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小说的散文化特点研究述评

时间:2023-05-19 09:10: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孙犁是跨越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人们对孙犁小说的研究在具体创作风格上有“诗化”“散文化”的评价,且偏于“诗化”的分析,而对散文化的特点论述不多,即使有所表述也是基于小说文本的精细推敲,对除文本以外作家缘何形成这种散文化风格缺少必要的追问。而本文联系作家的个人生活经验,审美情趣,文人脾性等对孙犁小说散文化特点进行简要地述评。

关键词:孙犁;小说;散文化

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小说创作有着“散”的一脉。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废名的田园牧歌小说,沈从文的边城湘西小说,师陀的果园城回忆小说,萧红的追忆家园小说以及汪曾祺的文人雅士小说等都充溢着作家独特的散文化特点。其中,孙犁的小说也始终以独特的“诗化”、“散文化”久负盛名。一直以来,关于孙犁小说呈现出的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笔调,人们更乐于研究前者,而对于后者则着墨不多,或者干脆将“诗化”和“散文化”混为一谈。而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纵观孙犁整体的小说创作,我们已能认识到,孙犁的小说,整体更符合散文化小说的气质。在孙犁研究愈加深入的今天,对孙犁小说风格特点丰富而准确的把握仍很有价值与意义。

一、囿于文本分析下的散文化特点表述

曹书文在其《试析孙犁小说的“散文”化倾向》中认为,孙犁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用一种主观色彩较深的散文笔法写人叙事、状物写景,淡化情节,不讲究篇章结构,自觉地追求文学的真,重在感情的抒发。温江斌在其《试论孙犁小说的散文化风格》中认为,孙犁小说描摹朦胧、隽秀的环境以追求诗的意境;描绘生活的片段、侧面或场景以淡化情节;运用朴素典雅、含蓄凝练的散文语言呈现出现实主义的真情实景和和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以上研究不外乎从孙犁小说的结构、情节、语言、人物形象、情感等出发,不同的语言描述,得出的都是作家小说散文化风格的结论。正如杨义概括地,所谓散文化小说,既是“情节的淡化,人物的虚化,结构的自由随意化”。这些评论,深入细致而又准确生动地分析了孙犁小说的独特因素,论证了孙犁小说独特存在的原因。不过,以上研究资料都是囿于文本的细腻分析,创作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审美取向,或论及创作手法及浪漫主义色彩,着重分析的是作者小说所具有的散文化倾向,而对作者缘何形成这种风格倾向没有论述。不过有的研究者不仅深入把握了小说文本的特质,还论及了作家散文化风格形成的原因。

二、出于文本之外的散文化研究

李力在其《试论孙犁短篇小说的散文风格》中,认为孙犁的小说运用的都是散文笔调以及像抒情散文一样洗炼流畅,洋溢着诗意的语言,语言朴素的真诚可爱。并且,他提出孙犁小说散文化风格的形成源于“作家的天才和气质”,离不开他童年纯真美好的白洋淀生活。因此孙犁用感情驾驭小说文体就像是在驾驭散文文体,强调感情的自然流露,追求旷达的散文境界,表现真善美的生活本质。并总结孙犁短篇小说的独特之处是散文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呈现出散文的韵味和气质,创造出具有散文风格美的作品。可以说这种分析与评价不仅准确而全面的概括了孙犁小说的特点,注意到孙犁小说散文化风格,主要在于小说结构的随意自由,人物形象的美好浪漫,环境塑造的诗情画意,情感抒发的真挚感人,也有研究者认识到了作家形成这种风格的生命经验根源,暂时脱离文本而联系到作家本人的生命轨迹及其情感气质,也所谓知人论世。从另一种意义上也体现了孙犁小说研究的外延与内涵。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者提出新的分析角度,进一步论证孙犁小说散文化风格。石建炜、张丽萍的《悠悠河面依依情—论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中认为孙犁的小说集中描写生活的某一片段、人物、侧面或场景,以散文的抒情笔法来结构小说,善于选择与人物性格相关的生活片段,灵活自如地加以穿插,使人物的性格命运,生活片段和作者的议论融为一体,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结构上表现出活泼生动的特点。《琴与箫 》的第一人称叙述,结构松散,通篇没有震撼人心的情节描写,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所写的大都是些生活的小片段和细节,作者在这里提到的第一人称的视角抒情,更符合散文的写作规范。虽然,叙述视角不可做为区分小说、散文的标准,但是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抒情,更像是散文的特质。

三、编选的文学史教材对孙犁小说散文化倾向的不同评价

刘勇主编的《中国现代当文学》如此概括孙犁小说的散文化:“以散文的抒情笔法来结构小说,善于选择与人物性格相关的生活片段,灵活自如的加以穿插,使人物的性格命运、生活片段和作者的理解、议论融为一体”。在描画对象和小说语言格调上都刻意追求一种清新明丽的散文诗般的意境优美的语言概括仍不外出于结构的分析,人物的塑造,场面的描写,语言的典雅,其实并无新意,落于窠臼。钱理群、吴福辉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对孙犁小说的评价是,追求“美得极致”。不以情节取胜,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或用一种思想,一组细节串通起来。常采用散文式的、追随人物感情流动的抒情结构。从以上评论文章的分析概括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孙犁小说散文化风格的关注,主要在于文本的考察。也有个别研究者认识到了作家形成这种风格的生命经验根源,暂时脱离文本而联系到作家本人的生命轨迹及其情感气质,也所谓知人论世。

四、散文化风格成因概析

在孙犁小说风格研究中,人们忽略了孙犁小说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散文的气质而不是诗的意蕴。诚如作家所言,“诗是很难写好的,它比散文更难。较之散文,诗是以质取胜的”。作家的诗歌集子《白洋淀之曲》诚心而言,就不如其小说艺术审美价值更高。或许作家更擅长写小说而不是诗歌。纵观孙犁小说名篇,诸如《荷花淀》《芦花荡》《山地回忆》《吴召儿》《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等,整体洋溢着的也都是散文化的调子,所谓“诗化”不过是某些片段结构具有诗歌般的意境罢了。如果说,天才和气质是成为一个作家的重要因素,那么,笔者认为孙犁身上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散文化的气质。再联系作家晚年的作品,就不难理解孙犁小说创作为何呈现更多的是散文气质。

孙犁为人,正如研究者概括“真挚却不放恣、孤僻却不孤傲、淡泊却不遁世”,优秀的散文大都是以情动人,使人发思的。孙犁的这些短名篇,他的这种为人气质,与他从小阅读古典经典文学,年轻时接触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普希金、梅里美等外国作家有关。孙犁说过,“鲁迅的小说《故乡》《药》《孔乙己》《社戏》《祝福》《风波》以及《野草》《朝花夕拾》那些散文集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非常注意他的抒情方法,叙述和白描的手法,特别是他作品中的那种内在的精神,对人生态度的严肃,和对他的人物命运的关注。很少有作家象他那样,在人物身上倾注了那么多那么深的感情。”在这些中外优秀文学的熏陶与影响下,作家在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就会带有自身的特质,正所谓文如其人。他说“我晚年所作的小说,多用真人真事,真感情,平铺直叙,从无一编故事、造情节”,这就更是散文式小说了。

参考文献

[1]曹书文.试析孙犁小说的“散文”化倾向[J].殷都学刊.1998,(01):79

[2]温江斌.试论孙犁小说的散文化风格[J].多教一点,2010,(7):51

[4]李力.试论孙犁短篇小说的散文风格[J].中州学刊,1995,(5):80-85

[5]石建炜.张丽萍.悠悠河面依依情—论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J].河北师范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3

[6]刘勇 中国现代当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3-204

[7]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现代文学三十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402

[12]孫犁研究专集[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第124页,第11页)

作者简介

刘玉梅(1991-)女,聊城大学文学院16级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 现当代文学专业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

推荐访问:述评 散文 研究 孙犁 小说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