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时事小说的《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

时间:2023-05-19 12:15:2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这篇论文围绕《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的作者、版本、写作背景等内容展开研讨,阐明这部书作为明代的时事小说,明代时事小说往往反映当时现实的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也有所反映,这部反映诸多事实的文学作品,并非纯粹的虚构,且在叙述中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社会情状,对于中国文学、史学、哲学均有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 王阳明 时事小说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 on the huang ming da ru wang yang ming xian sheng chu shen jing luan lu ,this article argues about the novel’s author, version,the writing background, etc.in the discussion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is novel has recorded some current events of Ming Dynasty,and betrays the reality of that period, it was a valubale material for Ming Dynasty literature study, the Chinese history study,and the Chinese philosophy study.

Key Words: the huang ming da ru wang yang ming xian sheng chu shen jing luan lu; Wang Yangming; current affairs novel

一、引言

在文学中,常常有历史的影子,但同时又闪耀着哲思的作品却不多见,《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一书即是其例。其中行云流水的叙述中无不体现着这种风格,一句话往往有深意存焉,让人寻味再三。

其实,作为明清时事小说的《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能解释王阳明作为哲学家、政治家的另外一面,文学中的王阳明形象更加鲜活,在讲史这种文学的形式下,王阳明的事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社会情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王阳明在当时人的影响的范围和深度。

现代学术要求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是当下许多人文学科的众多领域的发展趋势,在关于王阳明的研究中,我们也需要从多角度来诠释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而且,国内目前比较缺乏从文学的本位出发,探讨王阳明的文学成就,另一方面,也缺乏对于文学中的王阳明形象的探讨。本文将首次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王阳明的形象,由于明清通俗小说中常常有针砭时弊的纪实风格,所以,尽管是文学作品,却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情状。

本文即欲通过对《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的文本阐释,厘清该书的版本源流、艺术风格、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内容,比较全面阐释这一不太为世人所熟知的文学作品,推进学界对于这本的了解程度。

《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的主题非常特别,表面上看来有点文题不符,因为实际上小说的前小半部分的篇幅实际上是在描述王阳明的家世和成长经历,有关靖乱的笔墨不少,也更为复杂。

这部小说创作的初衷究竟是怎样的?从作品的行文风格来看,该书总是在讲理之后才叙事的,其中还夹杂着许多的哲理诗,这是其他小说中不多见的。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小说并不是写给一般的普通大众的,而是特别有所指,至少是知识阶层。

二、版本

众所周知,《皇明大儒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一书的作者,学界向来颇有异见,不过,大部分学者还是同意该书是由冯梦龙所作的结论。那么,探寻这本书的来历,也就是探讨该书的版本问题,是本节讨论的重点。

首先应注意的是,《皇明大儒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一篇收录在《三教偶拈》书中,我们发现,《三教偶拈》一书的其他两篇均是敷衍而来,惟独有关王阳明的这一篇,冯梦龙精心结撰、自出机杼。

《皇明大儒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一书在中国已逸,日本有两种残本,内容相同。弘毅馆本出自《三教偶拈》三卷中的第一卷,后者原藏于福知山侯书库。1968年台湾广文书局以弘毅馆本为底本影印刊行。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该书的史料价值是无可置疑的(详见吉田公平《王阳明研究史》,载冈田武彦编著《阳明学の世界》第469页)。高濑武次郎早就指出,该书中“有《阳明年谱》、《全书》及《全集》中散逸的诗歌多篇”(《阳明学新论》第21页,东京木神原盛堂1909年刊)。

关于作者。据傅承洲的考证,根据《三教偶拈序》署名“东吴畸人七乐生”,此为冯梦龙之别号。《王阳明出身靖乱录》结尾诗署别号“髯翁”,此为冯梦龙晚年所作小说的别署。冯梦龙编撰的《智囊》辑录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其中不少写入《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中,两书对王阳明的评价也完全一致。这是冯梦龙作《王阳明出身靖乱录》的重要旁证。 根据陈大康的研究,收录《王阳明出身靖乱录》的《三教偶拈》的最后成书年代应当是天启初年。 冯梦龙是《三言》的作者,是王阳明、李卓吾的忠实拥泵,其小说深受当时流行思想的熏染,因此可以以此溯源。

关于作品的刊刻时间。明代末年至清代康熙年间,通俗小说刊刻的惨淡,但是明末清初杭州的通俗小说创作呈现出兴盛的局面,出现了为不少作品。据程国赋考证,冯梦龙于1628-1644年在吴县创作了《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 不过,朱恒夫的观点不同,他根据书中讳“由”、“检”、“校”等字,从而判定原刊本已佚、今存清刊本的《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原刊本当出于崇祯年间。 沈新林同意这一看法。 这一结论是可信的,在《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卷中即有“正是万般皆是命,果然半点不繇人。”句,乃是避明熹宗朱由校、庄烈帝朱由检的名讳。

关于作品的版本。目前已知存有明代墨憨斋编《王阳明出身靖乱录》,台北广文书局印行,“民国五十七年”(1968)七月初版,平装,32开影印本。 又,日本东京都文京区东洋文库“日本弘毅馆开雕”本《皇明大儒王阳明出身靖乱录》,开本和字体较台湾广文版为大,明确地署有“日本弘毅馆开雕”的字样,这是日本庆应纪元乙丑(公元1865年)刊刻的一个本子。墨憨斋是冯梦龙的斋名,是冯梦龙之居所,冯以此为号。

关于作品的流通情况。根据郑振铎在《记一九三三年间的古籍发现》一文的叙述,《皇明大儒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一书在1933年左右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书市坊间并未有明刊本流通,这一点值得注意。

这部小说,又作为《三教偶拈》的第一卷收入《古本小说集成》第四批书目中,这本版本的《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是由主静书屋梓行的《三教偶拈》明代刊本。首先的问题是,如果这三卷之间有着渊源关系,那么,为什么只有《皇明大儒王阳明出身靖乱录》比较精致,而其他两书却有拼凑之嫌,其他两书是为《皇明大儒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作铺垫和陪衬的吗?如果是,为什么这样安排,和书名的中的“三教”又有何联系呢?这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上述事实表明,这篇小说在当时的流传情况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在清代以后国内对该作品的了解不深,是受到了该书流传不广的现实的影响,而在日本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不仅有翻刻,也有相当多的日本学者关注此书的学术价值。

三、国家和小说

文学虽然是雕虫之技,但有时却关乎国家政治,不能一概论之。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指出:“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并指出小说“较之儒释道而更广”的巨大文化影响力。因此,“小说”虽然一小冠名,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却不可小觑,就像明代以后的许多农民起义都以《三国演义》、《水浒》为军事教科书一样,许多小说在不同的领域都发挥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作用,当然,作者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明清讲史小说的作者们当然更清楚这一点,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手中的这根魔棒,在历史和现实、虚幻与真实之间巧妙周旋,即饶有趣味,又能避祸扬名,是一种强有力的世俗宣传媒介。

明代文人好以“实事”为小说题材,逐渐形成一种社会风尚,由于所叙事情与史实发生时代相距不远,虽然是以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却只可以看作一部真实的社会史,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况。举例言之,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承恩《西游记》、陆长庚《封神演义》等作品,虽然均非真人真事,但却反映了明代小说多样性的特点。关于这一点,郑振铎在《记一九三三年间的古籍发现》一文中早有提及:明人最喜以“实事”作小说(或戏曲)。《英烈》、《承运》(叙成祖靖难事)、《三宝太监》诸书固无论矣。其记一人生平事迹者,则有《海忠介公居官公案》(明万历刊本)、《于少保萃忠全传》(明万历刊本)、《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等等。记战争始末者则有《辽海丹忠录》(陆云龙作,有崇祯刊本)、《平虏传》(吟啸主人作,记满州南侵事,崇祯刊本)、《新编剿闯通俗小说》(明末刊本)等等。以名臣贤吏的断案判牍,次之为书则尤多,像《廉明公案》之流,出现于万历之际者,盖不止二三部。崇祯初,魏忠贤被杀,立刻便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吴越草莽臣撰)、《玉镜新谭》、《皇明中兴圣烈传》(西湖义士述)、《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编次)、《磨忠记》(戏曲,闇甫撰)等作,纷纷的出现。视小说之为恩怨之府,盖由来已久。

王阳明作为中国思想史关注的主要对象,需要作各种层面的理解,才能在这种综合形象中还原真实的王阳明。不过,这种所谓“社会史”的叙述却常常相当粗放,它往往并不特别精细地寻绎某一思想、某一口号或者某一观念所由产生的特别政治语境或历史世界,却往往是对“社会性质”更感兴趣,并且挟着“决定论”,以“社会性质”倒着看历史,逆向为思想寻找“导致”其发生的宏观经济或政治因素。王学研究中,无疑也存在着对于当时的历史政治语境理解不够的问题,从文学的角度出发,能够部分弥补这一不足,当然,这也是其中最为困难的部分,运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从文学作品中寻找理解王阳明及其学说的新途径,虚中求实。

由于史书往往讳言和曲笔,经常放大或缩小历史的通病,读者难得其详,而我们转换角度,从文学来理解历史,往往在不经意间有意外的发现,基于这样的认识,用社会史的演就方法研究《皇明大儒王阳明出身靖乱录》,通过对明人章回小说价值的肯定,探讨这类时事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价值,探讨在此背景下王阳明思想及其个人形象在世俗层面的生动反映。

四、在历史与文学之间

以上揭橥了一些有关《王阳明出身靖乱录》的版本方面的一些问题,那么,从中能推演出一些什么结论呢?具体分析起来,这本书在成书以后,虽然在冯梦龙的心目中有极重要的地位,但在一般读者看来,却未必如此,就其原因,就是普通读者未必能读懂冯梦龙小说创作的终极道德目的,而冯梦龙的这种创作目的,决定了小说的面貌并不像当时流行的时事小说那样,而是采取道学家的口吻,表达形式也非常严肃,从而让该书与普通读者的距离被拉大。我想,探明这本书所持的道德伦理标准,对于理解文学作品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必须澄清的一个前提是,明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政治驱动作用。利用小说攻击政敌,或不顾事实地颠倒是非,或偷天换日,或含沙射影,均暗藏心计,不一而足。但这篇小说不同,它赋予传统小说主题以新的内涵,明代小说及以前的小说传统主题,都离不开迎合世俗娱乐的终极目的,但冯梦龙赋予《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以新内涵,即:时事小说不仅可以娱乐,也可以象儒家经典一样,有深刻的教化功能,作者的道德伦理价值观通过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作者所秉持的道德标准并不因此有丝毫降低。

基于这一点,本节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明代小说的成就;二是研究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发展历程中,《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一书所处的地位;三是研究在明代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明代时事小说、明代社会小说、神魔仙佛小说等主要的四种类型中,时事小说的特殊地位,诸如《神武传》(叙刘伯温事)、《魏忠贤小说斥奸录》(三书均叙魏忠贤事)、《青词宰相传》(叙严嵩事)、《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叙戚继光事)、《近报丛谭平虏传》(叙袁崇焕事)、《辽东传》(叙熊廷弼事)、《胡少保平倭记》(叙胡宗宪事)、《镇海春秋》(叙朝鲜事)、《辽海丹东录》(叙辽东事)、《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剿闯通俗小说》(叙李自成事)等三十余种小说,都从世俗层面反映了我们在从史书、文集中看到的不同的社会形象,而如《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一书,更加人性化,记叙了一些王阳明的遗闻趣事,虽然无从查证,确是能反映社会不同层面折射的人物形象。

《王阳明出身靖乱录》的写作方式十分特别,充分运用了语言和意向的多义性,使读者看到这部充满想像力的作品,如何发挥语言的各种可能性:尽管全书全书通篇是文言,却时常杂有通俗的口语;尽管具备章回小说的许多共同特征,比如有开篇诗和结尾诗,但却以话本的面貌出现,在叙述中用“正是”二字另起话题,引出两句或四句对偶文句多为五、七言,并且如“有诗为证”、“话分两头”,“且说”、“这是后话”等等话本常用熟语也屡屡出现,更增添了读者这种印象;尽管是通俗小说,但却不采取章回的形式,而是分成三卷,加之取了一个端庄的史书书名《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更让人迷离;尽管小说是虚构的,但这篇小说却虚中寓实,非常重视于以《阳明年谱》为主的许多历史记载,尽管其中记载的许多故事都有真实的历史背景。

这部小说在不失文学性的前提下有其严肃性的一面,但作为通俗读物,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是必须的,要达到普及阳明的生平事迹的宣传目的,就必须把这些材料文学化,变成老百姓熟悉的演义形式,频添奇奇怪怪动人听闻的传说更能引人入胜,编造的情节更能动人心弦,那些本来枯燥乏味的叙述因此活灵活现,可读性大为增强。冯梦龙的文学作品常常以情节安排巧妙,情节离奇曲折著称,《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中,虽然所有的情节都经过了艺术加工,但这些艺术演绎并没有脱离史实的轨道,我们清楚地知道其中的阳明生平事迹并非出于捏造,而是渊源有自,并非一般的文学作品可比。

还有一个需要补充的问题,就是与一般的小说体例不同,本书已开始便是大讲道学,而非像其他同时代小说一样,有一段“引子”就该主题议论一翻,抑或叙述一个小故事来引出正文。该书开篇即云:“道是道理,学是学问,有道理便有学问。不能者待学而能,不知者待问而知。问总是学,学总是道,故谓之道学”。接下来,从儒家学说的发展传统出发,再从三皇、五帝、周公、孔孟讲起,历数汉儒经师,唐代韩愈,宋代周、程、张、朱,元代许、吴,明代薛、罗、张、蔡,最后归到阳明,评价宋、明这些理学家“皆以正谊明道清操劲节相尚,总不及阳明先生之盛。”给人一种堂堂正正、义正言辞的印象,大大加强了对这本书所具有的严肃性的印象。同时,在这篇时事小说叙述中,我们可以看见儒家的嫡庶观念,王阳明无疑是庶出,但在小说中,却始终把他的生母摆在了第二位,而把其父的正妻摆到了崇高的地位,这一点无疑值得高度关注。

五、结语

在以上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非常有意思,冯梦龙不仅仅是在写一部小说,而是在为王阳明立传,这种倾向在作品叙述的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清楚,其创作价值观意境超越普通文学之上,而有为王阳明立传扬名的新标的。就如《皇明大儒王阳明靖乱录》的书名所昭的那样,这本书实为阳明武功之记叙,或许可称为阳明之外传,可补《阳明年谱》之不足。而且,该书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生动的描写、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精心安排的情节等方面的特点,也使它成为一部优秀的时事小说。这部小说让读者超越我们的生活和时空,把王阳明生活的时代看的更清楚,同时让我们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经验,更好地理解王阳明的人生经验。可以说,这是一部以传统形式出现,但内容却是全新的时事小说,其中浸透着作者的道德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钱 明:《王阳明散佚诗汇编及考释》,《浙江学刊》,2002.6。

[2]傅承洲:《〈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作者小考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报》,2007.6。

[3]陈大康:《四部明代小说成书年代之辨证》,《社会科学》,1995.6。

[4]程国赋、胡海义:《论明末清初杭州地区通俗小说的创作与刊刻特征》,《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5]朱恒夫:《论明清时事剧与时事小说》,《明清小说研究》,2002.2。

[6]沈新林:《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之比较研究》,《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06.4。

[7]冯 楠、余宏模:《冯梦龙写了一部鲜为人知的通俗文学著作》,《随笔》,2001.8。

[8]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贺 忠:贵阳学院中文系。

推荐访问:大儒 出身 时事 皇明 小说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