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生平及其学术成就

时间:2023-05-19 11:30:0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胡应麟是有明一代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问家之一。他毕生以藏书、读书和写作为乐,一生著述宏富,多达千余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大家。其学术研究内容庞杂,包罗万象。经过梳理,胡应麟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文献学、史学和文学研究三个大的方面。清理其学术成就,可为进一步研究明代的这位大学者提供便利。

关键词:胡应麟;学术成就;文献学研究;文学研究

胡应麟(1551——1602 ) ,明代大文豪,兰溪人。字元瑞,更字明瑞,号少室山人,慕乡人黄初平“叱石成羊”事,更号石羊生。万历举人,三试未中进士。广涉书史,学问淹博,著述宏富,与李维贞、屠隆、魏允中、赵用贤并称明代末五子,继王世贞后主持全国诗坛,为“一代诗宗”。鲁迅先生对其推崇有加,曾誉之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之一。胡氏毕生无意仕进,执著搜罗图书,孜孜追求学术,于文学、史学、版本、辨伪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在我国学术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

胡应麟16 岁补为县学生员时,正值其父被任命为尚书礼部郎,于是,应麟随父携书北上,经过杭州、苏州,南京,渡过长江,游历古齐、鲁、赵、魏之地,直至北京。他悲歌于蓟门易水间,兴致感触往往发于诗歌.父因忤逆宦官之意而被外放为湖广右参议后,胡应麟回到兰溪。明万历四年(1576 )赴杭乡试,“再拔文冠”中举。当是时,江苏有王世贞、王世懋,安徽有汪道昆,江西有吴国伦,四川有张肖甫,河南有张九一,都是卓然成家,文采斐然,为世推崇的人物,胡应麟很想结识他们。而文豪们在读了胡应麟的诗章后也都以国士目之,交口称誉,人人意欲纳于门下.胡氏携诗拜谒当时的诗坛领袖王世贞,“世贞激赏之”.拜会李惟寅,惟寅急为其“虚左席”。张肖甫闻之名,几次三番欲延为幕僚。张九一读其诗,击节赞曰:“二十年无此调矣。”当胡氏拜访汪道昆时,汪更是倒屣而出,相见恨晚之情滋于言表。汪脱戚继光所赠匕首,要胡吐奇语赋之。胡应命援笔立就,一气呵成千言长诗,汪、戚等赞叹不已。大司空朱衡闻胡氏之名而未见其人,路经兰溪时便泊舟兰江之上,派人四处寻觅胡氏踪迹,一连在江上等待了三天。时处金华山中的胡应麟感其情而出见朱衡,赋《 昆仑行》 六百八十言以答。朱读诗后盛赞其诗,称誉应麟为“天下奇才”。并为“当吾世而失此人”深感痛惜。之后,胡氏声誉雀起,“名流见其所作,咸折节请交”。王世贞《 石羊生传》 载:“至于琳宫梵宇,高会雅集,元瑞以齿坐末座,片语一出,无不恍然披靡自失也。曰:使用昔贤隶事夺席例,吾曹无坐所矣。”难怪当时人说:“元瑞殆非人间人也,仙而谪者也。”胡应麟嗜书如命,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致力藏书,成为明代的著名藏书家。据史料记载,胡应麟父子“性爱藏书而购之不已”,胡应麟见到心爱之书更是“倒庋倾囊,必为己物”,发现有“上世之藏,帐中之秘”,必手自抄录而寝食俱废。胡氏在回顾藏书经历时曾说:“余为童子至今,年日益壮,而嗜日益笃,书日益富,家日益贫。”随着藏书数量的增加,胡应麟在“北城思亲桥畔”(今兰溪市城关镇人民路花园巷10 号)“治屋三楹”,建构了藏书楼,藏书四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卷,“所购经史子集,其世自洪荒以至昭代,其梓自吴越以至燕闽”, “黎惟敬大书其相,曰:‘二酉山房’,而司寇为记”。据《 (光绪)兰溪县志》 载,藏书楼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旁有古树,高楼云汉,俯蔽池塘,夏日浓荫绿缉,暑气不侵… … ”实在是一个藏书读书的好地方。在藏书读书的过程中,他撰写了《 二酉山房书目》 六卷,将所藏之书按内容性质加以区分。

以自身丰富的藏书为依托,胡应麟爬罗剔抉,探欧索隐,旁征博引,提要钩玄,终于成为著述宏富的大学问家.藏书楼落成后,“生日坐卧其中,毋论里中,儿虽同室,罕睹其面。”高超的天赋、勤奋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据《 (光绪)兰溪县志》 载,其著述有37 种347 卷之多.而据胡氏自传《 石羊生小传》 ,加之未行世的,其著述有903 卷之多。其《 少室山房笔丛》 、《 少室山房类稿》 与《 少室山房续稿》 、《 诗蔽》 分别为《 四库全书总目》 及其《 存目》 著录。《 总目》 说《 少室山房笔丛》 :“盖捃樜既博,又复不自检点。抵牾横生,势固有所不免。然明自万历以后,心学横流,儒风大坏,不复以稽古为事。应麟独研索旧文,参校疑义,以成是编。虽利钝互陈,而可资考证者亦不少。朱彝尊称其不失读书种子,诚公论也。”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总目》 在谈到《 少室山房类稿沐时说:“应麟虽仰承古派,沿袭颓波。而记诵俺博,实在隆万诸家上。故所作芜杂之内尚具普华。”评价也较为公允。

胡应麟在文献学方面颇有建树。胡应麟长于考据,考据既是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其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经籍会通》四卷考书籍源流、类例、遗佚,“论古来藏书存亡聚散之迹”,多引历代史志、各类私目、笔记;《九流绪论》三 卷考论儒、杂、兵、农、术、艺、说、道、释九家,“皆论子部诸家得失”;《四部正讹》三卷皆“考证古来伪书”;《三坟补逸》二卷“专论〈竹书纪年〉、〈逸周书〉、〈穆天子传〉》三种,以补三坟之缺”;《二酉缀遗》三卷多考小说笔记,“皆采摭小说家言”;《庄岳委谭》二卷,考订小说杂记之舛误,“皆正俗说之附会”;《玉壶遐览》四卷及《双树幻钞》三卷考论道书与佛典;《丹铅新录》八卷及《艺林学山》八卷则“专驳杨慎而作,其中征引典籍极为宏富”。在考证方面,胡应麟可足与杨慎、陈耀文、焦竑等比肩,故四库馆臣们以为“自万历以后,心学横流,儒风大坏,不复以稽古为事。应麟独研索旧文,参校疑义,以成是编。虽利钝互陈,而可资考证者亦不少。朱彝尊称其‘不失读书种子’,诚公论也。杨慎、陈耀文、焦竑诸家之后,录此一书,犹所谓差强人意者矣。”

胡应麟在校勘、辨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学界一致认为,他是有明一代在校勘学的理论研究与校勘实践上作出较大贡献的人物之一,他在辨伪方面取得的成就则更为学界所称道。胡氏在古书辨伪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的《 四部正讹》 中,在这部辨伪专著中,他分析、归纳了伪书出现的原因,总结了辨伪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一整套自成体系也较为科学合理的辨伪方法。他认为,辨伪古书的方法应“核实《 七略》 以观其源,核实群志以观其绪,核实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实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核之传者以观其人”。自汉以降,虽然对古书的辨伪考证代不乏人,辨伪方法也多种多样,然递至胡氏之前,还没有一位学者能对各种辨伪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前人的辨伪方法仅散见于具体的考辨中,只有到了胡氏,才首次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辨伪方法,对100 多种书的真伪进行了认真甄别。胡氏从书志记载情况、文章风格、时代特征、学术思想诸方面着眼总括的辨伪方法较为完备和科学,其开拓之功不可没,其对后世的影响也较为直接与深远:清代的辨伪方法与胡氏的辨伪方法一脉相承。

胡应麟是明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其诗话巨著《 诗薮》 全书约20 万字,篇幅巨大,内容浩繁,为明代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诗话著作。内编六卷,以体裁为序,分论古今体诗;外编六卷,以时代为序,分论周至元诗;杂编六卷为内外编的补遗;续编二卷,论当代之作。全书结构完整,观点明晰,立论有据。阐发前后七子之说,辨析诸种体制与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以提倡格高调正是该书的主旨,既讲“格以代降”,又讲“体以代变”,既尚“法”,又重“悟”是该书阐述的要点。《 内编》 卷五的一段话可视为该书的结晶:“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故作者则求体正格高、声雄调畅;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譬则镜花水月:体格声调,水与镜也;兴象风神,花与月也;必水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诅容昏鉴浊流,求睹二者?故法所当先,而悟不容强也。”胡应麟在倡格调的同时亦兼神韵,力求将格调与神韵统一起来,为诗作者指明一条由格调而达到神韵的道路。胡氏首次明确提出“神韵”以论诗,这在诗歌理论上有重要意义,对清代神韵说有很大影响。胡氏在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时也不时有新颖独到之见.《 诗蔽》 搜集、记述历代诗人、诗篇、诗论情况相当丰富,对文学史、文学理论史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资料价值。

胡应麟在小说、戏曲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他与王世贞多有往还,深受王氏影响。但关于文学的发展变化的观点,他比王氏的看法要正确、明晰得多。这一迹象在其诗论中已初露端倪,而于其小说理论体现得尤为突出。他的小说理论主要见之于《 少室山房笔丛》 。胡氏是明代重视一向被学界认为是末流的小说,并对小说理论进行了较为深人的研究的学人之一。李卓吾的小说评论有许多进步的社会政治内容,冯梦龙、凌蒙初的小说理论密切联系创作实践,而胡应麟则偏重于冷静的理论研究。其对小说特性的认识与说明是其小说理论的精华。研究文学史、小说史的人,既不能用后代的小说概念去衡量古代的文学创作,把滥觞期的小说作品排斥在小说史的研究范围之外,也不应拘泥于词语本身,把毫无文学意味的著述硬扯到小说史的研究范围里来。胡应麟不泥于前人旧说,不拘于字面的异同,追随时代的发展,结合创作实践,用考据学家的填密推论,区分古今小说概念的差异,把作为学术流派的小说家与文学作者的小说家,把作为文章之一体的小说与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种的小说初步区分开来。这在我国小说理论研究史上是很有意义的,是胡氏对小说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在《 少室山房笔丛》 中.胡氏还多方辨析了小说与历史的区别,批驳了要求小说言必有据、据实录写的错误观点,论述了小说创作中的虚构问题。胡氏对虚构的论述颇为广泛、细致而有深度,他不仅肯定了小说创作中的虚构,而且努力把各种虚构区别开来,品评其优劣短长,探讨怎样在小说创作中更好地进行艺术虚构。胡氏的论述给了后人有益的启迪,他的这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他的戏曲理论中。

胡应麟对父母也很有孝顺之心。他虽然从心底里厌薄仕进,向往道术,然鉴于父亲的殷殷期望,他竟不好意思过早地追循尚子平、黄初平的道路。母亲宋宜人患有头风,他“委身医药间旧夜扶持不休”,侍奉得母亲病愈,他自己却因过度疲劳而得了清庶之疾。胡应麟还“好称说前辈风节”,他认为“宾王武氏一檄为唐三百年忠义倡”,而世人仅以文士目之,甚者更以文人无行视之,于是,他为刘孝标、骆宾王辑录了遗文,合写了传记,并撰写了《 骆侍御忠孝辨》 一卷。时值福建的苏君禹来浙督学,读了胡应麟的文章,大加赞许,当即行文让骆宾王进人本郡祠堂,以乡贤祀之。“千载郁阏之疑暴灌一旦”,对此,胡氏也感到十分自得。

胡应麟“生平于笔砚未尝斯须废去”的不倦追求,节衣缩食致力藏书几达倾家荡产境地的忘我精神;不为时风所拘、敢于为乡贤申张正义、敢为天下先的浩然正气;笔耕不辍、著述宏富、在众多的学科领域都有所建树的辉煌业绩;在求学致仕上表现出的淡泊志趣;在师友交往、与家人相处中体现的高洁情操;在追求个性自由中所表露的豁达大度,给后人留下了深沉的思考与无穷的回味.胡氏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应麟年谱》[J](《清华学报》第九卷,第一期,1934年1月)。

[2]《少室山房类稿》[M]胡应麟著,续金华丛书本。

[3]《少室山房笔丛》[M]胡应麟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8月。

(作者单位:上海杉达学院)

推荐访问:生平 成就 学术 胡应麟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