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3-05-17 14:10:1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当前,国内在金融学理论和学科建设方面较为滞后,包括学科布局、理论研究、师资、学生培养模式、教科书和学术研究期刊建设等都急需加强。本文提出了金融教学改革的方向:以资本市场理论、课程的微观化和课程的国际化为方向进行课程体系的内部整合与更新;加强金融学同其他学科的交融,即同法学、数学、外语和信息网络技术的等学科的结合。

关键词: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一、当前国内金融学理论和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金融理论和学科建设较为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科布局需要细化。金融学科大多未从原有的经济学院体制下分离,学术分工不清晰,影响了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二是理论研究滞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进程的加快,直接融资对中国的特殊重要意义已使“微观金融”的全方位研究势在必行。而目前我国的金融学科课程设置,总体仍倾向于间接融资领域。部分前沿领域如金融工程学、行为金融学等,尚未展开广泛研究。三是金融师资匮乏。国内高校目前的金融师资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公司金融和投资学这样的微观性研究领域人才奇缺。由于学科布局不清、缺乏重点,导致无法大刀阔斧地集中引进急需人才。四是学生培养模式封闭。中国的本科教育表现尚好,而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与国外差距显著。我国的博士招考实行的多是作坊式的单导师制,既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又预留了不当竞争的制度空间。五是高质量学术研究期刊短缺。近年来国内部分金融期刊在规范化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我们仍然缺乏足够的金融学术刊物。六是金融教材建设与实际需求脱节。通观上市的各类金融教材,大部分是由国外权威人士撰写的但与中国实际脱节的英文原版教材,我们缺乏一批运用现代金融理论研究中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的中国版金融教材。

二、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1.课程体系的内部整合与更新。

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依然是一个以银行为主导的具有明显传统金融特征的封闭型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不发达且比重较小,金融运行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开放程度较低。与这3个特征对应的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也具有以下3个特征:注重银行理论,忽视资本市场理论;注重宏观理论,忽视微观理论;注重国内金融理论,忽视国际金融理论。为适应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需要,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应加强以下3方面的内容。

资本市场理论。从以银行为绝对核心的传统金融体系转化为银行和资本市场并重的现代金融体系,是任何一国金融体系都要经历的转变过程。近几十年来,资本市场理论的发展相当迅速。在资本市场基础理论方面,建立了有效市场理论和与之相应的行为金融学理论等。在资本市场应用理论方面,经济学家建立了大量的资产定价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并以此来指导投资、理财和新金融工具的设计开发活动,形成了金融工程学理论,深刻地改变了金融运行的传统模式。面对这种变化,在金融课程设计上要加大资本市场理论方面的内容。在资本市场基础理论方面,应增加投资银行学、投资学、有效市场理论、行为金融学、金融经济学等课程;在资本市场应用理论方面,应增加金融工程学、家庭理财学、公司理财学、衍生金融工具等课程。

课程的微观化。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管制色彩较浓,金融运行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度、政策等宏观因素,因此,我国金融理论研究和一些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不可避免地偏重于宏观理论和宏观分析。实际上这些金融专业课程在国外是属于经济系的理论课程。金融专业课程过分偏重宏观,使我们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无法应用,降低了人才的质量。因此,金融专业教育应顺应金融理论研究的微观化趋势,把金融专业课程微观化,真正从金融机构这些微观主体的实际需要出发来传授相关知识,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金融人才。金融专业课程的微观化,一是现有课程的微观化处理,即去掉脱离实际的过时或无用的知识,补充现实金融实践需要的新知识,并使这些知识具有操作意义,例如增设微观银行学、证券投资分析、信托学、基金学等等;二是反映金融微观运行的新需要,设立一些新的微观金融课程,例如网络金融、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学、金融(信用)数据库、金融会计学等等。

课程的国际化。现有的金融专业课程中,虽然也有国际金融理论、外汇业务、对外结算等国际金融方面的课程,但我国学生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市场运作依然缺乏深刻认识。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将直接面对国外金融业强有力的竞争,仅仅懂得业务操作流程方面的知识并不能使我们获得强大的竞争力,我们培养的金融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这方面的课程应该包括:基本的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知识,也就是以前曾有的国际金融、外汇业务、对外结算等课程;国际规则方面的知识,如国际经济法、国际惯例、主要国家的金融法律、国际性金融贸易组织及其运作等;国际交流方面的知识,如主要国家金融业传统、文化传统、经济外交军事政策、国际交往礼仪、国际谈判学等等。

2.加强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融。

在进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内部整合与更新的同时,要加强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学与法学的结合。强烈的法律意识或规则意识,是我国金融国际化的一个必备前提。金融学与法学的跨学科结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外在结合,即要在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法律类的课程,尤其是经济法类的课程;另一方面是内在结合,即要注重金融运行自身的法律问题研究,开设金融法方面的课程。

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随着微观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的兴起,金融业务更多地涉及微观主体的理财活动、资本市场的资产选择活动等,这些微观金融活动通常是以一些数理模型为基础进行的。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一是必须在已有的一般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程度更深的数学课程,例如计量经济学、运筹学、博奕论、随机过程、泛函分析等等,使金融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增加数学的权重;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金融数学化发展的成果,开设金融工程学、金融随机过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已经数学化的金融课程。

金融学与外语的结合。在与外语的结合问题上主要是加强金融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以及外语在金融专业的运用程度,通过金融专业外语的学习和运用来促进这两类学科的结合。这种结合依赖于教学环节的改进。要加强金融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专业上使用外语。

金融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这两方面的结合体现在:一是金融专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类信息技术。这是信息时代收集、处理经济信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而且大量金融数理模型的使用或软件化也离不开信息技术;二是要直接将信息技术引进日常的金融专业教学之中,例如可以开设金融电子化、网络金融方面的课程,还可以将一些课程的教学放在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的金融实验室中进行,使学生能较好地在金融专业学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总之,金融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其本身亦呈现一种混合经营的趋势,而且,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将会发生进一步变化。为了适应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快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步伐,金融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新.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金融研究,2003(8):36-44.

[2]沈月中.对应用性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33-35.

编辑/高伟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初探 金融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