹青

坚实的生活底色铺垫了他的艺术道路,跌宕起伏的人生沧桑造就了他雄浑的用笔风格。现实中的王鸣放一撮八字胡,神态敦厚而执著,双眼显示出睿智,言谈恬淡而含蓄,本身就是一幅难得的好素描。

1967年夏天,上小学的王鸣放和父母去北京访亲,看到表哥在黄帆布做的写生夹上画画,就跟着在旁边照猫画虎,胡乱涂抹,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和美术结了缘。中学毕业,王鸣放带着他的画笔来到渭河边的一个小村庄插队,爱好再次有了用武之地。古老的渭河两岸好似一座天然画廊,他如鱼得水,徜徉在河边,画渭河的春夏秋冬,画庄户人的喜怒哀乐,画村史展览,画农业学大寨的热火朝天。天天和农民生活在一起,让他彻底了解到庄户人家的喜怒哀乐。渭河长长的流水像一本特殊的教科书,滋养着他创作出了大量反映关中平原人生百态的连环画。

两年后,王鸣放成为一名军人,来到西北大漠戍边,边塞生活成为他艺术创作新的源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他感悟到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磅礴。这一时期,他画了大量的速写,并开始接触版画,许多感人的部队作品获得了兰州军区的奖励。难得的是,在这一时期,他找到了自己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归宿,开始用艺术的目光审视生活,并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描摹和創新。

1980年,王鸣放复员回到了家乡,成为法院的一名法警。虽然有了一份公职,但他对绘画的热爱却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饭碗一撂就画,一有时间就画,画法官,画群众,画法场,光速写就画了几万张。最能表现他这一时期创作成就的,是他画了一幅30多米长、有100多个农村人物的长卷,其中有喂猪的、养蚕的、拾棉花的、赶马车的,可以说这个长卷把农村的各色人等全都包括进去,被誉为“渭北农村的《清明上河图》”。在西安美术学院的课堂上,他把长卷拿出来让大家品评,刘文西老师看后高兴地给了六个字的评价:很生动,很精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经过西安美院4年系统的学习和深造,加之刘文西等艺术大家的指点,王鸣放不仅学到了国画理论和技法,而且领悟到了艺术大家的精神风范,在艺术的道路上开始向着更新的目标大踏步前进。这时候的王鸣放创作出了一系列艺术佳作,得到了省内外国画大家的一致好评,被选举为渭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后又被选为陕西省美协副主席。

空谷足音

和绘画一样,王鸣放喜欢从简单做起,自然而然,不刻意而为,名声再大也不改变自己做人的规则;为人说话办事说到做到,不因为自己是名人就摆架子,就抬高自己,就看不起别人。他广交朋友,并且乐于助人,有求必应。

王鸣放自号“不醒堂主”。谈到对艺术的感悟,他认为,演员不能靠背台词演戏,要以情动人。绘画也是同理,要带着感情去画。只有对生活有了感悟、能驾驭、经过提炼后,才能使画作一气呵成。自己作画时,人物必须触动自己的神经,否则不会轻易动笔。他说,自己画的是普通人,所以他就走近他们并热爱他们,因而才有了渭北风情人物系列。

王鸣放说,绘画没有框框,艺术贵在个性。画人物主要是画人的神气,不是画人的面目表情,而人的神气就是人的气质。画出了人的气质,作品就气韵生动。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熟人之间并不是看了这个人的长相后才知道他是谁,往往是看到他的背影,看到他走路的架势,甚至听到他的脚步声和说话的声音就知道他是谁。关中农村的庄稼汉在他的画作中好像都比较丑,但丑到奇处方为美,这是美学规律。

艺术是人生的长期历练在瞬间的一种心境爆发。王鸣放长期在生活中寻找人间的真善美,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洞察人情、磨砺心智、启迪思维,将生活的诸多元素进行艺术凝练和升华,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关照和来自万物生灵的天籁之音。

推荐访问:丹青 乡土 春秋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