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构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时间:2023-05-16 11:25:1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办学、共同育人、合作就业、共同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但会计专业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由于自身条件和办学资源有限,很难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本文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一些现实情况,对搭建四方联动多元合作平台,依托校内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形成政府指导、行业引导、校企共建的校企合作机制谈些自己的认识,以供参考。

一、构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以就業为导向,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面向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经过多来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结合将职业工作岗位与会计专业知识相结合,专业学习的内容应与职业工作岗位任务一致,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完成职业化的基本训练,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实现专业学习与职业工作岗位“零距离”,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共性沟通、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实现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共赢。

二、目前“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受制于政策支持力度。构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再者受制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不是培养高端会计人才。从国家政府层面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来看,政府部门在与高校进行“政校”合作中,并不青睐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政校”合作有被边缘化的迹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两极分化,作为“会计工人”低端的会计人员已趋于饱和,而高端的会计人才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财会人员已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运作,促进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从政府角度而言,希望高等学校为行业企业培养会计人才,尤其是紧缺的高端会计人才,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但会计专业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一般的企业多数情况下倾向于与“985”、“211”大学、财经类本科院校,最起码也是一般的本科院校合作,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高攀大中型企业机率小,目前国家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因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不利的。但这些本科院校对与普通的中小企业“联姻”并不很感兴趣,这或许给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创造了机会。

2.会计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形式多样,但实质效果不明显。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如果是借鉴工科专业合作模式,如:“校中所,所中校”(所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冠名班”、“订单班”、“顶岗实习”,其结果是“形式重于实质”,校企合作甚至是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内容。会计师事务所通常业务忙时,接收少数学生顶岗实习,做些最基础工作,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人数体量大,实习岗位无法满足需求。“冠名班”、“订单班”形同虚设,多是企业提供奖学金,或是毕业择优留用极少数学生,但最后能录用的甚微。一般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数是有限的,长达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时间,真正能顶岗的并不多。

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通常是通用型,利弊兼俱,特色不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是培养“通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其优点是学生毕业后到任何单位都能做基础的会计工作(低端人才),缺点是人才培养缺乏精准定位,看似适用性强,但没有特色,培养的学生缺乏竞争力,在职场中处于弱势。会计专业招生一直是热门且录取分数较高的专业,但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却不理想,从另一侧面反映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还不是很认可。“通用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初入职场,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想去大中型企业就业,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去中小企业应聘,可能放不下身段。再者,中小企业经营类型多样,会计业务处理也有其特殊性,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缺乏实践机会,上手较慢。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角度而言,也说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合作方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由于各方面原因受到制约。

三、对策建议

1.重视国家政策及会计行业主管部门对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国家财政部门的相关政策制度,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职业素养要求对会计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引导会计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必须切合企业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价对会计人才选拔、培养的导向作用。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深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创造外部条件与环境。目前中小企业占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GDP中的六成是中小企业的功劳,技术创新有70%来自于中小企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建专业,应该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寻求契机,因为中小企业虽然提供的会计岗位不多,但体量大。高职院校如果寻找“门当户对”的中小企业,彼此之间比较匹配,高职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可以与所在区域的财政部门合作,与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合作,形成战略联盟,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多元合作平台提供保障。

2.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在行业的指导下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会计主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依靠行业相关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在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创新构建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参与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促进会计行业在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根据企业的真实会计工作情境改革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紧贴岗位实际经营过程,改革会计类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

3.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通常是校企合作,采用二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委员会成员是“专兼”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是保障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在高職院校会计专业的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改革,参与课程建设教学,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专业教学计划的开发;直接或间接参与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为会计专业学生参加校外实训和岗位实习提供支持并创造条件;为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提供较为丰富的资讯信息、实战案例资料等。要实现“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专家成员中“四方”应该有合理的结构比例,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中“政行企校”四方专家人员比例分别可占2∶2∶3.5∶2.5左右比较合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校主体、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多元合作建设机制。

4.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建立会计专业建设合作培养机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战能力培养,会计专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岗位数少,与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数体量相比,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可以基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合作育人机制下,通过设立“会计工作室”、“会计工厂”等形式建立健全校内实训基地。依托合作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对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的部分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如:代理记账、代理纳税申报、代办申请注册登记;参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和其他的法定审计业务中的基础辅助工作。通过引入企业的真实业务,学生感受真实的职场氛围,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探求切实可行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途径,依托政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政策保障;依托行业,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更大平台;依托企业,使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同制定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强化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促进专业建设,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构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水平与产业服务能力,培养更多更好地适用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会计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联动 会计专业 构建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